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樓蘭的女人啥樣的?復原圖不夠豐富,人們說她們像塔吉克少女

2020-04-26     路生觀史

樓蘭美女,是指1980年穆舜英發掘出一具女性乾屍,史稱「樓蘭美女」,是迄今為止新疆出土古屍最早的一具,距今約有三千八百年的歷史。

科學測定該女子死時為四十五歲左右,生前身高1.55米,現重10.1千克,血型為O型,出土時她仰臥在一座典型風蝕沙質土台中,墓穴頂部覆蓋樹枝、蘆葦、側置羊角、草簍等。古屍被發現之後,立即引起轟動,對於科學家來說,它的身上有許多可以幫助科學破未解之謎的價值,但對老百姓而言,大家都覺得新鮮好奇。

當時的發現者,對古屍的形象有過一段這樣的描述:身著粗質毛織物和羊皮,足蹬粗線縫製的毛皮靴。髮長一尺有餘,呈黃棕色,卷壓在尖頂氈帽內,帽插數支翎,膚色紅褐色富有彈性,眼大窩深,鼻樑高而窄,下巴尖翹……人們不約而同地說它漂亮。

但是,它能漂亮到什麼程度呢?2004年,中國刑警學院首席教授趙成文教授從《樓蘭千年的傳奇和千年的謎》一書作者之一梁越手中,得到有關樓蘭美女的圖片資料,隨後,決定將樓蘭美女的形象復原出來。他首先將樓蘭美女的顱骨X光片掃描進電腦,然後根據繪畫中的「三庭五眼」理論,用4橫5縱的9條直線確定五官位置和大小。接著,參考出土時為樓蘭美女屍體拍攝的照片,以及相關資料,將相關信息輸入自己研製的「警星cck-3型人像模擬組合系統」內,再按照人體解剖學和人類學原理,從這個系統的部件庫中尋找與樓蘭美女顱骨相匹配的五官部件。然後,再運用美術、醫學等知識進行製作。

這個工作大約持續了一年時間,2005年4月10日,在趙成文的「筆」下,一個穿越遠古的隧道「樓蘭美女」形象展現在人們面前:年齡35歲左右的一個成熟的女人,眼睛深凹且有神,大眼睛,高鼻樑,鼻尖而翹,薄薄的紅唇,下頦較尖,顴骨略高……隨後,趙成文為它「戴」上了白色羊絨帽,帽上插有3根雁翎,並增加了棕紅色頭髮的長度,為它「穿」上了粗線混紡上衣,讓它保持側身姿勢,略左側,與右側頭髮呼應……為人們復原了一張3000多年前的美女照片,也讓這個美女活生生地出現在了許多文人墨客及旅行者、探險家和歷史地理愛好的詩詞歌賦與傳記陳述中,幾乎是一夜之間就成了一種深入人心的漂亮和美麗,而樓蘭美女的出土地的羅布泊也因此成了一些探險的追求和嚮往。

我們不懷疑趙教授的復原,畢竟是科學的手段,但有一個問題也便在這兒出現了,那就是趙教授復原的「樓蘭美女」畢竟是3800年前樓蘭女人的樣子,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後來的社會生活中,「樓蘭美女」又成了什麼樣的,或者是一個什麼樣的長相呢?

在史籍里,在《晉書·張駿傳》就有:公元326年,割據敦煌的大軍閥張駿趁天下大亂,派將軍楊宣攻打鄯善。鄯善王元孟被逼無奈,不得不獻出樓蘭美女,這才平息了戰爭。這位金髮碧眼的樓蘭姑娘深得張駿的歡心,不僅給她「美人」封號,還特地為她營造了一座名叫「賓遐觀」的宮殿。

漂亮的女人總能得到男人的喜歡,也總能得到優越的待遇。敦煌漢長城出土的一批寫於西漢末年的漢簡中,也提到「東葉捷翕侯、故焉耆侯虜址妻即鄯善女」。焉耆侯就是焉耆王,王莽纂位時,西域諸王都被降為侯。可見樓蘭這個地方盛產美女應該是名不虛傳的。然而,他們到底長得什麼樣呢?文字的描述畢竟沒有照片、畫像那樣直觀,而我們也只能請斯坦因來「幫忙」了。

馬爾克·奧萊爾·斯坦因,簡稱斯坦因,文獻中亦見「司代諾」、「司坦囊」等。原籍匈牙利,是一名猶太人,1904年入英國籍。世界著名考古學家、藝術史家、語言學家、地理學家和探險家,國際敦煌學開山鼻祖之一。他是今天英國與印度所藏敦煌與中亞文物的主要搜集者,也是最早的研究者與公布者之一。

