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分699? 江蘇八省聯考成績/位次表出爐! 接下來模擬志願該怎麼填?

2021-03-10     啟達初中

原標題:最高分699? 江蘇八省聯考成績/位次表出爐! 接下來模擬志願該怎麼填?

目前,「八省聯考」的成績陸續公布。江蘇已經出成績了,網傳江蘇省天一中學有一位同學拿到了699的高分,滿分750,可能這就是學霸吧……

雖然有學霸坐鎮,但此次江蘇省總體考得不算理想。

網絡傳聞版本如下:

1、語文平均分95(滿分150)

2、數學平均分69(滿分150)

3、英語平均分105(滿分150)

4、歷史平均分51(滿分100)

5、政治平均分58(滿分100)

6、地理平均分43(滿分100)

平均分不是很理想,歷史、政治、地理也顯扎心。好多高中致力於推行素質教育,據說最近迫於壓力,已經開始周末補課了。對即將和已經失去雙休和美好夜晚的初三、高中小朋友說:心疼你們~

網絡還流傳了幾個版本的一分一段表,高考君找到下面這張,據說是老師發給同學的。

根據家長的留言「兒子622分,省排名4081」,所以上面這個版本可能是靠譜的。

備註:數據源自網絡,可能不準確,僅供參考。實際數據以考試院公布為準!

根據江蘇省考試院的安排,16-18號將進行模擬志願的預填報,讓大家熟悉填報流程,考生、家長需要關注模擬計劃,也就是各個學校在蘇招生的計劃,特別是院校專業組的呈現方式。

考生、家長要熟悉本次填報的要求,比如院校專業組的代碼、院校專業代碼,最終填報的時候都是填寫代碼,系統根據考生填報的代碼來識別院校名稱和專業名稱,這個過程建議各位家長都要嘗試走一遍流程,為最終高考結束後的時間做準備。

可以根據各個高校發布的招生計劃,結合自己孩子的選科來初步篩選院校專業組。由於本次是模擬填報,所以高校的招生章程都沒有發布,最終高考填報的時候是需要結合高校招生章程的內容來決定是否要報考。

以下是高考君總結的準備工作適用於模擬志願填報及高考正式志願填報,記得收藏噢!

志願填報準備工作

  • 正確認識自身適應性考試/高考的成績和排位
  • 了解心儀院校的往年錄取數據
  • 提前做好自身發展規劃,確定理想院校/專業
  • 充分理解高考錄取規則
  • 熟悉各大目標高校和專業

還不是很明白?具體怎麼做繼續往下看。

1.正確認識自身適應性考試/高考的成績和排位

志願填報是以數據分析為基礎,要以具體的分數/排位來確定。因此,在適應性考試成績/高考成績公布後,要正確認識自己的成績所在的排位情況。相比成績的漲幅,主要看排位的變化更為實際。

在高考前可以根據平時的模考成績預估分數,確定自身成績變化範圍,制定目標院校/專業方向,穩住心態。

2.了解心儀院校的往年錄取數據

考生要提前了解目標院校近幾年的錄取分數/最低排位/錄取人數/錄取專業/錄取規則等。

根據自身的成績變化範圍,篩選目標院校/專業名單,更好的為志願填報做準備。

今後是3+1+2新高考,以前幾年的數據參考、借鑑作用不一定大,但仍可通過以往排名,大致看看可以錄取哪些高校。

各省投檔分及位次參考

江蘇

(上下滑動查看)

廣東

(上下滑動查看)

河北

(上下滑動查看)

湖南

(上下滑動查看)

湖北

(上下滑動查看)

遼寧

(上下滑動查看)

重慶

(上下滑動查看)

福建

(上下滑動查看)

3.提前做好自身發展規劃,確定理想院校/專業

在成績公布前,要對自身有一個充分的認識,研究自己的喜好及特長,確定發展及就業方向。

對專業的認識不能停留在大範圍上,最好可細化到某一專業。因為每個專業類下細分有多個專業,各個專業所涉及的學習內容、方向、就業等都不同。

4.充分理解高考錄取規則

每個省市每年都會發布《2021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和錄取工作實施方案》,考生要對高考錄取規則有一個充分的理解,對錄取批次、志願設置、招生計劃、投檔原則、同分排序、服從調劑等重要內容細讀分析。

首年進行新高考改革的八省市地區的考生,模擬志願填報更要認真對待。

5.熟悉各大目標高校和專業

確定目標院校後,要對學校的辦學層次、辦學屬性、校區分布、師資力量、重點學科建設、特色專業等進行充分了解。

問題1:「專業(類)+學校」和院校專業組有何區別?

