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0 一九入夏最熱的一天,我們為什麼要去爬藍田玉山

2019-08-03     西安簡單生活

二0 一九年 七月二十七日,西安今夏第一次出現了40度的高溫,最高溫度報了40.8度,而這是我們在那天爬完藍田玉山,晚上回到西安後才知道的,早晨出發時的天氣預報還說有小雨,溫度只預報到最高36度。

好久沒有爬山了,胳膊腿越來越懶、越來越硬,可是,今年又有個小願望,想登頂太白山的拔仙台。太白山去過兩次,那還是二十年前,當時還沒有現在的天下索道,只有到上板寺的老索道,因為時間、體力等原因我都沒有登上拔仙台,但記得下了索道後,從上板寺上行,因為海拔已在3200米以上,爬山非常費勁,走幾步就喘的厲害,邊走邊歇,當時不知道那是缺氧高反,以為是自己體力太差,所以,只上行了約1個小時就歇菜了,連紅松林都沒有走出去。

這為我留下了一個大大的遺憾。特別是這兩年身邊有幾個親戚朋友攜家帶口,坐纜車、再經過幾個小時攀爬,陸續都登上了太白頂,看著人家十歲左右的孩子都上去了,再看人家在朋友圈發的太白頂上風光,大爺海二爺海雲遮霧罩、巉岩峭壁突兀陡立,雄渾壯美風光無二,勾引得我心嚮往之。

作為一個陝西人,不登上一次秦嶺最高峰太白項,是一輩子的遺憾。

趁現在,我將近人生半百,還有心有力,還敢想敢做,再過個幾年,莫說太白山,就是個幾百米的小山頭大約都爬不動,也不想爬了。

現在的太白山有了天下大索道,可以把人送到3500M高的天圓地方,這樣,離最高點拔仙台只有200多米,我努力一下應該沒問題可以登頂的。

我的二0一八登上太白頂的想法也獲得了同學的響應,都是陝西人,以前也曾一起爬過山、游過川,可是,這些經過實踐證明比我強的驢,他們更願意走徒步經典路線,即老縣城——老廟子~跑馬梁——拔仙台——南天門——鐵甲樹——厚昣子。一路靠腿,還要背上帳篷和乾糧,預計以我的體力和速度,這一趟別人走4、5天,有我在就得走7、8天的徒步,強度和難度,實在讓我發怵,還沒走就已經望而卻步了。

不上20里的秦嶺跑馬梁,看不到秦嶺高山草甸的大美。可要走這一路,對我來講,的確需要很大的決心毅力和體力,三者缺一不可。

不管是坐纜車登太白的旅遊線路,還是走跑馬刺梁的徒步線路,如果要在今年實現, 都需要熱身一下,於是我們先擱置怎麼上太白的爭議,自行加強鍛鍊,每天跑步健走,決定於二0 一九年 七月二十七日先去藍田的玉山小爬一下,熱熱身,試火一下,再決定怎麼上太白。

藍田的玉山,就是我們熟悉的王順山,王順山古稱玉山,因王順擔土葬母而廣為世人所知。玉山盛產藍田玉,山坡的這邊叫王順山森林公園,山坡的另一邊玉山藍河風景區。

我們選擇的是從玉山藍河風景區上山。因為這裡的名氣不如王順山景區,遊客較少。

早晨7點從西安出發,約一個半小時就到了玉山腳下。

雲英橋下是清冽的藍河水,景區在這周圍還特意種了紫雲英。

我們今天的目標是2300米的一線天后的居易觀景台,就是最右側山峰~杜甫觀景台的後面再上行400多米的地方。第一目標是1800米的杜甫觀景台,那上面隱約有面小紅旗在迎風招展。

