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舊時光

2019-08-19     老家許昌

舊時光里的老故事‖老家許昌

文‖忽靈枝

每次回家看望父母,心情都很坦然。

媽在家,爹亦在家。走進家門,家養的牧羊犬歡歡上躥下跳地奔來。媽在堂屋門口兒朝我張望,爹跟在媽後也張望,這是我踏進家門的一貫鏡頭。

先是媽絮絮叨叨地敘說。昨天怎麼怎麼,前天怎麼怎麼,今天怎麼怎麼,都是有關她喂雞養貓養狗的那些事兒。她說話從來都是這樣,東一句西一句的不分主次,嘮嘮叨叨地沒完沒了。

我總是不厭其煩地傾聽,簡單的事也要「哦、哦」地應著;爹等媽說完,就跟我聊些有關家裡稍大的事和村裡的事,然後等我發言。一貫的話題就是這樣。

我已經習慣了與爹媽的每周一見。

即便忙時見不到他們,我也堅持每周至少給他們通兩次電話。問爹媽吃飯了嗎,吃的啥飯,家裡有沒有事?媽不愛接電話,爹接了電話總是樂呵呵地回答著。


爹年紀大了,不像先前那樣熱心參與村子裡的大小事情,或是村裡分地啦修路啦,或是誰家修房蓋屋啦,婚喪嫁娶啦等等。那時,爹是個大忙人,也不會有失落感。

和爹媽待在一起,我總會想起小時候的事兒,想起家裡的老屋,那裡裝滿了我童年的美好回憶。

老屋裡放著媽陪嫁的老立櫃。記得那老立櫃的門壞了,我和弟弟即便並排坐進去,還顯得寬綽。呵,現在,我一個人坐那兒恐怕都坐不下。那時,我和弟弟還曾在裡面捉過迷藏哩。

有一次,弟弟淘氣,不小心把小手指頭卡在了老立櫃的門鼻兒里,疼得他只掉眼淚。我心疼弟弟,干著急沒辦法,也急得哭了起來。還是爹有辦法,塗上肥皂水就把問題解決了。

冬天的早晨,我和弟弟都怕冷,賴在老屋的床上不起來。爹時常取來一團柴草,小心翼翼地點上。

待火苗把老屋的牆壁照亮時,爹已把我們的棉襖、棉褲烘烤得熱騰騰的。我和弟弟幸福地享受爹的疼愛。

感冒發燒,我最害怕去打針,更不情願爹提起村醫的名字。

記得有一次,我得病發了高燒。聽說村醫來了俺家,我早早地躲在老屋的房後就是不回家。

許久後,爹朝我親切地招手說:「來,看看我給你買了啥好東西?」

挺神秘的,我好奇。剛跨近老屋門邊兒,就被爹和藏在老屋的村醫一把逮住。我被迫打了針,喝了藥,嘴裡還痛罵著村醫。

我最不樂意家人讓我看家。那時,大人們下地幹活,讓我在家照看小我兩歲的弟弟,還有家裡的雞仔,還有那比我個子還高的大黑豬。

弟弟是個男孩,比俺女孩金貴,睡覺了我看著,睡醒了我帶著,但弟弟聽話,很好帶的。雞們可不夠意思,東一隻西一隻胡亂跑,弄得我直想發脾氣。

最難對付的是那頭大黑豬,總想到大門外去逛逛,看看外面的大千世界。這可是不允許的,若是毀了地里莊稼,那還了得?賠人家東西不說,還要挨家人罵的。

家裡的大門是由許多木棍兒釘制而成的柵欄,對那頭大黑豬來說,簡直不堪一擊,我只能站在門口嚴加看守。可是那頭豬要越過大門逃出去的願望十分強烈,一次次地向我發起挑戰。

我不得不緊握早已準備好的木棍,朝它舞動。可是豬並不拿我當回事兒,張嘴咬住木棍兒,搖頭晃腦,左擺右晃,讓我招架不住,不一會兒,我就繳械投降了。

我只得赤手空拳,用腳踢它。那豬居然要咬我的腳,虧得我縮得快,可鞋子最終還是被它咬掉了。我嚇得心驚膽戰,小心翼翼地撿拾鞋子。哪知一眨眼功夫,豬一躍而過,越過柵欄竄了出去,我不得不緊隨其後追趕。可是,我越追,豬越跑,最後,追到了村外的玉米地里。

那玉米長得比我的個頭兒還高出許多,我順著玉米畦追尋著豬,一邊哭一邊哀求:「豬哇,回家吧!」惹得在地里施肥的嬸子大娘們笑彎了腰。最後還是爹出面招呼她們左攔右截,幫我把豬趕回了家。

那些日子,媽是極辛苦的,除了下地幹活還要操持家務。我們兄弟姊妹六人,都是媽一手帶大的。家人的衣服、鞋子也都是媽親手做的。印象最深的是每天晚上媽在油燈下縫衣做鞋的情景,還有印在老屋牆壁上的媽那長長的身影。有時候直到天亮我睜開眼,發現媽還在做活兒,我懷疑媽可能一夜沒有合眼。

如今,爹媽年邁,而我們正當年輕。只要爹媽健康、快樂、幸福地活著,我們就應該儘可能地抽時間常回家看看,聽一聽他們的訴說,聊一聊他們當年的優秀。讓心靈復歸,給生活自信,感受人間溫暖,共享天倫之樂!

寫於2019年6月12日


【作者簡介】忽靈枝,小學語文高級教師,愛好文學。現供職於許昌市建安區靈井鎮中心校。

1、本文由作者授權發表,文責作者自負,如有侵權,請通知「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本文作者觀點不代表「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場。

2、文圖無關。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攝影者或原製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本文所用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

3、「老家許昌」版權作品,轉載或投稿請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愛許昌老家,看「老家許昌」。 老家許昌,情懷、溫度、味道!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ncvXyGwBJleJMoPMNow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