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嘴鰵魚膠、花膠|魚鰾 - 頂級

2019-09-19     魚膠愛好者

赤嘴鰵魚膠的的魚種主要有兩種:雙棘原黃姑魚和褐毛鱨,分屬石首魚科原黃姑魚屬和毛鱨魚屬。雖然有兩個不同的魚種,但這兩種魚在外觀上非常相像,魚鰾也非常相像,因此這種兩種魚的魚鰾均被稱為赤嘴鰵魚膠。

雙棘原黃姑魚

雙棘原黃姑魚又名雙棘黃姑魚,Protonibea diacanthus (Lacepède, 1802),為石首魚科原黃姑魚屬的一種魚。吻短,圓鈍。暖溫性沿海底層中小型魚類。棲息於近內海淺水水域。數量少,供食用。經濟價值不大。分布於中國沿海,印度洋北部沿岸、印度尼西亞、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起阿拉伯灣,東至菲律賓,北至日本,南迄澳洲北部。澳大利亞、台灣分布於西部、北部及澎湖較多。

褐毛鱨

褐毛鱨是一種鱸魚。分布於東海中、北部和黃海南部。通常春未由南向北,冬季由北往南作南北向的短距離的洄遊。中國主要分布江蘇、福建、上海、台灣、浙江。

體態與鮸魚相似。屬石首魚科毛鱨型分支,有重要學術研究價值。成魚體長1米左右,重30~50公斤。鱗橙褐色,腹部銀灰色,性兇猛,捕食魚類。喜棲息岩礁流急海域,晝伏夜動。5~7月在金塘洋面產卵。傍晚至半夜鳴叫,聲如擂鼓 。

赤嘴鰵魚膠,是很複雜的一種魚膠,原因有多種:其一,赤嘴鰵魚膠的魚種並非單一的一種,從目前的研究資料看,起碼有雙棘原黃姑魚、褐毛鱨、鮸魚等不同的魚種。幾種赤嘴鰵魚,其鰾形有的是「小耳朵」,有的是「大耳朵」,外形上有些許差別。其二,赤嘴鰵魚膠從不同的分類方法可分為多種不同的赤嘴鰵膠,而且有時候有交集,如某種魚膠,從產地上來說是緬甸赤嘴,但從款式上來說它是紅雞赤嘴。

赤嘴魚膠的分類有湛江赤嘴、台山赤嘴、緬甸赤嘴、陽江赤嘴、金蘭赤嘴、紅雞赤嘴、泗水赤嘴、大耳赤嘴、石肚、大口赤嘴及土鰵等等。

湛江魚膠

台山赤嘴

紅雞赤嘴

泗水赤嘴

緬甸赤嘴

大耳赤嘴

金蘭赤嘴

厚肚赤嘴

石肚

為什麼市面中赤嘴鰵魚膠的品種那麼多?其實是因為從魚體中取出的魚鰾濕潤軟滑,可塑性強,各地的漁民根據各自的風俗習慣手工做成各種不一的形狀,經風乾或者曬乾,最後成型成為市場中的魚膠成品。

雖然赤嘴鰵魚膠的品種繁多,但其實不同的品種更多的是代表不同的形狀、不同的款式、或者是不同的場地。無論是哪一個赤嘴品種,它都屬於赤嘴鰵魚膠這個大分類,只要魚膠清潔、乾淨、無異味即可,實在不必拘泥於某個品種、某種款式。

赤嘴鰵魚膠 - 功效

依據古籍記載及民間傳統經驗,該魚膠具有較好的止血作用,對咯血、吐血、後血崩等症有藥到病除的效用,亦是婦女妊娠期所選用的上乘補品,可預防分娩時大出血現象的發生,有利於產婦順產,也是產後快速止血的最佳補品。

中山大學有關論文報告《魚鰾的分子鑑別及止血作用的藥理性研究》,取樣的赤嘴魚膠、小安南魚膠等,在實驗中,選擇了出血時間、出血量以及凝血時間證明了魚鰾的止血效果,探討魚鰾的止血作用機理。(也表明了小安南魚膠的藥理,隨著價值而影響並不能和赤嘴魚膠相提並論!)

報告中還稱,科學研究結果表明與民間傳言鰵魚魚膠對婦女血崩有藥到病除之奇效的經驗相符。由此可見,在妊娠期食用鰵魚膠,可以增強孕婦的凝血功能,形成良好的自然保護機制,有利於胎盤的剝離及產後快速有效止血。(而雲南白藥對子宮有強烈的收縮作用,易導致流產,為孕婦所禁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o-rOVW0BJleJMoPM6sZ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