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億負債壓頂!潮汕「資本教父」陷債市泥潭,60億債券咋兌付?

2019-12-18   債市觀察

在富商巨賈雲集的潮汕地區,「宜華系」實控人劉紹喜被稱為「資本教父」、「木業大王」,其商業實力可見一斑。


但是,這兩天宜華集團發行的「18宜華01」玩起了過山車,價格波動劇烈。而此前不久,宜華集團還曾因「16宜華01」的場外兌付問題,引發外界對其經營狀況的質疑。


債券頻頻大跌的「宜華系」,未來路在何方?



12月17日上午,「18宜華01」因價格異常波動,被上交所臨時停牌,報收價格為52元。當天13時03分恢復交易後,債券價格暴漲27.87%報66.49元。

但是,今天(12月18日),「18宜華01」價格再度下跌17.28%,臨近尾盤又再度被爆拉,收於62.97元。

「18宜華01」這兩天的價格過山車,可以算作「宜華系」相關債券的一個縮影。


01

風波不斷的債券


公開資料顯示,「18宜華01」由宜華企業(集團)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宜華集團」) 發行,發行規模6億元,票面利率6.8%,期限三年,將於2020年3月15日回售。

據小債了解,事實上,「18宜華01」自11月初起出現下跌。而就在今年10月21日,宜華集團發行另一隻債券「16宜華01」到期回售,但該期債券回售日當日並未能按時兌付回售本金。

正當投資者對「16宜華01」是否正常兌付擔憂時,10月22日上午,宜華集團發布公告稱,「公司已申請由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代理兌付本期債券的利息部分。回售本金由公司自行就行場外兌付。」

一句「場外兌付」,引來外界各種解讀,據《21世紀經濟報道》當時的報道指出,這種「場外兌付」的解決方案說明發行公司在兌付上已存在困難。

其實,「宜華系」債券早在今年年初就已被市場關注。

4月上旬,「宜華系」旗下上市公司宜華生活(600978.SH)發行的債券「15宜華02」遭遇兩次暴跌,均被上交所臨時停牌。當時就引發了市場對「宜華系」的頗多質疑。

而更早之前的1月23日,宜華生活發行的「15宜華02」暴跌20.64%,「15宜華01」盤中也大跌超過20%被上交所臨時停牌。

據企業預警通顯示,截止最新,宜華集團債券存量9隻,規模42.44億元。其中,明年到期或回售的共有6隻債券,餘額合計30.19億元。


另外,「宜華系」旗下宜華生活債券存量3隻,共22億元,均將在一年內到期。「宜華系」旗下另一家上市公司宜華健康(000150.SZ)也存續有一隻2億元的債券「18宜健01」。


02

短期借款驟增


據其官網顯示,宜華集團是一家集住居生活、醫療養老、地產酒店、資本金融四大產業於一體的大型跨國企業集團,旗下有宜華生活、宜華健康兩家上市公司。集團先後榮獲「中國十佳優秀民營企業」、「廣東省企業100強」等榮譽,連續八年被評為「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國民營企業製造業500強」。

據2019年三季度財報顯示,宜華集團總資產為559.54億元,總負債為328.89億元,其中流動負債242.49億元。值得關注的是,宜華集團三季度的短期借款增加較快,從期初的59.42億元,增長到了77.05億元。

而同期,宜華集團的貨幣資金總量卻從46.35億元,減少為32.63億元,降幅近30%。

另外一方面,宜華集團的業績似乎也出現問題。據2019年三季報顯示,公司營收從上一期的83.90億元,減少到了55.30億元,而凈利潤下降嚴重,從13.95億元驟降至0.75億元,降幅約為95%。

從財報上看,宜華集團似乎已陷入經營困境,而不斷出現狀況的債券,只是其債務問題的冰山一角。

面對這樣一個宜華集團,評級機構也在不斷提出預警。2019年4月,標普將宜華集團的長期主體信用評級從「B」下調至「B-」,並將其債項評級從「B-」下調至「CCC+」。到了7月份,標普再次將公司評級從「B-」下調至「CCC」,並展望負面,還將其沒有到期債券的長期債項評級從「CCC+」下調至「CCC-」。

而之所以下調宜華集團的信用評級,標普給出的理由正是其「可觀」的債務狀況,將對公司的資金流動性形成嚴峻考驗。


03

潮汕「資本教父」沉浮


潮汕地區富商巨賈雲集,「宜華系」實控人劉紹喜也是其中之一。

1963年,劉紹喜出生在廣東省汕頭市澄海。雖然自幼雖家境貧寒,但劉紹喜卻極具經商天賦,早早就決定下海經商。

據小債了解,劉紹喜先是進入一家木工廠當木工,由於勤快好學,很快就從一個普通員工升為主任。1987年,依靠借來的800元,劉紹喜開辦了自己的木工廠。

憑藉過硬的技術,1992年,劉紹喜的木工廠已發展成為頗具規模的宜華裝飾,在國內開設了近千家直營店。此後,宜華成為潮汕本土第一家產值突破100億的民營企業,晉級「木業大王」。

2004年,宜華木業(2016年更名為「宜華生活」)成為潮汕地區首家登陸A股的民營企業。雖然上市之初就遭破發,但這在大部分上市公司還是國企的時期,劉紹喜在潮汕商界風光無限,被稱為「資本教父」。

據《華夏時報》報道,劉紹喜深諳資本市場規則,在潮汕地區名聲很大,「教父」之名似乎並不為過。

宜華木業上市後,劉紹喜的資本運作進入快車道。2007年,宜華地產(2015年更名為「宜華健康」)借殼s*st光電完成地產業務上市。

隨後,劉紹喜開始通過宜華集團先後參股多家上市公司收穫頗豐。

一位券商保薦人向小債表示,上市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僅涉及到企業本身,還會涉及券商、會計師、律師、評估師等,這些資源的整合、協調能力對企業家來說要求都非常高。而作為「資本教父」劉紹喜恰好擅長於整合各種資源,協調各種關係。

但是,近年來關於劉紹喜的傳聞不斷,特別是其地產業務受到外界質疑。而據2018年胡潤富豪榜顯示,劉紹喜家族財富為85億,較兩年前190億縮水大半。如今,宜華集團狀況頻出的債券,又反應了什麼問題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