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過後,很多人會明白最貴的不是房子,而是這樣錢都難買的東西

2019-11-23     陸水新知

在很多人的認知里,房子既是家庭的寄託之一,也是一樣十分昂貴的「商品」,根據數據統計,對於大部分普通人來說,房產這項不動產可以占據家庭財富的70%以上。過去在國內特有的房地產經濟大環境下,房價迎來了多輪上漲,幾乎可以被人們看做穩賺的投資,因此「想致富多種樹」這句口號在人們心中漸漸演變成了「想致富多買房」。

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變化,房地產經濟的狀況開始發生轉變,過去「買到就是賺到的」的房產正在以人們看不到的形式「貶值」。商品房既然被歸為商品,自然也遵循市場存在的一般規律,過去電話、電話等都是價值不菲的商品,但隨著科技的發展,它們逐漸成為老百姓家中常見的物品。

那麼10年過後,現在價格高昂的房子還會是一個「稀罕物」嗎?其實早在2017馬雲就未來房產的價值進行了預言,他認為未來8年後,房子會是最不值錢的東西,甚至會「房價如蔥」。

現在房子雖然還不像馬雲所說的這麼誇張,但現在房地產經濟確實已經開始出現了轉變,「房價如蔥」的初步端倪已經逐漸顯露出來了。

現在還有很多人的思維還停留在房地產是最賺錢的投資上,隨著開發商們不斷開發樓盤,民間調查統計現在國內的房子已經足夠30億人居住,而且每年還會新增2000萬~5000萬套左右的房產,國內的人均住房數也已經突破了1.1套。因此現在的核心問題不是缺房子,而是窮富人之間的住房分配不均。

普通人還在為了住房的首付問題奔波時,不少投資者和開發商手中卻囤著幾十套甚至上百套房子,並且憑藉著房產賺得盆滿缽滿。現在國家已經出手明確打擊這類投資炒房的行為,要讓「房住不炒」的理念深入人心,並且還不再將房地產作為刺激經濟的手段,加重了調控樓市的力度。融創中國的孫宏斌就曾表示他要重新看待房地產行業的地位,跟著政策的風向走。

國家的調控並不會輕易「鬆綁」,因此在這個大環境下,10年過後,很多人會明白最貴的不是房子,而是這樣錢都難買的「東西」——健康。馬雲毫不掩飾他對大健康產業的看好,放言:「下一個超過我的人一定出自大健康產業」,王健林也向健康產業投資了1500億元,打造「酒店管理+養老」的服務項目。

​對於富豪們而言,健康產業潛力巨大,或將成為下一個財富爆發的風口。對於我們普通老百姓而言,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俗話說40歲前拿命賺錢,40歲後拿錢買命。如果為了買房咬牙硬撐結果把身體搞垮了,那麼就算擁有了一套大房子,未來的生活也不一定能得到保障。看著街頭巷尾的大小藥店,醫院裡排成長龍的挂號隊伍,我們會明白:最珍貴的不是房子,而是錢都難以買回的健康,因此大家在買房時一定要量力而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oBdctG4BMH2_cNUgsO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