搴帷拜母梁河去,白髮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清.黃景仁
1
這首詞,暗示了詩人對母親的依戀之情,而又愧為人子的悲痛之心,詩中凝重的感情升華,成就了愛母作品中的佼佼者。
作為子女,我們敬母、愛母。
從古至今,母親對兒子舐犢情深,兒子對媽媽情深似海。
古代,封建生活的維護統治下,男尊女卑的社會地位一直薰陶著整個民族文化,女子嫁人後,堪為"一入豪門深似海"。
少數幸運的女子相夫教子,但大多數不幸的女人受盡婆家凌辱,忍受不堪的選擇投井自盡,遭遇丈夫休妻之舉,甚者躲不過買賣的交易。
因為嫁人過早,豆蔻年華的年紀,身體並沒發育完好,生孩子猶如一腳踏進了鬼門關,況且那個年代,醫療水平很落後,時常要面臨不幸離世的命運。
生男曰弄璋,生女曰弄瓦。璋是玉質,指男孩;瓦是紡織工具,指女孩。這就看出男女有別,身份地位截然不同了。
歷經幾千年的變化,男人和女人的地位已經平等,而婆媳矛盾就像打怪升級一樣,愈演愈烈。
婆婆總想占有兒子,見不得兒子受委屈,凡事為兒子出風頭,沒有界限感,給媳婦貼上外人的標籤,無視兒媳婦家人。
丈夫依戀母親,不敢為抗,言聽計從,永遠認為媽媽對,聽媽媽的話就是好孩子。
老婆,在外是職場女性,在家是主婦,還要面對外憂內患。
為什麼現在的媳婦很強勢?婆媳關係更緊張?因為女人的社會地位早已不是過去的男尊女卑了,思想在進步,認知在覺醒,經濟地位在提高,勇於反抗,不受任何拘束。
都是獨生子女,你不是石頭縫裡蹦出來的,我也不是大風刮來的,誰怕誰?
清官難斷家務事,更何況家就不是一個講理的地方。
2
男人別太寵,越寵越放肆。
戀愛的時候,你依我濃,婚後,暴露了彼此的本性。
新婚燕爾,小兩口幸福甜蜜。女人開始包攬一系列的家務活,男人粗線條嘛,況且老公工作那麼忙,要多理解和支持,這樣才能經營好家庭,雄心壯志做好妻子的角色。
然後呢?你會覺得很力不從心,同樣辛苦賺錢養家,為什麼總是女人回家既要買菜又要做飯?女人天生就是"煮婦"嗎?
老公吃完飯總是說等會在刷碗,然後招呼戰友開啟"王者榮耀",要不就是刷抖音看球賽,看他聚精會神的樣子,你是否心裡很委屈?又或者老公回到書房忙著沒有做完的工作,看他埋頭苦幹的樣子,你是否心裡更憋屈?
就是因為太寵著,你什麼都做,他會更加依賴你,他會覺得你不去做反而矯情。
生活架不住瑣碎的重壓,吵架無法避免,第一次你原諒了他,第一百次人家都不需要你去原諒。
男人可以哄,但不能慣。
你可以撒撒嬌,連哄帶騙也要讓他學會幫你分擔家務,要讓他知道家是兩個人的事,不是一人鼎力,全家舒坦。
家就是一個小社會,清楚自己的角色和位置,就不會有人造反。
你的遷就與退讓,很容易變成他理所當然的藉口。
所以,女人別犯傻,要把分擔的意識潛移默化的傳遞給他,要把奉獻作為以身作則的標榜,讓他聽明白、學明白、做明白。
不然你的深情款款在他眼裡不過是司空見慣,等他真的熟視無睹的時候,那你在這場婚姻就成了奴隸。
還得是個心甘情願的奴隸,不然你就等著被掃地出門。
為什麼?因為你住在男方家啊,你要是敢反抗,就等著捲舖蓋走人.
3
女人,經濟要獨立,有錢就是底氣。
千萬別輕易放棄自己的工作,哪怕薪水再低,也是傲驕的資本。
有的男人願意給你花錢,但是花多了,是不是後面有人該不滿意了,你那麼養尊處優,肯定有人不平衡,我兒子辛辛苦苦,而你卻韜光養晦,放哪個當媽的也見不得這樣的兒媳婦,這就是人性,人性亦可愛也可惡!
你是新潮女性,不是要眾生平等嗎?你也不能吃閒飯啊?