福建 湖北 江蘇 廣東 湖南在本科段志願填報與錄取投檔採用院校專業組方式,本科志願一個院校專業組即為一個獨立的志願單位,每個院校專業組志願內設幾個專業欄和一個「是否服從專業調劑」選項。考生可填滿全部院校專業組志願及專業,也可選擇部分填報。

河北、遼寧、重慶以「專業(類)+學校」為志願單位,即1個「專業(類)+學校」為1個志願。

「院校專業組」

「院校專業組」由招生院校根據不同專業(含專業或大類)的科目要求和人才培養需要設置,是本科志願填報與投檔錄取的基本單位。

院校專業組就是將一所院校選考科目要求相同的若干個專業合成一個組,每個組內可包含數量不等的專業(一般為6個),一所院校可設置多個「院校專業組」,以「院校專業組」為單位進行投檔錄取。同一高校的不同「院校專業組」之間互無關聯,符合填報資格的考生可以填報某所高校的1個「院校專業組」,也可以填報同一所高校的多個不同的「院校專業組」;既可以連續填報同一所高校的不同「院校專業組」,也可以間隔填報同一所高校的不同「院校專業組」。

以A大學為例,有20個招生專業,高考模式錄取方式是A大學就是1個院校志願單位,提供1個院校代碼,當你填報了A大學且達到了分數線,你就可以進入到A大學,在A大學裡面你還可以填6個專業及1個是否服從專業調劑選項,只是文、理科分開。按新高考方案A大學首先是按照物理和歷史分開,假如要求選考歷史的有8個專業,選考物理的有12個專業,分開之後,再根據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4門選考科目要求來組合,選考科目要求相同的為1個組。如8個歷史專業中有3個專業要求選考科目為歷史+政治,另外5個專業要求選考科目為歷史+地理,那麼8個選考歷史的專業就有2個院校專業組,以此類推,假如12個選考物理的專業分成3個院校專業組,那麼A大學20個招生專業就一共分成5個院校專業組,就是等於A大學是有5個院校志願單位,提供5個院校代碼供考生選擇填報錄取時,A大學就有5個分數線,不像現在1個院校只有1個分數線

由上可知,「院校專業組」意味著考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特長,優先從專業角度選擇高校並填報志願。與現在志願填報和錄取方式相比,主要優勢是擴大學生選擇權,提高志願滿意度和滿足率。

假定南京大學在江蘇的院校專業組設置6個專業組:物理專業組、物理化學專業組、物理生物專業組、物理政治專業組、歷史專業組、歷史政治專業組。

專業組1( 物理專業組) :材料類、電子信息類、自動化、建築學、城鄉規劃、工業工程類等。

專業組2( 物理化學專業組) :化學類、地理科學類、地質學類、生物科學類、人工智慧、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類、臨床醫學、口腔醫學等。

專業組3( 物理生物專業組) :臨床醫學、口腔醫學等。

專業組4( 物理政治專業組) :政治學類。

專業組5( 歷史專業組) :哲學、漢語言文學、漢語國際教育、新聞傳播學類、歷史學類。

專業組6( 歷史政治專業組) :政治學類。

其他首選科目為「物理和歷史均可」再選科目為「不提科目要求的專業,將同時出現在物理專業組和歷史專業組,在錄取時,會分別在兩個專業組投放一部分招生計劃。

因此, 考生的選考科目和可選專業組的關係為:

當考生選考科目為物理、化學、生物時,可以選擇專業組1、專業組2、專業組3中的專業;

當考生選考科目為物理、生物、地理時;可以選擇專業組1、專業組3中的專業;

當考生選考科目為歷史、地理、政治;可以選擇專業組5、專業組6中的專業。

院校專業組志願填報方式多以上海模式作為參考,為此高考君整理上海志願填報樣表,幫助大家直觀理解。

如圖所示,為上海市招生專業組目錄。A大學設置了3個院校專業組, 每個專業組裡有數量不等的專業個數。A大學專業組1限考物理,即高考沒有物理科的考生不能報考該專業組;專業組2限考物理化學,專業3不限要求。

學生在填報志願表時,按照「院校專業組+專業」的方式填寫,如上海的志願表中,只要選考科目符合要求,學生就可以在上表中第1行填寫A大學(1)+該專業組後面的4個專業,第2行填寫A大學(2)+該專業組後面的4個專業,第3行填寫A大學(3)+該專業組後面的4個專業。