山腰上的小白亭子,是藍田玉種亭,旁邊的山石據說就是一大塊藍田玉,很多人止步於此。

幾年前的冬日我們曾來過玉山,當時也只是到了這個亭子就沒有上再山。主要是那時白日晴雪,漫山銀裝,我們那次以休閒為主。

記得那時我們在山莊裡的王維園住了一晚,玻璃餐廳建在藍河之上,全景山色和泠泠水音,冰雪下藍河水冽冽,黃昏時家雞在樹上歇息,藏獒在魚池邊巡視,篝火明滅,四合院的月牙牆上積雪如畫,山在眼前,思緒遼遠,不禁想起韓愈在此遇雪停步的牢騷「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可那次我們近十人的小聚太歡樂,一點沒有詩人的寂寥和惆悵。

上山前,我拿出新買的登山杖,是摺疊式的,和以前抽拔式的不一樣,拿出說明書,我們仨卻沒一個能看清上面的字,那個會用這種杖的老崔還跑沒影了。後來還是攔住一對過路的父子,讓人家幫忙看清說明書的步驟,才將杖組合好,不禁感嘆,真是年齡不饒人,老眼昏花啊。

按照慣例,我走在最後,一是體力最差走得慢,二是一路拍花,更影響速度。

玉山的最大特色是上山只有一條路,走不通的地方,景區都有遮攔和說明,所以不會迷路,還有就是山路崎嶇,山上植被豐富,一路都有樹木遮陰,雖然一路幾乎看不見溪流,但山土濕潤,地下泉水豐沛,野花野果、灌木喬木、藤蔓苔蘚沿階遍布,又因此山中多巨石,山石突兀,奇形異狀,山頭多為禿石傲立,有山松點染,玉山素有「小華山」和「小黃山」的美譽,路險山奇林密雲繞是此山的特徵。

山路越走越窄,越走越險。有時就是在大石上挪移,一路之字型拔高,好在樹木遮天,有山風習習,仍免不了出了好幾身透汗。

一路山花相伴。這個可以單發一篇,此行記錄的山花野草足有20多種,已基本搞清楚她們姓字明誰,下篇專門介紹這些山花。

山中蘑菇小的似珍珠,大的似碗口,可惜沒有一一拍到。

每次山行都是一路拈花惹草,影響前進速度,回來又覺得拍的不夠多,比如山里高大的博落回、落新婦、商陸,因為太好認,辨識度過高,就沒有記錄。遺憾。

第一個小景觀,玉皇洞。玉山是道教聖地,最高峰是玉皇頂,是玉皇大帝的道場。

上山時此洞府落鎖,下山時門開著,我們進去看了看不大,20平米左右的一個自然山洞,洞裡陰涼昏暗,供奉著玉皇大帝的塑像,看洞的是位50多歲的老者,並不是道士,賣些香燭和飲料,說這玉皇廟自古有之,每年6月初幾玉皇大帝的生日時,這山上有古廟會,周圍的村民多來游山祈福,以前在玉皇頂有道觀,觀里塑像牌匾林立,後來文化大革命破四舊,神像牌匾都毀了,廟後來也倒了,只剩這個玉皇洞,這裡也沒幾樣老物什,景區投資者準備翻修,以後看香火還能恢復不。

一路上光顧拍花了,人拍的少。這倆打前陣的,一會就笑不出來了。

到達第一個插紅旗的小目標,杜甫觀景台。

因為老崔說一線天上的居易觀景台是這裡的兩倍大,又高出這裡四五百米,景色更美,所以我們在這裡並沒有多停留,也沒拍多少照片,可是後來因為一個意外,最終沒有上到一線天,這幾張山巔照片成了此行最美的山景圖。

登山的汗水和勞累,在站上山頭時被山風一下子就吹沒了,秦嶺群峰蒼莽巍巍,重巒疊翠,氤氳滂沱,天地大美。

無限風光在險峰,不站在山頭,是無法享受只有雲在上,更無山與齊的絕妙之景的,杜甫當年有詩「雲從馬頭過」,想必在此亦是手揮目送,一覽眾山小。

可是後來,在上山的路上,我們卻遇到了這麼多年爬山都沒遇到的意外,止步於離目標一線天100米處,為此次山行留下了遺憾,也許這是老天有意為之,為我們下次再來留下念想。

