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了內蒙的燒賣,再吃南方的燒賣,仿佛受到了一萬點傷害

2019-11-04   瘦態慕

在肉食愛好者眼中,所有不包肉餡的面點都是耍流氓,包子餃子如此,燒賣更是如此。作為一個北方人,當我第一次吃到上海燒賣的時候,感覺自己一臉的蒙圈,待反應過來之後,感覺自己已經受到了一萬點傷害!我吃得這個確定是燒賣?為何燒賣皮裡面包的竟然是另外一種主食——糯米!

糯米燒賣

瞬間讓我想起了郭德綱相聲里說的那句:大餅卷著饅頭就著米飯!這主食配主食的吃法,在上海燒賣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主觀的來說,我真心接受不了上海燒賣!但是客觀的來說,上海的燒賣在曾經那個物質並不富足的年代,拯救了無數上海人的味蕾。上海的燒賣,像極了上海人精打細算又精緻細膩的性情。上海常見的燒賣有兩種,一種叫糯米燒賣,就是剛才被我吐槽的那種。糯米燒賣的餡料就是糯米加醬油,有心人可能還會加上點豬肉丁、香菇碎和筍丁。

另一種是下沙燒賣,裡面就是春筍和豬肉。春天的時候,下沙燒賣是上海人的最愛,鮮香的豬肉中加上帶著春天味道的春筍,瞬時間給這飽含油脂的燒賣帶來了一絲清新的餘味。可是,上海的燒賣無論加什麼餡,都無法彌補它自身的缺陷——太小了!帶著南方氣息的上海燒賣,三個一群五個一組的出現在蒸籠里,吃上海的燒賣,品湯汁的滋味多於感受餡料的實惠,對於北方人來說,吃這樣一份精緻的早餐,可能得是餓著來的,餓著回去了!

下沙燒賣

如果此生只有一次機會,去一個地方吃燒賣,我覺得,這個地方一定是在內蒙呼和浩特。呼市的燒麥,讓我吃過一次之後,就終身難忘了。呼市的燒賣,多為羊肉餡的,所以就註定了它與生俱來的優越感了。內蒙的羊,吃著沙蔥、喝著礦泉水長大,沙蔥去腥去膻,導致內蒙的羊肉就算是在清水煮燉的情況下,都沒有絲毫的腥膻味道。上哪去找這麼懂事的羊哦!所以,用內蒙的羊做燒賣,咋可能不好吃呢?鮮香的羊肉、雪白的麵粉、清脆的能掐出水來的大蔥,在各種佐料的作用下彼此交融,互相影響,在出鍋的那一刻,將味道推向了高潮!呼市的燒賣用實力展示,為何「鮮」字的右半部分是個「羊」。

呼市的燒賣,皮輕盈透亮、韌而不軟,而且餡料的分量夠足,一般外地人吃上五六個也就飽了,而呼市本地人,最多吃十個,也就滿足了。在內蒙,吃燒賣的時候得配上一碗現熬的奶茶(由鮮牛奶和茶磚共同熬制而成),能夠給唇齒間帶來一絲瑩潤的同時,成功帶走口中多餘的油膩,最後只剩下奶和茶的清香,縈繞在唇齒之間。

對比之下,我覺得上海的燒賣是走心的,它的精緻離不開用心琢磨。而呼市的燒賣則是走胃的,幾顆碩大紮實的燒賣下肚,全是落胃的滿足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