換句話講,以前只能填寫A大學一次,現在A大學有幾個專業組就可以填寫幾次;學校在調劑學生時,也會優先考慮該專業組裡的專業。

每個院校專業組一般包含6個專業志願和1個是否服從專業調劑選項。 按照「分數優先、遵循志願」的原則進行投檔。平行志願投檔時,按考生投檔分從高分到低分排序,依次檢索考生所填院校專業組志願。只要考生所填報的院校專業組志願中被檢索到符合投檔條件的院校專業組,即向該院校專業組投檔。投檔後,其他所填報的院校專業組無效。如沒有出現符合投檔條件的院校專業組,則不能投檔。上述過程完成後,無論檔案是否投出,均視為該考生已享受了本批次平行志願投檔機會。 如果考生檔案投檔到某院校專業組後,因故被退出,將不再補投到該次考生所填報的其它院校專業組志願。廣東省還規定,因不服從專業志願調劑,不符合專業錄取條件(身體條件、文化課成績、單科成績等要求)不能被錄取的考生,由院校作退檔處理。同一院校的不同院校專業組間的計劃不能調劑使用。如生源不足,須在徵集志願階段,經研究決定未完成計劃的使用原則。

考生需查看當年招生目錄在專業組內填報志願,在此之前,考生可參考所在省市教育考試院公布的 高校專業選考要求提前規劃選定專業。

「專業(類)+院校」

在志願填報時,以上3種情形也可綜合填報,請考生結合個人選科情況和對院校、專業(類)的傾向及喜好程度,綜合考量、慎重選擇、科學填報。

採用「專業(類)+學校」志願模式,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優先從專業角度選擇高校並填報志願。與以往相比,其優勢主要體現在:一是能夠更好維護考生利益。在考生的選考科目與招生專業(類)相符前提下,考生直接填報到學校的具體專業,取消了專業調劑,從而避免被調劑到不喜歡專業的遺憾,有利於學生職業意識的培養和學生個性特長的發揮,促進學生的成長成才。二是能夠促進高校進一步加強專業建設。有利於高校錄取到具有明確專業志向的學生,同時也對高校的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促進高校進一步加強學科專業建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三是能夠強化相關領域人才培養。可以吸引更多考生選擇自己擅長並心儀的專業,增加其學習動力,促進國家相關領域人才隊伍建設和個人成長成才。

「專業(類)+學校」平行志願投檔原則為「分數優先、遵循志願、一次投檔、不再補檔」,將控制線上未錄取的有志願考生,結合高校各專業(類)要求,依據高校調檔比例確定投檔考生數,普通類按高考文化總成績(含政策性加分),藝術類、體育類按綜合成績,從高分到低分排序,遵循考生的志願順序依次投檔,由高校擇優錄取。

平行志願投檔時,考生雖然一次可填報多個「專業(類)+學校」志願,但投檔機會最多只有一次。計算機按照考生所填報的志願依次進行檢索,即先檢索第1個志願,符合條件就投檔,不符合條件立即檢索第2個志願,依此類推。一旦投檔,後面的志願即失效。專業平行志願實行一輪投檔,如考生投檔後被高校退檔,無論這個志願後面還有沒有符合投檔條件的志願,也不再投檔,本輪不會再投檔到後續志願,需要在下一輪次(如徵集志願)重新填報志願,或參加下一批次錄取。因此,提醒考生在填報志願前一定要認真查看高校招生章程、選考科目要求以及公布的招生計劃備註信息等,防止因誤填報而被退檔。高校招生除了對選考科目提出要求外,在招生章程或專業備註中,還可能對體檢、外語語種、單科成績、外語口試等提出要求,考生被投檔到某高校,若不符合該高校招生要求,則可能會造成退檔。

這種志願模式一般不再設專業服從調劑選項。

問題2:高校招生專業對選考科目如何要求?