從1900年開始到1943年去世為止(其間他於1910年至1929年任職於印度考古局,1929年退休後變相受僱於美國哈佛大學),斯坦因將全部生命都獻給了亞洲探險事業。他先後到我國三次:第一次為1900—1901年,發掘和田地區尼雅遺址,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此後,寫出《沙埋和田廢墟記》旅行記,正式考古報告是《古代和田》。第二次為1906—1908年發掘古樓蘭遺址,在敦煌莫高窟騙走大批敦煌文物。敦煌文物轟動整個歐洲。著有旅行記《沙漠契丹廢址記》和正式考古報告《西域考古記》。第三次為1913—1916年,重訪尼雅、樓蘭遺址、敦煌,再次捲走大量文物。考察之後,他寫下了《亞洲腹地》和《在中亞的古道上》。

1906年年底,斯坦因來到米蘭故城,在那裡挖掘了18天的時間,盜走了太多的文物。在古城佛教壁畫上,樓蘭美女的容貌與斯坦因不期而遇。據壁畫題記,這幅壁畫是中亞大夏請來的希臘畫師所作,畫師名字叫「泰特斯」。畫這樣一幅畫,要支付3000般摩伽錢,可謂一畫千金。

斯坦因說,他剛見到這些畫的時候,大為吃驚。他在考古報告中這樣寫道:在熱烈的興奮之下,我用光手把它們一個頭部一個頭部地仔細地清理乾淨後,我自己即刻明白在崑崙山南北各處我所見到的任何古代繪畫藝術之中,以這些繪畫的構圖和色調最接近古典的作風。完全睜開的大眼靈活注視,小小微斂的唇角表情,把我的心情引回到埃及托勒密和羅馬時期木乃伊墓中所得畫版上繪的希臘少女以及青年美麗的頭部上去了。

這就是樓蘭美女,把斯坦因給「嚇」著了,或者說是太美了,美艷得把斯坦因給「驚」著了。古米蘭曾是當時漢王朝經營西域的重要根據地。據史書記載,西漢時此地為西域樓蘭之伊循城。也就是說,它曾是樓蘭國的一個城市。斯坦因看到的樓蘭美女有多美,我們在這裡不寫了,看照片。而當斯坦因將米蘭遺址中的材料公布,世界學術界和藝術界為之一震。


在斯坦因發現的壁畫中,有一批帶雙翅的半身人物畫像,這就是震驚世界的「有翼天使」壁畫。樓蘭人不但在這裡有「照片」,而且會「飛」。斯坦因將7幅較完整的有翅人物畫像攜走至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

這些壁畫建造時期主要是在漢末與唐代。他認為「有翼天使」是從古希臘神話中的愛羅神演變而來,就是佛教中的飛天干達婆。但是,近年來,我國的學者研究發現,這種說法是不對的,即「飛天」沒有翅膀,都有頭光。米蘭佛寺有翅人物無頭光,因此它就不屬於「天」,故不能稱為「飛天」。它們出現的位置都是供養人的位置,所以只能是「人」,只能是供養人像。

供養人像就是信仰宗教出資繪製或建造聖像、開鑿石窟的人,為了表示虔誠、留記功德和名垂後世,在宗教繪畫或雕像的邊角或者側面畫上或雕刻自己和家族、親眷和奴婢等人的肖像,這些肖像,稱之為供養人像。雖然在西方也曾有繪製供養人畫像的習慣,但這類畫像和雕像以佛教為最多。因此,斯坦因發現的形象只能是中國唐代樓蘭人的形象,樓蘭養女就在其中。

到這兒似乎應該打住了,應該說,樓蘭美女的形象我們都見過了,但可能有些人還會問這樣一個問題:現在,她們的樣子呢?是否像今天的維吾爾族姑娘?對此,我們的回答是:不會。因為維吾爾族是在公元840年才到達新疆的,斯坦因在米蘭遺址中發現的那些壁畫應該和她們沒有多少關係。在今天新疆的民族中,如果說有哪一個民族的長相接近樓蘭人,應該非塔吉克族莫屬。

新疆樓蘭的女人啥樣的?復原圖不夠豐富,人們說她們像塔吉克少女

我們在以前的文章里專門講過,就目前的情況而言,塔吉克族是新疆原住民族中最為古老的民族,所以,當年發現樓蘭美女時,有人說,它像一個塔吉克族少女,確有「沉魚落雁」之容、「羞花閉月」之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nm1Sx3EBfwtFQPkdZW4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