在杜甫觀景台旁邊,我們稍事休息,繼續上行,這回我和老崔走後面,霞霞和靜靜還有一位路遇的遊人走前面。

說起這位比我們年齡還大的遊人,他的同伴在山下休閒,他一人獨自上山,短袖短褲,一個小包一瓶水,一根小樹棍,輕裝上陣,他看我背的背包奇大,以為我背了太多的吃食,笑話我走的慢,像個坦克一點點挪。其實,我只是實驗一下為登太白新買的登山包,背包里只裝了不到三分之一的東西。

記得在杜甫觀景台,他的同伴打電話叫他下山吃飯,他說我剛上來,這上面美的很,我要多待會兒。然後他告訴我,一頓不吃,沒事,水帶夠就行。這位,是個飽覽山色可當飯的神人。

一路上山的遊人,到此後大部分都折返了,後來的山路上,我們是第一撥人。

這時的山路幾乎隱在了草叢裡,看來此段路少有人走,幾近荒蕪。

我和老崔邊走邊歇,時不時喊兩嗓子前面的倆,卻沒有迴音,只有蟲鳴和鳥叫,我正在納悶這倆走的有多快,突然接到霞霞的電話,讓我們不要上了,說是有野蜂擋路,她們被蟄了。

老崔上去看情況,我正累的不想走,正好停在路邊等著。

不一會,他們都下來了。

你一言我一語,嘈雜慌亂中,聽明白他們遇到了地窩蜂。

在已經能看到一線天的地方,他們走過比腳寬不了多少的山徑,第一個人過去沒事,第二個過去時地上或者說草叢裡驚起了一窩野蜂,蔸頭裹了一身,像挨了一個炸彈,轟的一聲,人驚慌到傻了,第三個人按理說該後退,卻沖了過去,雖然手腳不停揮舞,每個人的胳膊上手上腿上還是被叮了好幾下,特別是靜靜,穿著寬大的像面口袋似的寬腿休閒褲,蜂子鑽進去出不來,在褲腿里亂竄亂叮,一時被叮了無數個包。

以至於晚上回到西安坐在餐廳里吃飯時,她從褲子口袋裡還掏出一隻黃蜂的屍首來。

他們幾個先行的受此驚嚇,趕緊通知我們停下來,稍定了神,待劫道的野蜂稍散,才原路返回來,看著他們被蟄的地方紅腫發硬,疼痛麻木,我們也不敢再招惹它們,只好返回到杜甫觀景台旁邊的一處平坦之地歇息。

只差百米之遙,我們沒有上到一線天和居易觀景台。

這一路,老崔背靠大樹望天時在山路上滑了一跤,胳臂擦傷了,霞霞被蜂蟄了三個包,靜靜被蜂蟄了無數個包,我跌了倆屁股墩,我們鋪開地席,享受帶來的美食時笑言,玉山讓我們都有收穫,扯平了。

好在這野蜂不是太毒,晚上時她們被蟄的地方雖還有些紅腫,但已恢復知覺,這三伏天被蜂蟄是治療風濕痛痹的一大偏方,她倆算是賺到了。

我也賺了不少,花果收穫頗多,久不進山,山花野草好多都識得花面,不記得花名了。

路上拾到的核桃和摘到的姑娘(燈籠果。)

此山在春天時滿山都是白娟梅,這是它的果子。

山上的粗榧很多,秋天來,這些果子就好吃了 。

這一趟對我來說有多累,晚上的餐桌上,我話都說得少,甚至差點坐著仰面睡著了。這天還是靜靜的生日,我這個粗心的,直到霞霞拎了蛋糕來才反應過來。

以後有機會,山里還是要多走走,累是累,山色無限,青峰野趣迥異於城市。說到底,人在自然中最自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pALXWWwBUcHTFCnfO7g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