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股市集體大跌,中國股市可以接受考驗嗎?

2020-02-25   郭施亮


美股

美股道瓊斯指數出現超過千點的單日跌幅,這在美股歷史中是非常少見的。截至收盤,美股道瓊斯下跌1031.61點,跌幅為3.56%;納斯達克指數下跌3.71%,標普500指數下跌3.35%。至於歐洲股市方面,普遍跌幅在3%以上,市場的擔憂情緒進一步升溫。

海外多地疫情持續升溫,成為了引發全球股市加速下行的導火索。與此同時,因疫情尚未形成實質性的拐點,市場的避險情緒驟然提升,對市場來說,最大的風險來自於不確定的預期。

相對於海外市場,中國在疫情防控方面開始獲得實質性的成果,雖然目前疫情尚未確立實質性的轉折點,但從新增確診以及新增疑似等數據變化分析,基本上處於逐漸穩定的狀態,反映到股票市場身上,則是呈現出穩步回升的走勢,深證成指、創業板等主要市場指數更是創出近年來的反彈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昨夜美股出現千點下跌,但A50期指的跌幅卻相對趨緩,在海外市場擔憂情緒持續升溫的同時,A股市場卻成為了部分資金的避險港灣,中國疫情的持續穩定,則對全球各國來說,確實帶來了積極的影響。

美股出現罕見的千點跌幅,對中國股市的影響還是會存在的,但更多反映在A股開盤前半小時的時間內。至於隨後的交易時間,則取決於市場資金的態度,若中國股市足夠強勢,且市場各方形成了國內疫情可控穩定的共識,那麼抄底資金也會積極參與,但中國股市的三千點不排除有再次考驗的壓力。

疫情的蔓延,關乎全球數十億人的生命安全。作為聚集全球財富資金的股票市場,則不僅是經濟晴雨表,而且也是情緒集中釋放的投資場所。換一種角度分析,面對美股及歐洲股市的非理性下行,雖然與疫情蔓延因素有著或多或少聯繫性,但股市跌幅過大往往離不開市場擔憂情緒的過度釋放,當市場逐漸回歸理性之後,難免會存在一個技術修復、情緒修復的需求。

今年2月3日,同樣受到疫情的衝擊影響,中國股市出現了單日近8%的跌幅。但是,緊隨其後,則是股票市場呈現出震盪回升的走勢。截至目前,A股市場主要指數已基本上彌補了當時的跳空缺口位置,曾經過度擔憂的市場情緒也基本上得到了修復。

海外疫情蔓延所引發的市場大跌,對國內來說,衝擊影響並不會很大。究其原因,一方面在於國內已經做好了充分的疫情防控準備,且多項數據正處於逐漸趨穩的跡象;另一方面則是在於A股市場已經完成了疫情擔憂情緒的集中釋放,如今海外市場的風險釋放,A股市場受到的負面衝擊也會相對有限。

連續多個交易日保持1萬億以上的交易量,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市場資金積極的投資情緒以及對市場的良好投資預期。與此同時,以科技股為核心的行業板塊,成為了近期A股市場吸金效應最強的投資品種,若出現明顯走低的走勢,可能會引發不少場外資金的抄底進場,進而抵消掉外部不利的市場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與持續保持強勢的科技股相比,A股市場不少優質上市公司的股票價格仍然處於底部區域,且存在不少上市公司的股票價格尚未修復2月3日的缺口,本身存在一定的補漲需求以及風險防禦能力。由此一來,即使面對外部市場突如其來的下跌走勢,但對A股市場來說,下方的承接力較強,股市跟隨下跌反而為場外抄底資金創造了有利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