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湘雲的「大喜」,喜從何來?「白首雙星"該怎麼解釋?

2019-09-24   半瓣花上閱乾坤

熟悉《紅樓夢》的人都知道,在《紅樓夢》前八十回中,除了賈迎春被迫許給「中山狼」孫紹祖之外,林黛玉、薛寶釵等年紀相仿的女兒的婚配問題大多沒有著落。可是,年紀小於林薛,經常稱林薛為林姐姐和寶姐姐的卻在第三十二回中被襲人說「大喜」了,而史湘雲的反應則是「紅了臉,吃茶不答」。

史湘雲

這不禁讓人懷疑:史湘雲的「大喜」,喜從何來?

一般來說,大部分人會將「大喜」二字理解為結婚。但是,如果說湘雲結婚這樣的大事,沒有賈母和寶玉等人的參與,實在於理不合。可倘若不是結婚,史湘雲的某些反應卻明明白白地顯示出了她對男女之情的理解。這,又是為何呢?

比如,第三十一回中,史湘雲無意間撿到了寶玉丟失的金麒麟,於是和丫鬟翠縷大談陰陽之道,引逗得翠縷說出了「主子是陽,奴才是陰」的笑話,實在讓人忍俊不禁。

史湘雲

這說明史湘雲已經芳心暗動、情竇初開。

此外,史湘雲在第三十一和三十二回中的其他表現也很異常。

第三十一回,史湘雲來賈府的時候,不但「帶眾多丫鬟媳婦走進院來」,還穿了好多衣服,說是「二嬸嬸叫穿的,誰願意穿這些」。接著眾人就開始回憶史湘雲幼年時期的各種糗事。及至王夫人打圓場:「只怕如今好了。前日有人家來相看,眼見有婆婆家了,還是那們著。」大家才知道,原來史湘雲定親了。

那麼,她此番定是特地來賈府告訴賈母的。就像襲人在得到王夫人首肯之後穿著隆重地回家顯擺一樣,湘雲此刻的「排場」也頗有其叔嬸為了給賈母看而故意為之的因素。

史湘雲

三十二回,史湘雲先是巴巴地親自跑來送襲人戒指,後是盛讚寶釵為人,感慨自己沒有一個像寶釵這樣的親姐姐。再後來甚至過分地要求寶玉「會會這些為官做宰的人們,談談講講些仕途經濟的學問」,搞得寶玉臉色突變,讓她「到別的屋裡坐坐」。

這說明,她已經開始為寶玉操心未來了。如果不是想到自己的生計未來,她也不會由此及彼地勸「二哥哥」去操心仕途經濟。

可接下來就是薛寶釵和襲人談起的,她娘們兒每天都要三更半夜地做針線活,累得很。要是她幫別人(襲人)做一點,她們家的那些奶奶太太們還不知怎麼樣呢。

這不禁讓人想起探春反駁趙姨娘嫌自己給寶玉做鞋的話:「這話糊塗到什麼田地!怎麼我是該作鞋的人麼?環兒難道沒有分例的,沒有人的?一般的衣裳是衣裳,鞋襪是鞋襪,丫頭老婆一屋子,怎麼抱怨這些話!給誰聽呢!我不過是閒著沒事兒,作一雙半雙,愛給那個哥哥兄弟,隨我的心。誰敢管我不成!……」

賈探春

想來,湘雲跟探春應該年紀差不了多少。可沒媽的孩子像跟草。湘雲在叔叔嬸嬸家,不但要沒日沒夜地像丫頭一樣幹活,不能夠「愛給哪個哥哥兄弟」,隨自己的心,還要年紀輕輕被提前定下人家。

「富貴又何為?襁褓之間父母違。」即使貴為史府千金,湘雲的日子也不好過。

她來賈府的時候需要賈母特地去接,離開的時候也不敢十分多留,只能眼淚汪汪地跟著回去。若遲了,還有可能被嬸娘責怪。

史湘雲

正因如此,她才會對體諒她、幫她做東道的寶釵的感激之情勝過黛玉。

可即便如此,她也對生活充滿了熱愛。與黛玉的敏感多心、憂病纏身不同,史湘雲常常大哭大笑、大玩大鬧,錦心繡口,才思敏捷,她樂觀開朗的性格常常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史湘雲和眾人在一起

可是,誰說愛笑的姑娘,運氣不會太差?

豪邁如湘雲,命運卻若草芥,似飛蓬。身為「金陵十二釵」之一,她的命運不脫悲劇色彩。

根據《紅樓夢曲》,我們知道她曾經嫁給了「才貌仙郎」,有過一段神仙眷侶的生活。

【樂中悲】襁褓中,父母嘆雙亡。縱居那綺羅叢,誰知嬌養?

幸生來,英豪闊大寬宏量,從未將兒女私情略縈心上。好一似,霽月光風耀玉堂。

廝配得才貌仙郎,博得個地久天長,准折得幼年時坎坷形狀。

終久是雲散高唐,水涸湘江。這是塵寰中消長數應當,何必枉悲傷!

可是,最終的結果卻是「雲散高唐,水涸湘江」。由此我們可以猜測,湘雲最後跟她的「才貌仙郎」分開了,不是生離,就是死別。

據說,湘雲最後嫁給了王孫公子衛若蘭。可衛若蘭在《紅樓夢》前八十回中秦可卿出殯一回僅僅出現了一次,此後就再也沒有出現過。

而關乎湘雲婚配問題的「因麒麟伏白首雙星」,也有不同的爭議,可理解為伏寶玉和湘雲,也可以理解為伏寶黛,還可理解為伏湘雲和衛若蘭。

寶玉準備送湘雲金麒麟

「白首」即白頭之意,「雙星」據說指的是牛郎織女。

既然「白首」,何來「雙星」?這豈不是自相矛盾?

也許,「白首雙星」是說史湘雲和衛若蘭被迫分開,再次遇到的時候二人皆已白首(或因金麒麟而彼此認出)。

從脂硯齋對甄士隱的《好了歌註解》「說什麼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鬢又成霜?」的側批「寶釵、湘雲一干人」可以看出,寶釵和湘雲可能都因為生計艱難而早早地在「脂正濃,粉正香」的年齡「兩鬢成霜」。

香夢沉酣(不得不說,87版的湘雲太胖了,身材不像)

其實,倘若湘雲的叔叔嬸嬸能夠將其許配給衛若蘭這樣的王孫公子,那也不算太壞。從南安太妃與湘雲最熟這一節來看,倒也不是沒有可能。

只是,等到史家衰落的時候,衛家還能否看得上湘雲,衛母會否因此逼迫衛若蘭休了湘雲,我們不得而知。

這樣的話,史湘雲的命運就和織女差不多了(只不過從中作梗的是男方之母)。

巧不巧?史湘雲這個人擅長針黹女工。

「湘雲」其名,或出於宋玉《高唐賦》:「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湘為楚地,楚王遇神女之地亦為楚地,故而楚雲亦可謂湘雲。

正因朝雲「風止雨霽,雲無所處」,所以湘雲最後的命運就是和衛若蘭分離之後流落江湖,也即「雲散高唐,水涸湘江」「展眼吊斜暉,湘江水逝楚雲飛」。

87版給史湘雲安排了一個船妓的結局,倒也沒有大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