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韓國之前,給李鐵的三點建議

2019-12-12     北京主場

幾年前,李鐵說自己的夢想是成為國家隊主教練,帶領國家隊征戰世界盃,然後50歲退休,到瀋陽李鐵足球公園當孩子王,像張引一樣再帶出一批遼小虎。


幾天前,李鐵是現實了自己當初夢想的一小步,他帶領中國隊參加東亞杯。儘管首戰1比2輸給了日本隊,但李鐵並沒有放棄,第二天就在看台上和邵佳一一起,觀看了韓國和香港的比賽。



看得出來,李鐵很重視這份工作,他投入了熱情和努力。


情懷總是會讓人感動。


李鐵執教國家隊首戰,結果不佳,表現尚可。對於李鐵來說,他在國家隊主教練這個位置上,至少還有兩場比賽。輸給日本,李鐵只能得到60分,而如果後面兩場比賽中國隊能夠有好的表現的話,一定會讓李鐵距離夢想更進一步。


從中國隊與日本隊的比賽中可以看出一些問題,李鐵應該意識到以下三點,權當對這位抱有情懷的年輕足球教練的一點建議。


首先,不要妄想在中國隊身上嘗試太複雜的陣型打法,讓中國隊回到最簡單的踢法上去。


董路就說過,中國隊最簡單的打法就是45度炸。這一點,北京主場(ID:bjzhuchang)也曾在過去不止一次的說過。


具體來說,就是不要嘗試讓中國球員踢什麼433,或者343、352、4141等之類的陣型,也不要學什麼瓜迪奧拉的曼城、克洛普的利物浦。中國球員沒有那個能力。


這個能力是在哪方面?是在場上的決斷力。


眾所周知,中國足球的問題在於體制,體制的問題在於教育。中國人的教育方式從來不是開放式的,球到場上怎麼踢,是球員需要選擇和判斷的,而這恰恰是中國球員的弱項。中國球員不知道什麼時候該用什麼方式來處理球。


所以,中國國家隊的教練,作為中國足球的頂層設計者,應該儘可能的規避這方面的風險,減少中國球員主動選擇和判斷的可能,讓中國隊的踢法更簡單。就好比說,把主觀題變成多選題,把多選題變成單選題。


邊路,邊路,邊路。李鐵需要告訴中國球員,你們要做的就是兩件事:第一,把球打到邊路去;第二,從邊路往對方禁區里傳。至於其他,比如是在肋部切入還是直塞,是在中路滲透還是轉移,這些能簡化就簡化,甚至不要都可以。中國球員腦子裡就記住一句話:把球打到邊路,然後從邊路把球打入禁區。


因此,希望李鐵能想明白,像對陣日本隊時使用的433陣型是沒有意義的,兩個邊鋒並不清楚是該突破還是該傳中,是該內切還是該打配合。以中國隊目前球員的能力來說,回歸到平行站位的442,是最適合的。


李鐵所帶的這支國家隊,前鋒有第一場比賽登場的董學升和譚龍,還有王子銘,他們都是身材高大有衝擊力的前鋒,無論是跟日本韓國踢,還是跟香港踢,利用他們在禁區里的衝擊力,是中國隊最簡單實用的方法。


中國隊同日本隊的進球,其實就是442打法的一種顯現。當時中國隊的左邊鋒曹贇定在左側拿球,姜至鵬助攻帶走一名防守球員,曹贇定一路內切沒有好的機會,就將球轉移,接著曹贇定一直向右路移動。這個時候張稀哲已經游弋到左路,在左前衛的位置上拿球擺脫後送出一腳斜長傳,找到已經成了右前衛的曹贇定,曹贇定把球推給中路接應的中前衛金敬道,金敬道直接向禁區內送球,董學升和譚龍雙前鋒包抄球門,由董學升完成進球。


這個進球從發起到結束,其實過程中中國隊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平行442陣型,在發動進攻的這段時間裡,433陣型里的中前衛張稀哲,成了442里的左前衛;左邊鋒曹贇定成了442里的右前衛;而右邊鋒譚龍則到了中路成了一名前鋒。正是左右前衛的直接連線,把球梳理出來,然後由中場隊友助攻得分。


中國隊就應該這麼打:把球打到邊路,邊前衛和邊後衛二打一或者二打二,如果成功了,就傳中,如果不成功,把球傳導一下,到另一側繼續試圖二打一或者二打二,如果還不成功就傳導到能夠起腳的位置,直接把球傳向禁區上空,利用雙前鋒衝擊對手球門。


其實,類似的打法李鐵經歷過,當年他還是國奧隊球員的時候,英國人霍頓就在國奧隊使用平行442,雖然霍頓的國奧隊最終沒有小組出線,但當時打的場面並不差,兩回合面對韓國也僅僅1球小負而已。


霍頓被認為是中國足球職業化以來給中國隊帶來技戰術上最大變化的教練,他作為世界足球教練員講師,讓中國國家隊的技戰術素養提升了一大塊。後來米盧接手中國隊,也是去繁求簡,把此前戚務生一直嘗試的4141變成了442,結果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所以,後面同韓國隊和同香港隊的比賽,李鐵不要再抱什麼不切實際的想法,讓中國隊去打什麼433之類的陣型打法,回歸442是最有效果的變陣。


