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去年上漲43.79%後,今年再漲15%,創業板還可以走多遠?

2020-02-17   郭施亮


創業板

從最近一兩年的時間內,創業板市場的走勢非常強勁。繼2019年創業板指數上漲43.79%之後,2020年以來創業板市場再度上漲15%。實際上,自2018年10月19日創業板創出1184.91低點以來,創業板市場累計最大漲幅已經超過了70%,且近日更是一度突破了2100點,創出了近年來的反彈新高。

2015年6月5日,創業板指數創出4037.96歷史高點,緊隨其後,則是觸頂調整,成為了近五年時間的大頂位置。2015年6月12日,上證指數創出5178.19高點,但較創業板指數的觸頂時間略有延後。由此可見,從當年的股市見頂時間分析,創業板市場的見頂時間早於以上證指數為代表的主板市場。

2018年10月19日,創業板市場率先觸底反彈,但隨後的時間內,並未觸及到2018年10月19日這一調整低點位置。至於上證指數的見底時間,則是在2019年1月4日,較創業板市場的見底時間延後了近兩個月的時間。

實際上,再把分析周期延長。2014年7月,上證指數開始出現震盪上行的走勢,且於2014年11月之後,開啟了槓桿牛市行情。然而,與之相比,創業板市場則是自2012年底觸及調整低點,而後展開了長達兩年半的牛市行情。由此可見,與上證指數等主板市場相比,創業板市場更像是A股市場的風向標,近年來更是A股指數的先行指標。

從2018年10月19日反彈至今,創業板指數已經出現了超過70%的累計最大漲幅。從上漲的幅度來看,可以稱得上一輪級別不低的牛市行情。如今,從創業板市場的走勢分析,基本上呈現出多頭排列的局面,向上的運行趨勢已經逐漸形成。

前期跌幅太深,反彈起來自然也會更快,這是這兩年時間創業板市場更具反彈動力的原因之一。與此同時,從創業板反彈的主要原因分析,一方面是前些年上市公司商譽大幅減值引發股票業績大幅變臉的因素影響,如今則逐漸步入業績理性修復的階段;另一方面則是不少高新技術類的企業聚集在創業板市場,近年來正處於業績持續釋放的過程,並提升了上市公司的業績成長性,由此起到了提升市場投資吸引力的影響。

除此以外,則是改革紅利的釋放因素。例如,創業板試點註冊制改革以及近日頒布的再融資新規等。

其中,再融資新規的落地,從一定程度上激活定增市場的活力,對參與定增的機構來說,套利空間有所增加,政策紅利明顯提升,自然推高了這類機構資金參與定增的意願。從中短期的角度出發,則是有利於激活整個市場的流動性優勢,對以資金推動作為主導的市場而言,自然也會產生直接的刺激影響。

但是,從中長期的角度出發,定增項目終究還是離不開退出,面對套利空間的增加,未來鎖定期過後將會引發大量的限售股解禁壓力。與此同時,對上市公司來說,未來仍需要面臨持續成長性、業績增速考核等因素的考驗,若上市公司的股價與業績成長性不匹配,那麼上市公司股票也將會面臨較大的拋售壓力。

就目前而言,在業績修復及改革紅利釋放的影響下,創業板市場繼續維繫著較為活躍的流動性優勢,這也是近期創業板市場保持強勢的重要體現。如今,雖然創業板市場的平均估值已經明顯攀升,但在市場賺錢效應及投資活力明顯激活的背景下,相對於估值水平,市場更注重持續的流動性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