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銀保監出了個通知,叫《關於規範短期健康保險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徵求意見稿)》。
這個通知厲害了,雖然還只是在徵求意見,有變數。但如果真的施行,會引發大批產品停售。
有朋友可能不清楚短期健康險包括哪些,先看概念:
短期健康保險是指,保險期間在一年及一年以下且不含有保證續保條款的健康保險。
抓重點,保障時間1年或1年以下。
大白再拿大家最熟悉的百萬醫療險舉個例子。
目前百萬醫療險分2兩種:
一種是不保證續保,得一年一買。
比如平安e生保、好醫保住院醫療、太平樂享百萬、超e保、如E康樂、微醫保一年期醫療、尊享e生、泰康健康尊享等。
二是有保證續保條款的,主要是一些長期醫療,比如:
它們一保就保5-6年,不屬於短期險,就不受這次文件的影響。
所以,只要你買的百萬醫療險、重疾險、防癌險(or特定疾病險,比如糖尿病險)、防癌醫療險等,是一年期的,這事就和你有關。
通知字數多,大白就不放了,感興趣的朋友,後台回覆:原文,就能看。
我直接給大家總結下要點。
明明只保1年,要一年一買。
但如果合同里,或是投保的宣傳頁,出現了「連續投保」「自動續保」「承諾續保」「終身限額」這些字眼。
你是不是就產生了一種錯覺:能一直買下去?
隨便給大家找幾個例子:
這是某一年期重疾險,出現了「自動續保」的提示:
這是某百萬醫療險,條款雖然明明白白說了「只保1年」,一旦合同到期,再買,買的是一份新保單。
但條款後面還是出現了「自動續保」的字樣:
按文件的說法,就都不合規。
那問題來了,既然銀保監說保險公司這麼寫,不行,有誤導嫌疑,那該如何正確地提醒消費者?
以下是標準寫法:
本產品保險期間為一年(或不超過一年)。保險期間屆滿,投保人需要重新向保險公司申請投保本產品,交納保險費,並獲得新的保險合同。
大家可自行感受下區別。
百萬醫療險現在已經火到幾乎每家保險公司都有一款的地步。
但不是每家都賣的好。
有的甚至賣虧了。
不想賣了,可以,但不能偷偷就不賣了,要提醒:
提醒什麼呢?
比如在官網發消息,說明為啥不賣了,什麼時候下線。
最最重要的是,得說清楚:
不賣了,但已經買了的,保障不受影響,出險了,該賠的,要正常賠。
比較倒霉的,保單到期趕上產品停售,那保險公司也不能當甩手掌柜,要提供轉保服務。
即,提供其他產品讓老用戶買或是升級。
保監會這個規定,很人性化了。
可惜,沒有明確身體變差了,或是理賠過的老用戶,能不能轉保?
沒定死,保險公司就能自行決定。
所以,大白也就沒法說死,一定能順利轉保,或只有健康體才能轉保。
但我找到了現在就提供轉保服務的。
主要是超越保、好醫保長期醫療、微醫保長期醫療。
這仨都在條款里都承諾了:
如果產品不賣了,可以無等待期,不用健康告知購買保險公司其他產品。
超越保關於轉保的約定
擔心停售問題、又沒買百萬醫療險的朋友,可以考慮這三款。
它們的區別,可參考這篇:
盤點:2019年最推薦的醫療險
銀保監在文件里明確說了:
保險公司計算短期健康保險產品的最低現金價值,應當採用未滿期保費計算方法,其計算公式為:最低現金價值=保費×(1-m/n),其中,m為已生效天數,n為保險期間的天數,經過日期不足一日的按一日計算。
舉個例子。
你花300塊買了某百萬醫療險,這個百萬醫療險沒有猶豫期,即時生效。
然後第5天你想退保,那保險公司該退你多少錢?
直接套公式:300*(1-5/365)=296塊。
而實際呢?
你退保,一些保險公司要收你額外的手續費。
比如某百萬醫療險,退保要扣10%手續費:
某一年期重疾險,退保要扣30%手續費。
都要整改。
這塊,文件說的很隱晦。
但仔細看,你能品出那層意思:現在的定價不太合理。
不合理,不是說貴了。
而是便宜了。
百萬醫療險2016年才上市,現在年銷保單有7000多萬張。
能賣這麼多,關鍵原因:便宜。
而便宜的原因:
1)、為了獲客
30歲,一年花2、300塊,一支口紅錢,就能搞定400-600萬的保額。
保額400-600萬內,花多少報銷多少。
是不是很有吸引力?
2)、沒經驗
重疾險、壽險定價可以看《生命表》,《生命表》可以告訴保險公司某個年齡段的人群的發病率、死亡率有多高。
對風險有了預期,定價就會慎重一些。
而百萬醫療險,2016年才出現,定價沒有參照依據,保險公司有很大自主權。
為了吸引客戶,定一個超低價也有可能。
然而,現在3年過去,已經發生大量理賠。
一些出單量大的公司甚至嘗到了苦果——虧損嚴重。
所以,文件里監管反覆提醒保險公司:
不要設置虛高的保額;
定價要以經驗數據為基礎,不得隨意約定。
要定期披露綜合償付率(理賠多,償付率就會下降,等於給保險公司上了個緊箍咒)。
那是不是百萬醫療險一定會漲價?
短期看,不一定。
畢竟百萬醫療險競爭還是很激烈,你一漲價,老用戶可能就跑了。
但現在的價格保險公司也確實hold不住:
一看病越來越貴;
二是理賠在上升。
所以長期看,百萬醫療險漲價是必然,大家要做好心理準備。
5)、規範銷售、核保、理賠
不能搞捆綁銷售——
先買年金或是重疾險,才能買百萬醫療險,就是搞捆綁,得整改。具體就不點名了。買過的朋友心裡有數就行。
此外文件比較核心的,還是投保時,大白反覆提醒的三件事:
關於理賠這塊,監管還重點說了,「保險公司不得惜賠、無理拒賠」。
那要是真碰上明明可以賠,保險公司卻拒賠,該怎麼辦?
如果是在「大白優選」投保的,可以用到我們「法律援助」的服務。
我們的專家會協助你:
總之,順利理賠是最好的,但真被惜賠了,也別怕,有我們在,有銀保監在,有法律在。
Ps:文件最後一條很核心:
「本通知印發前已經備案銷售的短期健康保險產品,應於2020年6月1日前停止銷售。」
大白預計會有一大批一年期百萬醫療險、一年期重疾險、一年期防癌醫療險要整改,或是停售。
不過,已經買了的朋友,沒必要慌。
只要還在保障期內,保險公司就得繼續服務你。這點毋庸質疑。
還沒買的,要不要觀望,大家自行斟酌。
若觀望,請保證醫保一定不要斷。
同時補充長期重疾險、意外險。
最後是相信:
監管更多站在我們消費者這邊。
關乎好幾千萬人的保障,監管不會忽視,會儘量平穩過渡。
而且伸手規範一下,有陣痛,但未必是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