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稀哲成國家隊新帥亮相的球員代表,國安球員要被重視了嗎?

2020-01-09     北京主場

李鐵出任中國國家隊主教練席位後,中國隊就備受關注。在國家隊新帥媒體見面會上,李鐵先是向球員代表張稀哲贈送了邀請函,邀請張稀哲進入國家隊。而後,李鐵又公布了中國隊的隊長人選,此前的隊長蒿俊閔仍是球隊的第一隊長,目前國家隊內出場時間最多的張琳芃也在列,另一位隊長則是于大寶。


張稀哲成為了國家隊新帥亮相的球員代表,于大寶成為中國隊三位隊長之一,這些似乎預示著,北京國安的國腳們將在李鐵的國家隊里占據更重要的地位。


過去幾年,國安一直都是中超聯賽的有力競爭者,但球隊中國腳數量卻很少。2011年的時候,時任主教練帕切科就為弟子們打抱不平,認為王曉龍、徐亮、張辛昕、周挺、徐雲龍、楊智等球員都有資格成為國腳,但國家隊卻將他們都拒之門外。2014年,中國隊憑藉張稀哲的點殺拿到了亞洲杯入場券,但時任中國隊主教練佩蘭帶著以劉建業這樣的球員去了澳大利亞,卻沒有將中超聯賽助攻王張稀哲招入隊中,理由是當時助攻數超越孔卡而拿到中超聯賽助攻王的張稀哲「不比別人強」。時任國安隊主教練曼薩諾對此表示,張稀哲在2014年有著完美的表現,而且即便主教練因為戰術原因不考慮他首發也應該帶他去亞洲杯,因為張稀哲是中國隊挺進亞洲杯的「英雄」,他理應得到尊重和機會。


2011年到2013年間,中超賽場上邊路突破技術最好的王曉龍始終沒有得到過中國隊的徵召。2013年張稀哲打出聯賽「雙十」表現,但卻一直無緣國家隊。而另一位技術型中場的代表朴成也一直得不到國家隊的垂青。2011年到2015年,國安一直都是中超聯賽的爭冠隊伍,也是亞冠賽場的常客,但隊內球員始終報國無門。


那麼,隨著李鐵的上任,現在機會來了嗎?


從李鐵就任的見面會情況來看,張稀哲成為球員代表,接過了國家隊的邀請函。就此,中國國家隊將以「邀請制」的方式,邀請球員代表國家隊,為中國隊效力。雖然,很多人說這是李鐵和新任足協領導搞得「形象工程」、「表面文章」。確實,國家隊召喚,球員迫於壓力不得不去,這是中國現狀所致。所謂「邀請」與「拒絕」其實並不自由。但必須肯定的是,這種「表面文章」和「形象工程」可以給球員一種極大的心理暗示,一張小小的邀請函,確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發球員的榮譽感。尤其對於新入選國家隊的年輕國腳來說,他們一定會更加珍惜這樣的機會。


而為何在見面會上,由張稀哲擔任球員代表呢?很多國安球迷將其解讀為,張稀哲將可能在國家隊得到重用。


其實,真實原因恐怕沒有那麼複雜,選擇張稀哲恐怕只是因為——張稀哲離得近。


中國隊新帥見面發布會是在北京召開的,會上頒發邀請書的環節需要球員來參與,而為了這樣一個環節,從濟南或者武漢把隊長蒿俊閔大老遠找來,似乎沒有必要。國安作為國家隊貢獻人數最多的球隊之一,而且張稀哲雖然是武漢人,但其實早就在北京安家,當時也在北京,又是國安隊的10號、核心及球隊招牌式的球員,選擇張稀哲來參加發布會,即是國家隊的一種人性化管理,也是為了能夠在現場得到更多的支持。


從東亞杯的比賽來看,李鐵非常信任張稀哲,三場比賽張稀哲身穿10號,全部首發。他更多的時間是在4231或433的陣型里擔任前腰或突前中前衛。整體表現來說,張稀哲差強人意。中國隊幾次有威脅的進攻,都和張稀哲的策動、組織有關係,但受限於全隊配合的生疏和與對手之間的差距,中國隊和張稀哲的表現都只能說是中規中矩。


