退休
延遲退休的問題,一直備受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近日,針對延遲退休年齡的問題,人社部表態稱,將會堅持從中國國情出發,綜合考慮勞動力市場情況、社會的接受程度,根據不同群體現行退休年齡的實際情況,進行深入研究論證,穩妥推進。
雖然延遲退休的熱議程度已經略有降溫,但從人社部的表態來看,延遲退休仍然處於深入研究論證階段,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延遲退休似乎已經成為了一種發展方向。
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劇,且養老財政入不敷出,成為了推動延遲退休政策研究的主要因素。此外,則是考慮到國內人均壽命的持續增長,而在目前法定退休年齡的框架下,若人均壽命越高,養老金的潛在支出壓力就會越大,這系列因素無疑成為了近年來加快推進延遲退休政策研究的主要原因之一。
按照目前的規定,參保人員滿足滿15年以上的繳費年限以及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將可以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至於個人身份參保領取基本養老金年齡,則是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5周歲。
如果按照法定退休年齡分析,中國的法定退休年齡與國外成熟國家還是有所區別。其中,在國內,普遍女性的法定退休年齡為50周歲,機關事業單位的女性退休年齡為55周歲。但是,與之相比,部分成熟國家的退休年齡在60歲以上,對於如丹麥、冰島等國家,其退休年齡則是在65周歲以上。
或許,出於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攀升的因素,延遲退休卻不得不提上了日程。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延遲退休政策可能也會逐漸落地。但是,關於延遲退休,個人還是有幾個建議,僅供參考。
其中,延遲退休最受影響的群體,莫過於45歲以上的群體。對於這類群體,往往處於比較尷尬與被動的狀態。究其原因,一方面在於年齡處於中年至中老年階段,除非可以憑藉個人能力到企業中高層任職,或與朋友合夥創業,否則還是會存在很大的就業壓力,對於不少45歲以上的人群,實際上早已處於自由職業或失業的狀態;另一方面則在於這類群體多數擁有家庭,而自己則是家庭重要的經濟支柱。由此一來,若延遲退休,實際上對這類群體的影響可謂雪上加霜,在延遲退休政策落地之前,需要充分考慮到這類群體的真實經濟與生活狀況,並有針對性給予政策上的扶持與補助。
再者,對於不同的就業崗位,應該制定不同的退休政策,更應該遵循自主選擇延遲退休的決定。例如,機關事業單位可以自主選擇延遲退休,而後按照延遲退休的年限計算相應的退休金,靈活處理。又如,普通企業的在職員工,同樣可以讓他們自主選擇,對主動申請延遲退休的群體,可以在養老金上提升相應的獎勵,不選擇延遲退休者則按照原來的養老金級別進行計發。至於高勞動強度的勞動群體,則不建議延遲退休,依舊按照以往的退休政策執行。
同時,在延遲退休政策落地之際,應該從多方面為普通企業的勞動者或自由職業者給予優惠扶持。例如,對普通企業的勞動者給予更大力度的減稅優惠,提升個稅起征點及增加個稅抵扣項目。又如,對自由職業者應該提升勞務所得稅起征點,減少中低收入自由職業者的稅負成本。除此以外,則是需要進一步提升對社會保障事業的投放力度,這也是延遲退休政策落地之際需要完善的配套措施。
此外,則是進一步盤活養老金的投資運營,有效改變以往偏低投資回報率的運營局面,這也是增強養老金保值增值效果的有效措施之一。另外,對於普通企業職工與機關事業單位職工的養老金替代率差別問題,則需要考慮逐漸減少彼此之間的差距比例,制定出靈活公平的養老金分配方案,這也是減緩養老金支出壓力的有效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