第二,中場需要重新洗牌


同日本隊的比賽,中國隊以433出戰,三個中場是王上源、金敬道和張稀哲,其中張稀哲負責組織串聯,王上源負責攔截防守,金敬道的職責主要是銜接、插上和覆蓋。但這個中場效果並不好。


首先一點,作為核心的張稀哲很長時間內拿不到球。事實上,中國隊幾次有威脅的進攻,都是張稀哲發起,打入的一粒進球,是張稀哲斜傳轉移到右路後出現的機會。明天打中門柱的射門是張稀哲直傳身後給董學升和譚龍衝擊後造出的空擋。


這些都說明,張稀哲在這隻球隊中有著超過其他球員一籌的傳球技術和意識。事實上,即便是在完整的國家隊里,張稀哲也是國內數一數二的組織者。


但張稀哲卻很少能夠拿到球。這主要是中國隊的球員大部分來自於中下游球隊,這些球隊在聯賽中的打法都是防守反擊,他們並不習慣把球交給中場球員來通過兩三腳傳遞一點一點的推進上去。他們更習慣把球往前傳,讓邊鋒利用速度去突破。但實際上,中國隊的邊鋒並沒有絕對的技術和速度優勢。


此外,擔任防守型後腰的王上源並不是這個位置上最適合的人選,王上源在河南隊和恆大隊都不是首選後腰,他在場上的防守位置感很差,過渡球的能力也不強。王上源這個球員可以踢球場上10個位置,但是他在哪個位置踢都不會進入中國本土前五名。在沒有一個好的後腰保護防線的情況下,中國隊的防線就很危險。


金敬道在國青隊時是後腰出身,但在魯能已經更多的向邊路發展,而且他雖然覆蓋能力不錯,但身體太過單薄,防守時候太吃虧,中國隊的第一個失球,就是在中衛身前的區域防守失位,梅方上頂後被對方過掉導致的。金敬道目前的特點來說,他更適合出任邊前衛。


所以中國隊首場比賽的中場三人組是失敗的,能力強的得不到彰顯,能力弱的四處背鍋,每個人的特點都沒有完全發揮出來。


最好的調整方式,就是在回歸442的基礎上,讓張稀哲和金敬道都到邊路去,兩個人在邊路可以協助邊後衛的進攻,也有一定的組織串聯和內切的能力。下半場也可以再讓曹贇定或馮勁上來,利用個人的速度衝擊一下對手。而中場中路的後腰位置,應該讓給真正的後腰球員,比如蔡慧康、李行、買提江,他們有身體,有防守的經驗和位置感,也有一定的技術。


李鐵本身是後腰出身,他應該知道後腰球員對於球隊攻防的作用。在防守端,如果後腰無法很好的保護中衛,那麼中衛的壓力就很大,球門就很危險。讓王上源這種球員客串防守型後腰,絕對不是一個合理的選擇。


第三,不要用于大寶打中衛,他沒有那個能力


最後一點給李鐵的建議就是這個。于大寶打中後衛在國安已經被認為是個失敗的轉型,熱內西奧最後三場球放棄了前任的做法,重新把于洋調回到後防線上,結果國安場上出現的危險少了很多。很多時候,一個優秀的中衛並不一定非得要去跟對方一對一斷球,而是應該讓整個防線的體系處在一個平穩運轉的情況下,不給對手太多的機會。


于大寶踢中後衛,曾經是國安後防傷停無人可用的臨時之舉。他打中後衛,防守位置感幾乎沒有,呼應補位一塌糊塗,解圍和搶斷的技術動作也並不合理,此外還保留了很多踢前鋒時的習慣,比如在禁區內一碰就倒,防守時候只看球不看人。于大寶打中衛的優勢只有他的身體,畢竟他的爆發力、靈活性、選點預判都比一般的中衛要好,但這樣的後衛往往只能個人英雄主義,跟對手一防一,很出彩,但一旦有隊友協防補位輪轉起來,就把本隊的後防線給帶亂了。


況且,于大寶在場上經常注意力不集中,想法太多。踢上港一碰就倒試圖造對方犯規,踢恆大跟對手嬉皮笑臉。前天同日本隊的比賽,于大寶換下受傷的李昂後,第一件事不是趕快回到自己的防守位置盯防日本球員,而是跟梅方交換隊長袖標。


當然,同日本的比賽,于大寶也有不止一次的跟日本前鋒一對一,然後單獨把球攔截下來的案例,看起來很高光。但是李鐵作為專業足球教練難道不明白,這種高光越多,越說明你的球隊後防線有問題。


套用范志毅評論趙鵬的話說:他能踢中後衛麼他,他踢不了的,知道不知道,我這是對事不對人的哦。


沒錯,我們對事不對人。其實完全可以讓于大寶回歸鋒線。于大寶在鋒線上,至少可以增加鋒線的厚度,利用他在門前搶點的意識和射門的腳法,替補上場為中國隊立功,這不是很好嗎。于大寶在鋒線上,一有身體接觸就倒地還能幫中國隊贏得點球,本來就是一個挺好的替補前鋒,為什麼非得要讓他踢後衛呢?一個失敗的轉型作品,李鐵卻偏不信這個邪,偏要試試撞南牆的滋味。


同韓國隊的比賽還有三天,以上三點是對李鐵的一些建議。我們雖然不會訓練,但基本的足球比賽看得懂,也能理解。李鐵若真想繼續自己在國家隊的夢想,不妨聽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nXpC-24BMH2_cNUgXFt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