但是,東亞杯的比賽畢竟中國隊沒有派出全部主力,蒿俊閔、武磊、吳曦、張琳芃、顏駿凌、李可、池忠國等此前幾場世預賽的主力都沒有參加。在這樣一支「國家二隊」中,作為「國家一隊」的主要輪換球員,張稀哲自然會是當之無愧的核心。但回到國家隊里,張稀哲的位置、特點和作用都與蒿俊閔重疊,但資歷和經驗又不如蒿俊閔。


其實,蒿俊閔在國家隊的經歷也頗為坎坷。他算得上是少年成名,留洋德甲沒有獲得機會。在國家隊中,自從高洪波被卡馬喬取代後,蒿俊閔也一度沒有機會為國家隊效力。在里皮時代,一開始蒿俊閔還是球隊主力,但因為12強賽上的一次無畏犯規,被敘利亞最後階段任意球扳平,蒿俊閔被裡皮「記恨」而一度被拋棄於國家隊之外。直到亞洲杯上,里皮在中場組織混亂的無奈情況下換上蒿俊閔,蒿俊閔連續送出助攻,救了里皮,也樹立了其在國家隊的地位。但此時,他已經32歲,進入了職業生涯的衰退期。


張稀哲跟蒿俊閔一樣,武漢人,在北方球隊出道,留洋德甲。一直被寄予厚望但報國無門——似乎技術型球員在中國隊內一直都很坎坷——這不能不說是中國足球的悲哀。而且,張稀哲畢竟比蒿俊閔年齡小,28歲的他跟武磊同歲,從國青隊時兩個人就被認為是中國足壇未來的雙子星。因此,也難怪張稀哲這次成為球員代表後,會讓國安球迷頗為激動。


也有球迷認為,張稀哲這兩年「退步」太大。但其實,這是很多並不經常看國安球的外地球迷的直觀感受。從技術統計來看,張稀哲沒有2013年-2015年期間動輒一年10個助攻或者10個進球的高光數據。這兩年來,張稀哲的數據大多停留在2+2或者3+3上。這一方面,跟施密特過分依靠奧古斯托和比埃拉的「2打11戰術」有關,另一方面,張稀哲在經歷了2016、2017兩年國安的動盪,以及自身年齡的成熟後,他的踢法和位置有所改變。現在張稀哲的位置比起五年前距離禁區更遠,而且更多的擔任「二傳手」和「接應」的角色,角色的改變造成的結果就是張稀哲場上不是那麼顯眼了。


不過,經常看國安球的球迷會發現,張稀哲如今的傳球準確率比以前更好,球速更快,而且腳法的變化更多樣。他在比埃拉和奧古斯託身上也學到了不少東西,比埃拉的傳身後球和奧古斯托的斜長傳,張稀哲也會在比賽中較多的嘗試,並且有不錯的效果。在熱內西奧接手國安後,在沒有比埃拉的情況下,熱內西奧提升了張稀哲的作用,在最後幾輪比賽中,張稀哲連續刷出助攻,都說明他還是中國最好的進攻型中場。


雖然張稀哲當選球員代表並不是因為「要翻身」,但未來國家隊的10號球衣,恐怕非其莫屬。原因其實也沒那麼複雜——別人都不會穿。


40歲的鄭智退出國家隊早就應該成為必然。而在象徵10號球衣的技術型中場的位置上,全中國能夠跟張稀哲競爭的僅有蒿俊閔一人,但蒿俊閔在國家隊、魯能、天津踢球時,大多身穿8號、7號、22號,幾乎很少穿過10號。而且蒿俊閔也是從邊路球員改打中路組織者,他也不是個前腰而是個後腰中前衛,因此,10號一直也不是他的所屬。


除了兩位老隊員之外,中國再也沒有張稀哲這樣的技術型球員。可以說,從91國青到如今的99國青,在前腰或者組織型中前衛的位置上,張稀哲是絕無僅有且鶴立雞群的。


張稀哲擔任球員代表並穿上10號球衣,可能很多是客觀原因所致。那麼于大寶成為國家隊隊長則跟他多年來的自主經營有很大關係。


在目前國家隊的人員中,除了蒿俊閔之外,就是于大寶、楊旭的年齡最大。但于大寶更大的優勢在於,他有著非常高的情商和出色的交際能力。


于大寶是山東青島人,早年留洋葡萄牙,後來返回國內,最先落腳天津泰達,而後去了大連阿爾濱,接著來到北京國安。雖然轉會經歷算不上豐富,但也都是在當時國內最紅的幾隻球隊待過。其一直也讓自己保持在外界關注的目光中。


