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不送到家,存到快遞櫃中 真的方便嗎---快遞櫃到底方便了誰?

2019-08-23     小四萬麻麻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作者:王小貝 編輯:蔣詩舟 本文來源:財經(ID:mycaijing)

隨著快遞櫃行業的監管越來越完善,不僅快遞員吸引改變「懶人」做法,作為快遞櫃運營方,也面臨更複雜的盈利難題。

今年4月份,劉先生所在的北京市朝陽區某小區安裝了第三個智能快遞櫃,這位快遞櫃的老用戶開始抱怨「柜子是不是有點多了?」「有時候你明明在家,他也不聯繫你就直接放這。」劉先生向《財經》新媒體表示。實際上,快遞櫃催生的「懶人快遞」也是令多數用戶對其生厭的主要原因。

但快遞員也有自己的苦衷:「派一單就賺幾毛錢,上門不一定得跑幾趟才能送出去。讓放門口的,真丟了還是找我們賠。」即使需要為快遞櫃支付租金,不少快遞員仍願冒著被投訴的風險「先斬後奏」,讓包裹先「落櫃為安」。

不過,按照《智能快件箱寄遞服務管理辦法》(下稱《管理辦法》)的規定,今年10月1日起,若使用智能快件箱投遞快件,應徵得收件人同意。同時,智能快件箱的運營企業應合理設置快件保管期限,在保管期限內不得向收件人收費。隨著快遞櫃行業的監管越來越完善,不僅快遞員吸引改變「懶人」做法,作為快遞櫃運營方,也面臨更複雜的盈利難題。

135編輯器

快遞櫃為何讓人「又愛又恨」?消費者和快遞員各有話要說

對不少消費者來說,「方便代收」是快遞櫃的核心價值。「白天上班家裡沒人,放在門口怕被拿走。」「一個人在家的時候,我一般都讓放快遞櫃,不用(給快遞員)開門。」多個受訪者向《財經》新媒體表示,快遞櫃的確讓收取包裹變得更為方便和安全。

但隨著不少快遞員未經溝通便將包裹投放至快遞櫃,來自消費者的吐槽也逐漸增加。例如,包裹被放入快遞櫃後,往往導致變相強制籤收,開箱驗貨的環節被省略,更容易產生退貨糾紛;當包裹內是生鮮或大件商品時,若快遞員拒絕及時上門派送,則可能導致商品變質或增加搬運難度;有時,快遞櫃的遠近也決定了消費者是否會進行投訴。「小區東西門、我家樓後都有快遞櫃,快遞每次都一聲都不吭就放西門豐巢,我要走七八百米,來回跑幾次,是個人都有脾氣。」劉先生說。

除了由此付出的「隱形成本」,不少消費者也曾為快遞櫃直接付費。《財經》新媒體諮詢速遞易快遞櫃客服得知,若包裹超出免費存放時長,取件人需要支付服務費,但不同地區的設備收費標準並不統一。但據多位用戶反映,超過24小時後,包裹每多存放一天需要交一塊錢。豐巢快遞櫃雖未收取超時費,但取件窗口的打賞二維碼已誤導不少用戶掃碼打賞。「顯示一個大大的二維碼讓你打賞一塊錢,在下面不起眼的地方有行小字『直接取件』。」家住北京朝陽區的張女士向《財經》新媒體表示透露:「我每次都打賞,以為是必須的,直到有次被旁邊拿快遞的人提醒,才知道可以點擊跳過這一步。」



對此,豐巢官方微博回應稱,取件讚賞並非強制,也不屬於二次收費範疇,用戶可自主選擇是否讚賞,亦可「跳過讚賞」直接取件。

對快遞員而言,大多時候,直接將包裹投放到快遞櫃是一筆划算的買賣。一位北京地區的中通快遞員向《財經》新媒體表示,自己負責的片區多是老居民樓,平均每天可派送150單左右,每派送一單提成1元。「扣去話費,一單賺不了幾毛。都送上門,說實在的干到晚上也送不了100件。」

