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業剛需」這個詞,從去年一直火到今年。
特別是現在這個特殊的時期,許多人做著一份穩定的工作,也開始喊要找一份副業,賺多一份錢。
願望是美好的,但實現起來,往往無從入手。
後台每天都有不少讀者問我: 要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副業?
其實,看看別人的故事,從中尋找靈感。
今天的文章來自一位讀者的投稿,她的老媽從一位保潔員躍升為身家百萬的老闆,靠的就是副業思維,希望能對你有所啟發。
第一份副業月賺4000,
老媽卻放棄了
2005年的夏天,我爸感覺視力模糊,來到醫院做檢查。沒有一絲僥倖,他被確診為青光眼晚期。
先後2次手術,依舊沒有改變他從還能看到亮光,到看到黑影,到徹底失明的事實。
但家裡的錢,花的一乾二淨。
中年人失去光明的打擊是致命的。我爸完全接受不了,他除了整日關在房間裡默默流淚,就是發無名火。
沒了頂樑柱的家庭變得一塌糊塗。
我和哥哥還在上學,唯一能扛事的只有我媽,可她卻是個大字不識幾個的農村婦人。
即便生活在城市中心,她也只是在銀行做著保潔員的工作,每月工資僅有1200元。
這份微薄的薪水連基本的開支都不夠。可就算是為了我們兄妹,老媽也必須扛起這個家。
老媽上班時間是上午9點至11點半,下午2點半到5點半。
工作之外還有不少空餘時間,老媽於是思索著,自己能幹個什麼副業呢?
做一個勤勞的小販,這是她絞盡腦汁想出的行當。
她有一個遠親會做豆腐腦,便跑去求藝了。學成後第一時間跑到農貿市場花了300塊錢買回一台豆漿機。
打那以後她就一邊上班一邊賣豆腐腦。
那冒著熱氣看著就鮮潤嫩滑的豆腐腦做起來可並不簡單,每天老媽都需要在睡覺前浸泡干黃豆備用。
凌晨3點準時起床打豆漿,熬豆漿,點漿,最後放置等待墩腦。
漆黑的夜晚裡,只有我家刺眼的那盞燈下,一個瘦弱的身影在來來回回的踱步著。
天一亮,老媽就得準時用扁擔挑著出去叫賣。
一個早上賣一桶豆腐腦。一桶豆腐腦大概需要一斤的干黃豆,黃豆不貴。毛利算下來她可以賺到30塊錢左右。
掐著時間傍晚還可以再賣一桶。
一天下來豆腐腦的收入就有70到80塊。銀行每個月休息2天,這樣一個月算下來,居然有小4000的收入。
這在那個四線城市來說可就是高薪了。
其實當時在街上賣豆腐腦的不止她一個,但她總能比別人賣的更快。
除了她裝豆腐腦的木桶總是比別人涮的乾淨外,更重要的是老媽「賊溜」。
俄羅斯有句諺語:「巧幹能捕雄獅,蠻幹難捉蟋蟀」。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做事情要講究方法,巧幹勝於蠻幹。
人家都是賣甜味的,老媽就獨闢蹊徑增加鹹味的。
人家都在人流量大的街上賣,她就鑽深巷子裡的幼兒園門口守株待兔。
人家用一次性圓飯盒配勺子,她就用杯式的配吸管,既方便又省了塑料袋。
只是好景不長,隨著街上小販越來越多,有些小販不配合擺放,原本不太嚴格的城管們,開始大肆驅趕。
老媽的豆腐腦行當也就沒法做了。
不局限於一份副業,
老媽收入源源不斷
這時我和哥哥面臨升學,經人介紹去了省會城市讀大專院校。可是光第一學期學費就得小一萬了。
媽媽東拼西湊借來了學費,卻也只是個開頭,未來幾年我們兄妹要用錢的地方多著呢。
這些壓力就像大山一樣時刻壓在她瘦弱的肩頭上。
沒了豆腐腦的生意,老媽愁的寢食難安。
當上帝為你關閉一扇門的同時,一定會為你打開另一扇窗。
有一天上班的時候,行長跟媽媽說有個私活。
原來行長忙著上班,沒空打掃家裡,就想請靠譜的阿姨上門幫忙打掃整理一下。 按市場行情給錢,一次100塊。
聽到有錢賺,我媽自然高興的不得了,立馬點頭應允。
這份工作其實很輕鬆,在行長家也就打掃了一個小時左右就妥妥地。
原本老媽只是把這個活當成散工,能賺100是100。
可沒過幾天,行長又介紹了個朋友家,同樣的個把小時幹完活,主人家就爽快地結算工錢。
這時老媽的腦子也開始開竅了。
