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報/中國商網(特約評論員 胡建兵)既要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又要奮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加強宏觀政策調節尤為關鍵。有關部門近日表示,下一步,財政、貨幣政策將進一步加大力度、精準施策、落地落實,為對沖疫情影響、穩定經濟運行提供更多支撐。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一定的衝擊,許多行業面臨著資金短缺等問題。財政貨幣政策為助力疫情防控、穩定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財力保障和資金支持。目前看來,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和衝擊不會馬上消失,仍需要進一步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尤其是要精準發揮積極財政政策、穩健貨幣政策的作用。
在疫情防控進入最吃勁的關鍵階段,貨幣政策如何根據複雜形勢靈活適度發力尤為關鍵。疫情發生以來,圍繞保障疫情防控、為企業紓困解難、推動經濟平穩運行等方面,相關部門已快速行動,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超預期提供流動性,設立3000億元低成本的專項再貸款……在一系列政策的發力下,銀行間市場近期利率走勢平穩,股市、匯市運行正常;重點保供企業獲得了優惠利率貸款,財政貼息後,這些企業實際融資成本降幅明顯。
我國經濟有較強的韌性和強大潛力,長期向好、高質量增長的基本面不會因這次疫情而發生改變。市場預計,在疫情過後,經濟會出現補償性恢復,前期推遲的消費和投資也會集中釋放。根據經濟運行情況,採取更加靈活適度的貨幣政策,把支持實體經濟恢復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是及時且必要的。宏觀政策重在逆周期調節,節奏和力度要能夠對沖疫情影響,防止經濟運行滑出合理區間,防止短期衝擊演變成趨勢性變化。
與此同時,還需要注意的是,穩增長離不開寬財政。減稅降費是積極財政政策最重要的體現。當前,國家已出台了一系列減稅降費政策,重點支持企業業復工復產,幫助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當然,要更好地發揮積極財政政策的作用,還要精準運用各項財政政策工具,提高政策和資金的指向性和有效性。目前,服務業、中小微企業等不同類型的主體,受到疫情的衝擊較大,有針對性的減稅降費措施應多向這些主體傾斜。此外,還要優化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投向,除了交通基礎設施、能源項目、生態環保項目、民生服務、市政等領域以外,還要聚焦公共衛生重點領域,比如公共衛生基礎設施、公共衛生服務等。
在疫情得到基本控制後,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關係應當及時調整,有關方面應系統謀劃,科學精準施策,更注重靈活適度,保障經濟平穩渡過疫情期,繼續穩健前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of35qXAB3uTiws8KPZk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