相比之下,若直接放在快遞櫃,儘管不同規格的格口租賃費從0.35元-0.45元不等,但好在能節省更多時間派件和攬件。「要想多派件,給快遞櫃和驛站的錢還是得花,效率上去了,有更多精力攬件,做一單十塊,收入還能過得去。」

但如今令他擔心的是,在《管理辦法》生效後,若仍將包裹直接放於快遞櫃中,必然會導致更多用戶投訴,而一旦投訴成功自己將被罰款五百元。此外,快遞櫃還時常會發生系統故障,導致給用戶漏發取貨碼;在小區停電時,也將無法正常使用,這些都是引發服務糾紛的導火索。「一塊一塊的賺,一百一百的罰,如果單子數量沒提上去,肯定越來越難干。送不送上樓,我們聽公司的。」

135編輯器

依然在做賠本生意 快遞櫃運營商何時走向盈利?

在新規面前,需要改變的不只是快遞員,快遞櫃運營商待解的難題也變得更加複雜。按照《管理辦法》,運營企業在監控設備安裝、寄件人身份查驗、物品信息登記等方面的責任進一步被強化,同時要求其合理設置快件保管期限,在保管期限內不得向收件人收費。多重製約下,走向規範化的快遞櫃行業亟需儘快破解盈利難題。

國家郵政局發布的《2018年度快遞市場監管報告》顯示,2018年,全國投入運營智能快件箱27.9萬組,新增7.3萬組,箱遞率達8.7%,同比提高1.9個百分點。預計到2020年,快遞櫃市場規模將近300億元。但面對龐大的市場規模,快遞櫃行業的兩大巨頭——豐巢及速易遞依然未走出虧損狀態,如何扭虧為盈已成為困擾行業多年的難題。

據速易遞母公司成都三泰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布的《2019半年度業績預告》,今年上半年,三泰控股虧損5000-7600萬元,整體虧損主要系對中郵智遞科技有限公司(即速易遞的運營方)按權益法核算分攤的投資損失所致。

來自豐巢方面的財務數據同樣不樂觀。可查數據顯示,2018年前五個月,深圳市豐巢科技有限公司的凈利潤為-2.5億元。2017年,凈利潤則為-3.9億元。豐巢CMO李文青曾表示,豐巢虧損主要是增設新快遞櫃所致。

一位智能快遞櫃生產企業的市場營銷人員向《財經》新媒體表示,一組40個格口的快遞櫃(主櫃+副櫃)成本平均在3萬元左右,主要收入來自快遞員支付的租用費、收件人支付的包裹超期滯留費及廣告收益。放置於小區內的快遞櫃,運營方還需要與當地物業協商場地費及電費等。「這屬於重資本投資,情況好的話一般兩年才能回本。」

儘管如此,持續背負虧損的行業巨頭們並未放緩擴張腳步。據最新數據,截至2018年8月,速遞易快遞櫃共投放8.5萬台,累計派件量超過18億件。截至2018年底,豐巢稱在北上廣深的快遞櫃市場占有率超過70%,日均派件量超過900萬件。「必須要有規模效應才有可能賺錢。」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曹磊認為,在此基礎上,再來探索可持續的盈利路線。

同時,加快實現營收多元化,也被普遍視為突破盈利難題的重要途徑。當前,豐巢上線了特惠商城及二手商品轉賣等電商項目,速易遞也提出要探索快遞櫃的增值服務。「大家都在摸索,但收入大頭還是老幾樣。」

「由於投放、安裝與後期維護成本居高不下,快遞櫃仍陷於盈利困境,這無疑將會成為該行業發展的重要障礙。」經濟學家宋清輝在接受《財經》新媒體採訪時認為,運營商需要開發出更多的商業模式,例如自助寄件、生鮮電商等業務,使快遞櫃真正成為連接社區O2O服務的重要樞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o9I7zGwBJleJMoPMtUn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