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跑船挺能賺錢,四個男人來浙江當了船員,第一次出海就被困…

2020-01-17   浙江在線城鎮頻道

四名男子首次受僱出海,結果就遭遇烏龍事件,被困在茫茫大海上。沒有經驗又聯繫不到外界求助,幾人幾近絕望。

幸而中途遇到了在附近打漁的漁船,船老大也是及時出手相助,專業地「遠程」指揮,大膽地實施救援,四名被困人員被轉移到漁船上成功脫險。

「恩人啊!」幾個大老爺們跟孩子一樣哭出了聲。

聽說出海挺賺錢

男子腦門一熱來浙江「淘金」

今年34歲的張建雲,老家山東青州,因在當地找不到合適到工作,又聽說出海能賺到錢,於是他從老家趕到了台州溫嶺松門鎮。他堅信,在這個漁業發達到小鎮,能夠淘到錢。

幾經輾轉,張建雲在一艘名為「蘇嘉航6」的散貨船上謀到了一份船員到工作。與他一起上船的還有3名河南籍船員。大家都是新手,第一次上船出海,心裡滿是期待。1月5日散貨船離岸出海,幾名「新船員」第一次駛入海洋深處,興奮得有說不完的話。

這艘散貨船的船長是緬甸人,因為語言不太通暢,所以和張健雲他們很少有交流,但大家相處都挺愉快。可好景不長,散貨船開出5天時間不到,船上發動機和發電機就發生了故障,船失去了動力,立刻寸步難行。

1月10日這天,船長搭乘遊船去買零件修船,讓船員們在船上等著,看好船隻,幾名船員也都聽話照辦。

可事件一晃就過了好幾天,船長一走便再也沒有回來,海上信號差,電話一個都撥不出去,四個人愉快的心情隨著一天天的等待,最終全被擔憂取而代之。

尤其是14日早晨,海上風大浪急,船艙受損進水,不多久,散貨船出現了將近25度傾斜,擔憂變成了恐懼,幾個人陷入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困境,害怕,無助的情緒在每個人臉上蔓延。

當天上午10點左右,幾個「坐以待斃」的人突然發現,遠處隱約有一艘漁船經過,像抓到了「救命稻草」,幾人手忙腳亂朝漁船方向發射了信號彈。

剛撒下網的船老大魚也不捕了

收了網當即去救人

張建雲他們看到的那艘漁船,是由松門鎮橫門村潘小軍駕駛的浙嶺漁60025船,看到信號彈的那一刻,潘小軍正在捕魚。

「當時我正在放網,費了大力氣,剛把漁繩搞得差不多了,就看到遠處散貨船上方有信號彈,知道是有人求救,我馬上把網拉回來,魚先不捕了,救人要緊,然後馬上對著他的船開過去。」潘小軍回憶說。

因為散貨船當時傾斜得愈發嚴重,不確定的危險因素和多,經驗豐富的潘小軍不敢將漁船靠太近,在兩船相隔幾十米的位置暫時停穩了下來。

看到潘小軍過來了,幾個人興奮地又叫又跳。「我叫他們慢慢來,不要慌,把救生筏打開,還囑咐他們穿好救生衣,注意安全。」但是張建雲幾人第一次出海,連救生衣怎麼穿都不會,潘小軍就隔著海遠程示範和指揮。

「你們冷靜,聽我指揮,現在你們把救生筏放下來,對對,就按照我剛才教你們的方法把救生筏放下來,你們坐上去往我這邊來一些,你們那船快翻了,我的船沒法靠近。」潘小軍耐心引導。

海上風浪較高,漁船在海上顛簸,這對救援工作造成了不少的困難。經過一個多小時施救,到中午的11時30分許,4人終於成功登上了漁船。登上漁船後,潘小軍及船員忙給他們送上熱水,暖暖身子。看到他們衣服濕了,還給他們換上乾淨的衣服。在船上,4人被照顧得非常周到。

「我們真的以為自己會死在海上,如果沒有船老大的搭救,我們遲早會沉入海底,對船老大說一句謝謝真是太輕了,他就是我們的救命恩人。」張建雲激動得說話聲音都帶著哭腔。

潘小軍表示,他們這一趟出海是做好計劃的,原本打算要20天左右才回港的。出趟海不容易,成本非常高,不呆夠時間打足魚,這一趟下來鐵定虧本。「我雖然是個漁民,但我也是名共產黨員,事情面前孰輕孰重我還分得清。為了把4人送上岸讓他們早點回家團圓,我決定漁船提早回港了。」

  • 來源:小時新聞客戶端

  • 監製:范波

  • 責編:潘潔

  • 編輯:陶朝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