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後賽曾遭雪藏!廣東隊射手在杜鋒麾下穩中求進

2020-05-05     格式化自己

兩年前,當球隊與遼寧隊在系列賽中陷入激戰時,時任廣東隊主帥尤納斯堅持了自己縮短輪換的策略。儘管在球隊輸球之後遭到了漫天的質疑聲,尤納斯還是冷冰冰地拋出了自己的觀點:「這個賽季我們能打這個強度的系列賽,就七個人,這是我的觀點。」

而在那些尤納斯被棄用的球員里,正包括王薪凱。兩年過後,王薪凱在球場上的具體表現如何呢?他是否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呢?

王薪凱在進攻端的最大價值是:他有著出色的接球投三分技術

對於這種類型的球員而言,他們投射三分球的最簡單方式無疑是:站在底角,等待持球主攻手把球傳到自己的手裡。由於廣東隊近兩年採用雙小外援的策略,王薪凱確實能夠更加自如地扮演這種角色:

季後賽曾遭雪藏!廣東隊射手在杜鋒麾下穩中求進

他原地接球之後有著較快的出手速度,抗干擾能力較強,能夠在防守球員貼防或者給出一個小空位的狀態強行出手:

但與廣東隊隊友胡明軒相比,王薪凱站定底角定點位置的時間明顯更少。他不會拘泥於在底角位置出手定點接球投三分,還會在45度附近尋求定點接球投三分球的機會:

同時,王薪凱在無球狀態下也不會過於「死板」,他會在無球端積極地移動,這裡面自然會包含一部分他自己對於場上形勢的正確解讀。這種出色的無球移動習慣,自然是能讓隊友及時找到自己的:

他有時候的移動範圍很大,雖不能頻繁借用檔次更高的無球掩護頻繁地開發三分球機會,但也足以在某些鏡頭里用自己的方式讓人們看到當初朱芳雨的影子:

當然,他在無球狀態下的那些出色移動,也包含了廣東隊的某些戰術要求。比如,廣東隊打繞八字戰術時,王薪凱在和外援做完手遞手配合之後,會移動到三分線外的一個位置,以此為外援和中鋒之間的擋拆配合拉開空間:

除了在陣地戰不斷地尋求三分球出手機會,王薪凱在快攻中也會更加傾向於尋求在兩翼出手三分球的機會。即便是在那些早早啟動參與快攻的回合里,王薪凱也很少尋求直接攻筐的機會,而是依然選擇在兩翼等候良機:

在擁有了幾名運動能力出色有傳控能力加成的球員後,廣東隊時常會打出一些介於快攻和陣地戰的半快攻回合。在這些回合里,王薪凱也是以尋求兩翼接球投三分為主要目標:

憑藉著這種專注於三分球投射的比賽風格以及較強的接球投抗干擾能力,王薪凱在單位時間內可以開發出更多三分球機會。賽季至今,王薪凱每36分鐘可以出手8.2次三分球,小樣本下的三分球命中率更是達到了驚人的50.0%——所有國內球員中,沒有任何一名球員可以在三分球的出手頻率和效率兩個維度上同時超過他:

然而,王薪凱在進攻端也有自己的缺陷。

一方面,他的運動能力都不足以保證他頻繁突入籃下。

在陣地戰之中,王薪凱專於定點三分球的代價是,很難利用攻筐進一步提升自己在進攻端的產量;即便是在陣型更為稀疏的快攻中,王薪凱也很少做出下圖中的這種選擇:

王薪凱很少攻筐的另一個潛在影響是,他很難維持自身的得分效率。從目前的情況看,王薪凱還是能夠靠驚人的三分球準星(50.0%)來維持自身的效率——但從長期來看,王薪凱這種準星是很難維持下去的。

另一方面,王薪凱也沒有平均線上的運球和傳球技術。

廣東隊經常讓他扮演射手固然會影響他在傳球方面的發揮,但問題的本質還是他自身的傳球技術(甚至更為基礎的運球技術)存在明顯的缺陷,像下圖中的這種傳球對於他整體傳控表現的加成還是杯水車薪:

季後賽曾遭雪藏!廣東隊射手在杜鋒麾下穩中求進

事實上,王薪凱的這些缺陷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的出場時間——在這個他三分球準星超常的賽季里,王薪凱場均依然只能出場11.2分鐘

在廣東隊的1-3號位上,廣東隊的主要輪換球員有徐傑、胡明軒、趙睿、馬尚和威姆斯。與其中的後3位球員相比,王薪凱的整體水準存在明顯的檔次差距;與本賽季的胡明軒相比,王薪凱的投射優勢不是很明顯,而且王薪凱的傳控技術明顯不如胡明軒;即便與本賽季投射完全失常的徐傑相比,王薪凱也有一個明顯的劣勢:防守

兩年前的季後賽,尤納斯在廣東隊對陣遼寧隊時棄用王薪凱,應該是對防守端的因素有一部分考量——不要忘記,2008年中國男籃與西班牙激戰至最後時刻時,尤納斯依然在需要加強防守的時候換下了王治郅。

但與兩年前相比,王薪凱的單防水準還是略有進步的。在部分回合里,廣東隊現任主帥杜鋒也會把盯防對方外線箭頭的任務交給王薪凱:

然而,王薪凱在單防方面的這些進步更趨近於【比過往的自己更好,但依然達不到優秀級別】。

他看似有著比徐傑更好的體型,但單防時所需要具備的橫移技巧並不出眾;他看似也有著比胡明軒更好的對抗能力,但在實際的對抗中也沒有明顯的優勢;他單防時也基本沒有侵略性,這一點又明顯弱於趙睿。

因此,當他在場的時候,廣東隊主帥杜鋒更願意把更重的單防任務交給趙睿、胡明軒甚至徐傑。

對陣四川隊時,當他和徐傑同時在場的時候,去防守福特森的球員是徐傑:

對陣同曦時,當他和趙睿同時在場的時候,去防守約瑟夫楊的球員是趙睿:

更為重要的是,在單防任務不是很重的情況下,王薪凱在協防方面的貢獻同樣乏善可陳

由於自身的體型偏小,也沒有出眾的臂展優勢,王薪凱很難像體型更大的球員那樣,在籃下起到出色的護筐作用:

季後賽曾遭雪藏!廣東隊射手在杜鋒麾下穩中求進

但對於他這種體型的球員而言,更重要的協防價值不是應該體現在護筐上,而是體現在積極造失誤上——其中,最為重要的方式無疑是刷卡協防。在這方面,廣廈隊的劉錚堪稱2-3球員中的「大師」。與劉錚相比,王薪凱在這方面的表現只能用【平庸】來形容了:

當然,王薪凱也不像福建隊的卡米然/陳林堅那樣毫無協防意識,但他在場時經常會出現一些想做協防選擇但又因不敢冒而錯失造失誤良機的鏡頭:

季後賽曾遭雪藏!廣東隊射手在杜鋒麾下穩中求進

受限於此,王薪凱在防守端對於造失誤的貢獻寥寥,他自身的搶斷數據也一直不好看。

但在國內普遍缺乏優質射手的前提下,筆者還是有理由認為:在其他更為寬鬆的環境里,王薪凱這種能夠做到少而精的功能型球員應該拿到更多的出場機會。很不幸,王薪凱現在所面臨的競爭環境過於激烈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mjYv53EBiuFnsJQV-8s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