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圖書盲盒」真正香起來

2020-03-27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朱麗娜

近兩年,「盲盒經濟」突然「火了」起來。何為「盲盒」?就是買的時候不知道裡面是什麼產品,只有打開盒子才能揭曉謎底。因為「拆盒前對商品未知的好奇、期待以及它會像抽獎一樣給生活帶來『驚喜感』」,讓大批年輕人為之「上頭」。

眼下,書店業也琢磨起了這個新鮮玩法,將圖書裝進「盲盒」中。前不久,單向空間聯合先鋒書店、1200bookshop等5家獨立書店一起推出了「書店盲袋」,其中至少包含一本書和一件文創產品。在網絡主播薇婭的直播間裡,「書店盲袋」6分鐘內銷量突破3000件。筆者在微博上看到,不少讀者在購買「書店盲袋」後發博:「喜歡的書店出了『盲袋』,好奇會收到什麼書。」「書店居然也搞『抽盒』,有意思,先買為敬。」

這書店的「盲盒」葫蘆里賣的是什麼藥呢?為此,筆者觀察梳理了目前書店推出的「盲盒」形式。現在書店推出的「圖書盲袋」主要在線上進行銷售,價格從99元至129元不等,基本都是由圖書+特色文創產品組成,總價值一定會高於購買價格。

書海浩渺,取哪一本呢?別急,各家有各家的選書妙招。像南京先鋒書店,就是請讀者在下單時留言,可以是讀者自己的閱讀喜好,也可以留言告訴書店自己最近開心或不開心的事,書店先根據這些留言為讀者選取心儀的書;1200bookshop書店則是提供了「詩意的棲息」「我身歸處——屬於你的理想生活」等多種不同主題作為選書的範圍,供讀者在下單時選擇。

透過種種巧思,我們看到了主打線下的實體書店對於線上發展的認真思考,以及對於「新風頭」積極的嘗試,但是,書店對於「盲盒」的探索,能做的似乎並不止這些已有的形式。筆者認為,書店業不妨大膽探索,讓「盲盒經濟」越來越火。

分析目前市面上「大火」的玩偶「盲盒」,它們多以9款作為一個系列出現,商家會先公布所有玩偶的樣式,消費者在一定程度的「已知」範圍,選擇感興趣的系列進行購買,每個系列還會設置一個頗不易得的「隱藏款」,這樣的方式對消費者來講更有吸引力,也更有針對性地細化了產品類別,以不同的系列輻射不同的消費群體。

書店和出版行業如何將「別家模式」轉變成自家秘方呢?筆者認為,首先要告別大海撈針,細化產品類別。可以設置專屬的「系列圖書盲盒」「作家系列盲盒」,當一套圖書集齊後,能夠給讀者帶來相當的成就感。其次,「盲盒」內容的質量是重中之重。比如隨機投放一些限量版和珍藏版,增加圖書的吸引力。「圖書盲盒」中的內容價值一定要高於「盲盒」售價。

「盲盒」作為一種新的銷售形式在書店出現,或許是一個福音,希望能真正在行業內、讀者中香起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nElhHXEBnkjnB-0zu54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