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朝「狐仙」演變史:從妖到神的進化

2020-07-01     祭祀文化網

原標題:歷朝「狐仙」演變史:從妖到神的進化

在古人的印象中,狐是極其複雜的一種動物,它既具靈性,能夠通達人情,頗具仁德;又神秘詭異,難以捉摸。

基於這樣的特殊性,狐被分為瑞狐與妖狐兩種,其中妖狐文化深深地紮根在底層民間,有著流傳時間長、影響範圍廣的特點。

妖狐文化自先秦時期就已經產生了萌芽,而後被大量運用到文學作品中。狐常以狐妖、狐精的形象示人,而自唐代起,妖狐又演化出了「狐神」形象,從「狐妖」到信仰,這種變化的產生,還要從狐成為「神明」說起。

唐:談「狐」色變,奉為神明

唐朝時期,關於妖狐的傳說鋪天蓋地,許多莫名其妙的事件都會被推諉到妖狐的身上,人們談「狐」色變,無從解決,只好將狐作為神明加以供奉,以求不再被妖狐騷擾。

時間一久,狐竟然頗受百姓們崇拜,但這種崇拜只盛行於民間。

據《廣異記》記載:「此有靈祇,好偷美婦。前後至者,多為所取,宜慎防之。」此時的狐雖成了神明,但「好偷美婦」,是妖神之屬,而並非莊嚴的正統神。

宋:官員上任,需祭狐神

唐朝民俗中的狐神崇拜,在宋朝更進一步。據《澠水燕談錄》記載:「邠州有神祠……縱火焚之,群狐奔逸。」

可見到了宋朝,狐神已經有了專門的神祠,可受百姓的香火。據傳,在當時的邠州等地,狐神影響力極大,甚至到地方官上任之前都要先來狐祠來祭拜一番。

明:狐做誘引,大興反教

到了明朝時期,對狐神的信仰已經深入人心,於是出現了不少假託狐神名義蠱惑民眾造反的神秘教派,這些教派假借狐神的名義肆意妄為,其中最出名的要屬嘉靖年間的「玄狐教」和萬曆年間的「聞香教」。

清:狐神附體,卜凶問吉

據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記載:「女巫郝媼,村婦之狡黠者也。余幼時,於滄州呂氏姑母家見之。自言狐神附其體,言人休咎,凡人家細務,一一周知,故信之者甚眾。」

意思是清朝時期,已經有女巫供奉狐神,且通過狐神附體的「降神式」來進行占卜,這種占卜方式很受民眾信奉。

從唐宋到明清,數百年的流傳使「狐神信仰」極具影響力,每當人們遇到不知所謂的事情,總會習慣性的歸咎於妖魅作亂,以至於別有用心者稍加利用,就能以此為旗號,蠱惑人們作亂,狐神信仰在古人心中紮根之深,可見一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mmQiCHMBiuFnsJQVrYJ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