換句話,男人有了錢肯定不會都花在你身上的。
女人有了孩子,為了照顧好孩子果斷放棄工作,失去了賺錢的能力,捨棄在社會歷練的機會,自己捨不得一切是為了孩子得到更好的一切,慢慢的與社會漸行漸遠,因為在家要奶娃要做家務要伺候老人,很快成了眾人眼裡無所不能的黃臉婆,很多女人都被這樣的生活烤上枷鎖,被時間打磨的沒了稜角,以為過上了安逸的生活,其實就是在家呆的太久,人就變得沒了情趣,可是在家裡的地位依舊沒有任何改變,還得忍受婆家的白眼,遭受老公的嫌棄。
女人強與不強,似乎都不能平衡好家庭。
電視劇《我的前半生》里,女主羅子君,被小三上位,被老公拋棄,所有的奢侈品都成了笑話她的作品,生活的變故讓她重新審視自己,出去賺錢養活自己,不再做攀岩上的凌霄花。
她的生活遭遇為什麼得到很多人的共鳴,是因為當變故勢不可擋,又來不及未雨綢繆的時候,社會不會對任何人殘忍,也不會對你寬容。在生活面前,我們只能把失去的一點點撿回來,曾經丟掉的哪怕付出更多的努力也要贏回來。
沒錢寸步難行,有錢走遍天下,錢就是底氣。
4
更何況,有了孩子,你必須自己帶,孩子堅決不能與父母分離。
米斯特拉爾在創作黎明這部作品時,是這樣描述分娩帶來的痛苦的,"我折騰了一宿,為了奉獻禮物,整整一宿我渾身哆嗦,我滿臉都是死亡的汗水。"
哪個女人生孩子不疼,對,是的,很疼。
女人,是用生命孕育另一個生命的誕生,沒有那驚天動地的一搏,何來你所謂的一脈相傳。
所以,孩子是自己的,即使再苦再累,你也要自己把孩子帶在身邊。
有的婆婆,不願意看孩子,而姥姥挺身站在了照顧孩子的C位上。
恭喜你,你和你自己親媽一起照顧孩子,自己的媽幫忙關係更親切,免去多少"災難"!
但有的婆婆,就想把孩子培養成她第二個兒子。"我不想和你們住在一起,你們可以周末接走,平時就放心的把孩子交給我們。"
當然不行,孩子要和父母成長,但也不會剝奪老人疼愛的權利.
婆婆帶孩子基本都是寵溺和嬌慣,替孩子包辦一切,見不得哭、見不得鬧、見不得孩子受一丁點的委屈,什麼都要滿足孩子,一旦無法滿足,孩子就會變得自私、暴躁、不懂得尊重他人。
而且思想比較落後的老人,不容易接受新事物,總是認為年輕人事比較多,老一輩的執念和年輕人的思想一旦發生衝突,不僅對孩子的教育大打折扣,而且會造成家庭不和諧,婆媳矛盾雪上加霜。
而父母陪伴的孩子,性格獨立,有歸屬感,尤其媽媽的陪伴,孩子會更有安全感,無人能逾越和替代。沒有父母在身邊,孩子的身心會受到很大的傷害,孩子性格不會變得內向、脆弱、偏激。 哪個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下一個留守兒童呢?
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無人能夠替代,孩子在父母心中一樣獨一無二,誰能說沒有奶奶的陪伴會給孩子心靈造成很大傷害的?
和父母在一起成長的孩子,會擁有一個健全的人格。
5
別去過分的討好,不然只會讓自己的地位更低廉。
過分的討好婆家人,是因為你太過敏感。
因為你期望你的付出可以得到對方的讚賞,一但人家不領情,你會非常憤怒,更加重你的悲觀情緒,這種超出尋常的渴望很容易讓你感到毫無安全感。
女人常常為了孩子選擇隱忍,但是你卻看到的都是無望的結果。
女人常常為了老公選擇委屈求全,但是你發現你已經完全沒了自我。
很多女人總是抱著一顆聖母的心,但換來的就是條丫鬟的命。
女人,扮演"討好者"的身份,只會讓婆家人更瞧不起你,還會更鄙視你的父母。
因為天下的婆婆總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優越感,她們認為欺負和排擠兒媳婦是件天經地義的事,她們不喜歡被同類占據地盤,總是把不知道誰當家做主的話掛在嘴邊,其實她們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經越界,她們口口聲聲說自己的兒子不孝順,其實就是在含沙射影的說兒媳婦的不是。婆婆明知道兒子很為難,卻依舊肆無忌憚的為難兒媳婦,導致兩口子吵架還要痛罵兒媳婦刺激了到了她。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在婆婆的眼裡絕對說不通,她們一定要坐實多年的媳婦熬成婆這樣的心理平衡感。
小A產後第三個月,婆家過來幫忙照顧孩子,只要她來的時候,孩子都不讓小A碰。每天小A都要給婆婆沖咖啡,打掃衛生,因為她的婆婆愛乾淨最見不得灰,小A白天就成了保姆一樣給婆婆打下手,看在婆婆幫忙的份上,小A不去計較。
有一次,小A在給孩子洗尿布,婆婆說"我兒子的腳特臭,你說說他,讓他每天洗洗腳,別總是那麼不愛乾淨。"
小A說"男同志不愛換襪子,所以挺難聞的。
婆婆說"那你這樣,每天把新襪子準備好放進他的鞋裡,你抽空把髒襪子洗洗……"。
孩子您不用看了,我自己能帶,咖啡您喜歡可以買星巴克,見不得灰沒辦法,北京的天就這麼髒,您兒子的襪子您給洗,我兒子的襪子我來洗。
6
女人,別太軟弱,忍耐並不一定是大智慧。
婚姻是需要經營,但絕不是你隨意妥協的籌碼。
有些事,商量可以,但唯獨不能妥協。
你妥協了,就真的"拖鞋"了,赤腳走路,走不了多久,滿滿傷痕。
心若不動,風又奈何?
你若不傷,歲月無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