在廣東、河北、遼寧、江蘇、湖南、湖北、福建、重慶等8個省市2021年招生的普通本科高校,要根據人才培養對學生學科專業基礎的需要,分專業組在物理、歷史 2 門選擇性考試科目中提出 1 門科目要求,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 4 門選擇性考試科目中再提出不超過 2 門科目要求,即對再選科目提出「必選1門」「必選2門」「2選1」「不限選」4種要求。其中,「不限選」指考生只需首選科目符合高校提出的要求即可。

舉例說明

如某高校的某專業在物理、歷史 2 門中要求為 " 物理 ",另外 2 門科目不限,則表示考生在 3 門選擇性考試科目中只要選考物理、其他 2 門任選都可報考該專業。

選科要求須提前向社會公布。同一院校專業組內各專業的科目要求須相同。考生的選擇性考試科目,須符合擬報考院校專業組對應的科目要求。

問題3:平行志願投檔時,考生投檔分相同時如何排序?

其中,福建省規定,考生成績分數相同的,先按享受同等條件優先錄取的條件排序,然後再按以上順序排序。廣東省規定,根據考生高考成績合成總分(含政策性加分)從高到低確定投檔位序。合成總分(含政策性加分)相同時,比較「3+1+2」考試科目總分(不含政策性加分)高低,高者優先。

另外,福建、河北、湖南、湖北、江蘇、遼寧還規定,經以上順序比較後 如仍相同,比較考生志願順序,順序在前者優先投檔,志願順序相同則全部投檔。

問題4:"3+1+2"模式12種組合如何選科更科學?

3+1+2的模式下形成了12種組合,有哪些是更為適合的推薦的組合,哪些是不推薦的呢?這裡也給大家做一個分析。

1.選報物理學科組合

物理+化學+生物:

此組合可以覆蓋97.4%的專業,可以說是最標準、最傳統、最純凈的「理科生」方案。是純理科思維,不想沾染一點文科的考生的必然選擇。這種方案記背內容最少,理解內容最多。學科之間關聯極大,互相印證,互相促進。缺點是學習難度同樣很大。好在新高考體系下,這必然不是競爭最激烈的一套方案。

物理+化學+政治:

可報專業98.9%,實際上一些頂尖大學專業可報率達100%。由於大學之後參加考研的必要科目之一就是政治,對今後的考研之路影響頗多。缺點是政治學科與物理、化學的學科關聯性並不是很大,學習起來難以起到聯繫、促進的效果。選擇這類組合的學生一般是屬於學霸級別的。

物理+政治+地理:

可報專業99%。這個科目組合更像是理科成績不錯的文科生,為了不浪費物理的高分以及填報志願時的選擇範圍,而做出的一個不得已的選擇。這個組合比較適合物理成績突出,往往屬於理科偏科的學生(數學-物理較好,化學-生物較差)。

物理+生物+地理:

可報專業99%。選擇者往往是物理成績優異,其他科目成績一般,且對未來無明確目標的學生。其他科目中以傳統理科的生物和傳統文科的地理相對最為簡單且不需要大量背誦(於歷史和政治),而且物理-地理的組合也有不小的發展空間。所以這種組合一般適合於具有以下兩個特點的學生:一、物理成績優異,邏輯思維能力強;二、其他科目成績一般,無明確的未來職業發展方向規劃。

不推薦的組合:物理+政治+生物

選擇這個組合的人群往往也比較窄。就普通學校而言,不建議選擇這樣的組合,一方面由於針對的學生面比較窄,很難與同校師生橫向比較,不利於了解自身真實水平;另一方面也由於普通校師資原因,很難單獨為這個組合的學生設計走班課程的時間表。

2.選報歷史學科組合

歷史+政治+地理:

藝術專業、中文、傳媒專業。一些致力於考取漢語言文學、新聞學、社會學、國際政治等專業的考生幾乎選擇的都是這個傳統的文科綜合。

歷史+政治+生物:

語言、體育、醫學類普通生。生物成績在3門理科當中更為優秀。在專業選報比率上達到75.3%,除去生物系以及生物工程類的專業對生物有明確限制要求以外,其他大部分專業很少對生物科目有較高要求。

歷史+化學+地理:

可報專業比例為88.6%,這種選擇其實是一種文科中比較偏理的選擇,適合與物理實在沒有緣分,但邏輯思維較為清晰,不擅長純文科記、背的考生。

歷史+地理+生物:

適合語言、體育類專業。可報專業比例為77.8%。地理生物學習起來相對簡單,特別適合體育專業學生,但競爭力也會比較大。

不推薦的組合:歷史+化學+生物

化學+歷史這種理科中等難度(理科中一般難度:物理>化學>生物)+文科中等難度(文科中一般難度:政治>歷史>地理)的組合,在選擇專業上很難有特別的針對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o20NIXgB9EJ7ZLmJcZx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