她尋思著,這份活不僅沒有賣豆腐腦那麼辛苦,而且很多上班族肯定都和行長的情況一樣。
所以只要她能找到客源,那她完全就可以把鐘點工變成一個穩定的副業。
於是老媽主動找到行長傾訴,淚眼婆娑的拜託行長幫忙介紹客戶。
以前她老覺得我爸看不見了,別人會更瞧不起她,所以她再苦再累也不願意跟外人吐露家裡的情況。可如今為了這個家,老媽主動打出感情牌。
行長果真給她介紹了好些家客戶。
也因為活做的好,這些客戶基本都成了老媽的回頭客。後來老帶新,新變老,就這樣老媽的客戶越來越多。
這件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 要賺錢有時候除了善於把握機會,更要懂得主動尋求機會,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學會放下面子。
從保潔員到團隊老闆,
老媽就贏在了這一點
再後來,因為道路改建,老媽所在的分行搬遷至別處。
她也就順理成章的辭職專業干起了鐘點工。
隨著業務越來越熟悉,老媽每天忙的不可開交,有時候她一天就能接到10幾個客戶。
賺錢的動力讓她恨不得把身子劈成兩半用,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她跟客戶閒聊的時候,客戶隨口說了一句: 「別把自己搞這麼累,你也可以請人做啊。」
老媽恍然大悟。
對啊,自己干不完的活可以請人,請人賺錢多美啊!
可當老闆這事,老媽這輩子都沒想過,她有點怵。
還是行長的一番話點醒了她。
行長說:
我當初找你幫忙,正是看中了你工作上非常認真仔細,就連分外的事也能做的很好,所以家裡要請人打掃,我第一個就想到了你。
是啊, 儘管生活又苦又不順,但老媽從來不會把這些負面情緒帶到工作當中。
上班的時候她就是個熱心腸的大姐。該做的工作一絲不苟的做著,該幫忙的事一點也不埋怨。
比如說她看著忙碌的員工們,會貼心的幫他們燒好水。
他們吃飯需要統一到總行去打過來。分行和總部有些距離,沒有人願意跑,媽媽就主動請纓去幫忙打飯。
她還把自己做的豆腐乳送給銀行同事們吃,雖然是小東西,他們卻特別愛吃,還有同事問她能不能跟她買一些帶回家。
媽媽於是找來大小均勻的玻璃罐子,洗的乾乾淨淨之後再把豆腐乳分裝好,每人送去一罐。
作者媽媽做的腐乳
也正是老媽的這種凡事多做一點,多為別人著想一點的人格魅力,才讓她這個保潔員有勇氣和機遇快速組建起自己的團隊,一躍成為鐘點工老闆。
把危機轉變成商機,
得人心者得金錢
老媽員工中有一個是我嬸,我嬸這人做事是比較馬虎的,當初也是經不住我叔的說叨才把她招過來。
我嬸的第一個客戶就舉報她沒把衛生搞乾淨,還順走了客戶家的一個小鬧鐘。
客戶氣得連說以後再也不用我媽團隊的人。
老媽連忙買了新鬧鐘和水果,帶著嬸嬸上客戶家賠不是。
又有介紹人打電話講人情,這位客戶才勉強息怒。
但事情沒完,轉天我媽又去這個客戶家裡了。手裡拎著重重的5斤茶油,客戶都驚呆了。
原來她昨天走的時候,看到客戶家有個大肚子孕婦,看起來快生的樣子。
她記得生娃坐月子要吃茶油,用正宗的土茶油最好。可是土茶油好難買的,現在市面上的茶油聽說都摻了水。
但這難不倒老媽。
當晚她打了10多個電話,騎著小電驢敦敦敦地出門了。
快十點才回來,回來就抱著一桶正宗茶油。
後來這家客戶也成了我媽的忠實客戶,還給她介紹了不少新客人。
本來是一場危機,硬是讓老媽轉化成了商機。
所謂得人心者得金錢。
我想,任何的賺錢方式除了物質的交換,更是人與人的一種交易。
人心換人心,人心見人品。
你在為人處事的細節里,就藏著錢生錢的生意經。
我記得,有一句讓我瞬間淚流滿面的話:
「因為神無法無處不在,所以創造了媽媽。」
我媽雖然不是神,但是她卻用行動親自告訴我: 這世界不需要神,只要你肯竭盡全力過好每一天。
如果你也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關注公眾號:維小維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