翻開于大寶的微博可以看出其出色的情商和交際能力,于大寶的微博全部是暖心的正能量,滿滿的心靈雞湯。其朋友遍布海內外亞、歐、美等多個大洲數個國家,有遠在葡萄牙留洋期間的教練或者朋友,有在天津效力時的外援佐里奇和盧西亞諾及其家人、後代,有在大連阿爾濱效力時的隊友和工作人員,還有在各級國家隊多年來積累的人脈,以及與娛樂圈的互動內容。


這還沒算上他在國安的履歷。在國安,對從未做過隊友的小馬丁的英年早逝,于大寶也在訓練結束後趕到工體門口為逝者悼念,並且留存了唯一一個國安球員悼念小馬丁的照片。不能不說,大寶,會做人!


而且,于大寶非常平易近人,在他的微博上,如果點擊評論,馬上就會彈出於大寶團隊的聯繫方式,這方便了球迷與他的團隊進行直接溝通。


在目前的國家隊里,于大寶和第三隊長張琳芃的關係就非常融洽,從來不會因為比賽傷了和氣。而作為山東人的于大寶,對青島和山東又有著與生俱來的親切感,因此他和來自魯能的球員們也有著血濃於水的感情。加上早期留洋的經驗,對於國家隊內諸多有過留洋經歷和即將啟動留洋的球員也有很大的幫助作用。換句話說,身為國安隊的場上隊長,于大寶可以在國家隊內協調好國安、恆大、魯能三支國腳大戶的關係。


而且於大寶絕對是現任國腳中對於榮譽最為在意的球員。東亞杯上,他替換李昂上場後,在防守角球時就第一時間從梅方手裡接過了隊長袖標,帶領著年輕的「中國二隊」球員浴血奮戰。


此外,考慮到于大寶過去在國家隊的「福將」稱號,其年齡、形象、為人,作為國家隊的隊長都當之無愧。


儘管于大寶隨著年齡的增長,在前鋒線上已經不能滿足首發中鋒的要求,但「寧當雞頭不當鳳尾」的拼搏精神,讓他在後防線上繼續發揮餘熱。在剛剛過去的賽季,作為一名新中衛的于大寶頻頻犯下低級失誤,但他仍以隊長身份呼喊著隊友,前赴後繼的力保球門不失。通過去年一年的表現,鄒德海已經從一個中甲稚嫩的門將,成為國家隊門將候選之一。


在李鐵公布了蒿俊閔、于大寶和張琳芃的三位隊長序列後,很多人都在疑問為何沒有在國家隊比賽經驗豐富、比賽作風頑強的吳曦。這主要就是因為于大寶在中國球員圈裡超高的情商和人脈關係、社交能力。雖然吳曦過去一直是、未來也會一直都是國家隊的主力,但無論是主力還是替補,如果不能與來自各支球隊的球員達成「團結是鐵」的目標,那都無法在國家隊樹立一個好的榜樣。


其實,張稀哲擔任球員的代表也罷,于大寶擔任國家隊隊長也罷,都說不上是國安球員在國家隊迎來「翻身」的機會。或者說,即便國安球員在國家隊越來越被重視,更大原因還是在於,目前國安儲備了一批當打之年的球員,且這些球員在中超聯賽的表現始終處於強勢。


國安在中超賽場上一直強調技術足球,強調傳控球體系和高位逼搶,可以說,整個中超16支球隊,除了國安和恆大之外,其他14支球隊都是以防守反擊為主要戰術,國安的打法在中超始終獨樹一幟。若未來國家隊真的能夠有更多的國安球員進入,國家隊的技戰術風格也將會發生一些變化,這未必不是一種好事。


至少,從職業化初期的彭偉國、曹限東,到後來的張效瑞、陶偉,再到如今的蒿俊閔、張稀哲,過去幾十年來中國足球一直存在的「技術型球員國腳生涯坎坷」的問題,可能會得到根本的解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mfczom8BUQOea5OwM1q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