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手上起倒刺了?一個小動作隱藏著大危險,不少家長都在做
最近菜頭吃飯的時候,總會說「手手疼」,一看指甲蓋附近都是小毛刺。吃飯時候碰到菜湯、水果汁,被刺激後更是連連喊「媽媽」。
奶奶見狀就要給撕掉,被我們連忙攔了下來。
長了倒刺「撕」掉,是很多人習以為常的做法,可這個小動作卻隱藏著大危險。
之前在網上刷到一條令人極度不適的新聞:
大連一姑娘手上長了倒刺,當即徒手撕掉。結果沒幾天手指開始腫脹化膿,日益嚴重。
去到醫院被醫生告知:手撕倒刺很容易引發炎症,要是出現膿毒症或敗血症,甚至可能面臨截肢的風險。
(圖片來源:新京報)
小小的倒刺,大人撕壞了都可能出現感染,孩子就更要小心了。
孩子手上長倒刺,身體缺少啥?
如果看到誰家的寶寶的手上長了倒刺,有些人張口就來:一定是水果吃得少了,缺乏維生素!
看似有理有據,實際只是主觀的臆斷。
我們通常俗稱的「倒刺」,醫學上稱為「逆剝」,由指甲周圍皮膚乾燥導致,造成角質層和下面的皮膚分離的現象。
一句話—— 與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毫無關係。
如果非要說缺點啥補點啥,那就多給孩子的手手補點水吧。
手上長倒刺,注意處理方式
天氣乾燥,咬手的習慣,寶寶手手經常摸來摸去,都會觸發倒刺的出現。
無論如何都要注意,手上長了倒刺,一定要用指甲鉗剪掉,而不是偷懶直接用手去撕!
正確的做法是: 用熱毛巾將倒刺敷軟,用乾淨的指甲鉗沿根部剪掉就好。
別忘了在寶寶的指甲周圍塗上護手霜,平時多注意手部的保濕工作,才是預防倒刺最好的方法。
除了手部,這些部位也要保護好
1、寶寶的臉蛋:
寶寶吹彈可破的皮膚,平時一定要好好護理。
不要頻繁給寶寶洗臉,否則皮膚非常容易乾燥。洗臉時不能使用我們大人用的肥皂,而是要選擇兒童專用的潔膚產品,過後用柔軟的小方巾擦拭乾凈即可。
2、寶寶的嘴唇
嘴唇在缺水的狀態下就會出現乾裂,所以寶爸寶媽平時要輔助孩子養成不舔嘴唇、多喝水、吃完東西擦拭乾凈的習慣,當然,更不要讓寶寶伸手去揪嘴上的皮(和倒刺同理)。
3、寶寶的屁屁
幾乎每位寶寶都遇到過「紅屁屁」的問題,食物過敏、摩擦、潮濕悶熱、皮膚敏感等都可能是其觸發因素。
預防尿布疹,除了應經常更換紙尿褲以外,還要注意清潔和護理,每次用清水洗過屁屁以後都要記得塗抹護臀霜。
如果尿布疹已經出現,那麼每次便便過後都要清洗屁屁,然後塗好護臀膏,一定要厚塗(1~2mm),否則可能達不到讓屁屁與尿便隔離的效果。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了,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快快留言給我們吧~
收藏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