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一天4》父母和孩子的相處之道,是世界上最難的課題之一

2019-10-16   觀劇團長
文 / 觀小妹

最近,小妹常常思考兩個問題:

當父母最難的是什麼?

想來想去,大概是自己的理論與實踐知識無法教育孩子。

那當孩子最難的又是什麼?

作為一個寶寶,小妹覺得,應該是自己的思想與個性得不到父母的認同。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是這個世界上最親密,也最容易疏遠的關係。

因此,「固執父母+個性孩子」的組合,就成了這個世上讓人最難過的事情。一招不慎,父母和孩子就可能成為陌路人。

那麼,家庭成員之間該如何處理彼此的關係呢?

《我們這一天》就給出了不錯的建議。

兩個家庭,六個孩子。

傑克和麗貝卡夫婦有三個孩子,個性十足的頑皮帥氣男孩凱文、自卑自棄的肥胖女孩凱特和愛好讀書學習的黑人男孩蘭道爾

凱文是老大哥,在青春年少的時光里,沒有做到一個哥哥應該照顧保護好弟弟的責任,甚至還在一眾同學面前,讓本來就不善玩樂的蘭道爾出醜丟臉。

為此,蘭道爾和他大吵一架。事後,凱文也對自己是否是個好人產生了懷疑。

不管爸爸傑克如何開導凱文,凱文都悻悻不知所以。他所疑惑的,不僅僅是自己的人品分類,還有個性分類。

作為最大的孩子,所有人都認為他有必要照顧好弟弟妹妹,做好榜樣,保護他們不受欺辱。

然而,大家忽略的是,在要求凱文保護他人的同時,卻沒有人去保護照顧他。

從前幾季可以看出,傑克夫婦對凱文的關心確實是不夠。

他們時常關心凱特是否吃得太多而更加肥胖,每天監督凱特吃飯,甚至是節食;時常關心蘭道爾是否受到冷落,是否教育得當,是否顧忌到了他的真實感受。

而對於凱文,就連他游泳時腿部抽筋,差點喪命都無人知曉,因為他父母的目光一個追隨著凱特,一個追著蘭道爾,沒有閒暇來關心他正處於什麼位置,在幹些什麼。

所以他委屈,難過,甚至通過不正當的手段來獲得父母的關注。

同時,他又會被自己的長子大哥身份所牽絆,作為哥哥,他常常質疑自己是否做得太過分,是否要求得太多,是否對弟弟妹妹關心得不夠。

他的內心一直被這樣的矛盾拉扯著。傑克夫婦的做法雖然是無意識的,但結果卻實實在在傷了凱文的心。

其實,現在中國二胎政策開放,很多家庭都是兩個小孩,父母無可避免的要遇到傑克一家的情況,而父母的做法將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

不過,小妹其實很佩服凱文,在這種特殊的情況下,後來還能成為那麼優秀的人,實在難得。

老二凱特是個胖女孩。對於她來說,她有著和凱文完全相反的處境。父母的關心太多,給予的關注太多,反而讓她越來越自卑。

傑克夫婦擔心她吃得不夠健康,擔心她肥胖,擔心她沒有玩伴,擔心她受欺負,卻不成想,這些都成為了凱特的煩惱。

她想要和同伴一起玩耍,而夫婦的亦步亦趨讓她被同齡孩子嘲笑,也讓她沒有自我,時時刻刻活在父母的可視範圍內。他們主觀地認為凱特無法適應新生活的變化,無法照顧好自己。但這對於凱特來說,又是另一種負擔。

以至於凱特長大後有了孩子,受了挫折,也一直不敢表現出悲傷與難過,因為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她的身上,她不想讓父母及親人一直為自己擔心。在無形中,又給她增加一份壓力。

至於老三蘭道爾,父母給的關心足夠了,卻被大哥凱文針對。他的學習能力超強,卻不精於玩樂,凱文雖然學習趕不上他,但在學業之外,所有技能都比自己強。

父母的關心與愛護,和大哥的瘋狂針對讓他無所適從。父母越愛護,大哥越針對,他便越不能將大哥對自己的不滿撒氣告訴父母,也不想和大哥關係僵硬,於是只能自己忍下所有的鬱悶與憋屈。

在被大哥欺負之後,他私下向大哥訴說不滿,在父母詢問之時又選擇閉口不談。其實,蘭道爾真的是一個非常睿智的孩子,錯在父母和大哥,他卻想通過獨自忍受這一切,來感化大哥的怨氣。

他一邊想要父母更多的關注,一邊又想要大哥的理解與關愛。然而,對凱文來說,蘭道爾的兩個願望,只能實現其一。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家庭環境,導致蘭道爾在自信的同時,也充滿了自卑。因為膚色問題,他常常被人側目,但父母的關愛又讓他逐漸忘記或潛意識隱藏起了這個最實際的問題。

好在他結婚生子之後,面對孩子的教養問題之時,能做出正確的選擇。從認為養女戴佳獨自坐公交車上學不安全,到放手讓戴佳自己選擇上學的交通工具,他靠著自己的經驗,從而緩和了和戴佳之間的關係。

他的妻子貝絲在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時,也非常睿智。

從孩子的性取向到大膽的髮型選擇,貝絲雖然完全不贊同不理解,卻從未將自己的觀點強加在孩子身上。在孩子做完頭髮後,她還能忍住內心的不滿誇獎孩子,讓孩子內心獲得更多的認同感。

回頭去看,傑克夫婦的教育和大多數父母一樣,對弱者給予更多關係,對強者表現的是更多漠然。

這就會使得優秀的孩子得不到誇獎與激勵,得不到自己想要獲得的認同感。硬性條件稍微差一點的孩子,又因為被給予了太多的關注而造成了更大的壓力——他們的壓力不僅僅來自於父母,還有同伴的嫉妒——同樣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

在前幾季時,我們驚嘆於傑克夫婦對孩子優秀教育的成果:凱文的不忘初心、深耕演技,凱特的隨遇而安、遇挫不折,蘭道爾的成功事業、家庭美滿。直到第四季我們才知道,三個孩子的成長並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同樣充滿著艱難與父母的不易、失誤。

前幾季只是在劇情末梢,稍微體現出孩子關係中的不安和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隔閡,到了第四季,才真正將這種關係拉開放大講述。

這個過程,本季可以說是給出了很好的展示。

每個孩子都有青春期,每個父母也要面對這種變化。

孩子慢慢長大,有自己的思維方式無可厚非。傑克夫婦和蘭道爾夫婦對孩子不再依賴自己、不再渴望家庭出遊與聚會感到失望是必然趨勢,孩子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慢慢不再渴求父母的關注亦是不可逆的事情。

如果孩子一直都想呆在溫室與襁褓之中,父母才應該擔心與焦慮。

此外,「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這個觀點,同樣在《我們這一天》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比如,蘭道爾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很大程度上來源於父親傑克。傑克對孩子思維方式的尊重也深深影響了蘭道爾。

《我們這一天》所表現出來的家庭觀念與教育理念,相信很多觀眾都可以在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這也是這部劇的優秀之處。它不同於美劇的快節奏與炸裂式戲劇衝突等惹眼操作,而是將生活毫無保留的放大到熒幕上,從而在平淡中最大限度的讓觀眾感受到了溫情與感動

這,不就是我們真實的生活狀態嗎?

喜歡記得點贊、評論和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