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治理的智慧哲學:40天火了這朵「杭州雲」

2020-03-04     浙江新聞杭州

杭州高層次人才雲聘會

在經歷了疫情風險「五色圖」變成「單色圖」後,浙江省在3月2日宣布將疫情防控響應降為二級。一級響應的40天,我們經歷了從封閉管理模式到「一圖一碼一指數」的精密智控。一級響應的40天,火了一朵「杭州雲」。

讓「杭州雲」能對一座城市精密智控的關鍵是「大數據」。沃爾瑪的「尿布和啤酒營銷」,是大數據時代點「數」成金的經典案例。研究人員在一次數據分析後發現:跟尿布搭配購買最多的竟是啤酒。經過調查,原來不少年輕爸爸購買尿布時,會順便買點啤酒犒勞自己。沃爾瑪隨後對啤酒和尿布進行捆綁銷售,不出所料,銷量雙雙增加。這是數據分析帶來的銷售紅利。

數據是資源,數據運算分析是關鍵。《大數據》作者塗子沛非常形象地把數據與程序的關係作了比喻——數據之於程序,猶如燃料之於發動機、血液之於人體。一旦燃料燒盡,發動機將停止運行;一旦血液停止流動,人體將失去生命。塗先生言下的數據,也正是杭州這座數字之城的「血液」。

數字之城的初衷,是讓分散在城市各個角落、各個領域的數據合流,讓分布在城市肌理中的血液暢通,從而帶來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裂變發展、聚變提升。

曹操出行上崗司機出示健康「綠碼」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杭州這座數字經濟之城和數字治理之城再次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

在全國首推的健康碼,基於個人誠信前端和大數據運算後台,成為「管住重點人、放開健康人」的一碼通。截至3月3日18時,申領量已經超過1272萬,當天的使用次數達到1644.72萬次。

3月4日,杭州又在網約車上創新推出了「司機綠碼上崗、乘客綠碼下單」的健康碼自動比對、前置審驗舉措。

此前,杭州還召開了一次特別的「戰疫情 促發展」工作推進會,組織雲上會議、開展雲上簽約、開通雲上服務,上線「親清在線」數字雲平台,首先推出500元租房補貼一鍵申領,真正做到了惠企政策、「碼」上兌現。

「親清在線」平台

不管是「健康碼」的推出,還是「親清在線」的運用,都是技術生態的重組和管理生態的重構。

從硬體上來說,數字之城是一種技術生態的重組。無處不在的傳感器和計算機讓我們身處物聯網和網際網路之中。例如一個智能垃圾箱,上面的傳感器能夠檢測垃圾箱是否已滿、臭味是否超標。根據傳感器傳來的信息,垃圾收集中心可以合理安排垃圾車的路線。

數字城市就是要讓數據採集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讓數據流動像高速路網一樣暢通無阻。通過有機聚合不同系統產生的數據,讓數據的「小溪」合流成「大河」,形成一座城市最完整的數據倉庫。

杭州未來科技城8大項目「雲簽約」

從軟體上來說,數字之城更是一種管理生態的重構。數據合流的目的在於建立模型進行分析,避免從片面的數據分析出片面的結果,從而對城市的各種需求作出智能響應。

這是城市治理的技術提升,更是城市治理的智慧哲學。莊子在《齊物論》中舉例說,用木料做桌子,從這張桌子的角度看,這是成;從所用木料的角度看,這是毀。或成或毀,這都是片面的;從更高層次來看,這件事可以說無成無毀。唯物辯證法「跳出現象看本質」點中的正是這個要害。

合流的數據,讓城市的點點滴滴數字化,讓城市治理從偏居一隅的「盲人摸象」走向高空俯視的「耳聰目明」。

顧客進入武林銀泰,需亮綠碼測體溫

杭州有底氣讓「健康碼」成為工作生活的「一碼通」,有底氣讓「親清在線」政策兌現秒付到帳,都是因為已經有足夠的海量數據匯流、有科學的運算模型分析,實現了「跳出現象看本質」「抓住關鍵敢決策」。因此,杭州才能在疫情初發時迅速讓城市「靜下來」,在疫情平緩時果斷讓城市「動起來」。

對於一個常住人口超千萬的超大型城市,城市治理既需要以傳統網格為支撐的「有形網」,也需要以海量數據為核心的「無形網」。狠抓「數字基建」,強化數字賦能,杭州打開數據倉庫的大門,城市收穫的絕不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偏方」,而是保障城市科學治理的「良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pAm5pXABgx9BqZZIC3c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