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諸子百家中的名家,則不得不說著名的「白馬非馬」。這個典故和以巧舌如簧著稱的名家有著極大的關聯。
「白馬非馬」出自名家代表人物——公孫龍。
公孫龍,字子秉,戰國時期趙國人,曾為平原君門客,其代表作為《公孫龍子》。
公孫龍可謂詭辯派的鼻祖,算是所有「槓精」的祖師爺。據傳,趙國的馬染上了瘟疫,以至於趙國大量戰馬都死了。秦王因為擔心趙國的馬疫會傳染到秦國,於是下令,凡趙國的馬,均不可進入秦國國境。
恰好這時,趙國的公孫龍受平陽君之令,出使秦國。公孫龍騎著一匹白馬,剛要進城,就遇到了秦國守門城卒的阻攔。
城卒指著秦王頒布的法令,說道:「人可進城,但馬不可以。」
這時,公孫龍展現了他的特殊技能,也就是詭辯。
公孫龍說:「白馬不是馬,你可以說黑馬、黃馬、白馬都歸屬於馬這一系統,但如果單獨說馬,則不能說馬就是白馬,因為馬只指明了這一形體,卻並沒有指定顏色。如果我想要一匹馬,你牽一匹黑馬也行,牽一匹黃馬也行。但如果我說,我要想要一匹白馬,那麼你給我一匹黑馬或黃馬肯定是不行的了。所以白馬和馬並不是一個概念,因此白馬不是馬。」
依據龍孫龍的論點,馬這一名詞是只命形而不命顏色的。但是白馬這一名詞是既命形又命顏色的。其次,黃馬與黑馬都可以標作為馬,但是它們不能標為白馬,求證馬和求證白馬是不能劃等號的。所以,白馬並非是馬。
於是,聞名於世的「白馬非馬」論誕生了,秦國城卒聽完公孫龍的詭辯後,無力反駁,只得任由他騎著白馬走進了城門。
自此以後,公孫龍以及他的「白馬非馬」論,聲名鵲起,各大學派,各個專家學者都上門找他辯論,希望能打敗他的歪理邪說,但公孫龍憑藉他的口才,舌戰群儒,鮮有敗績,甚至連孔子的重重重孫子孔穿都來了,結果也讓公孫龍用孔子儒家的故事將其打敗,這讓公孫龍更有名望了。
「白馬非馬」這一論點,影響了後世幾千年,甚至著名武俠小說作家古龍也用過,他就調侃過,白馬非馬,所以女朋友不是朋友。
欲知後事如何,請點擊閱讀:白色的馬不是馬?諸子百家中的「槓精」學派——名家(下)
本文內容為原創,未經過原作者或者現發布者的同意,任何個人或單位都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