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的第一丨萬里長江第一壩葛洲壩:36小時實現長江首次截流

2019-07-29     荊楚湖北大視野

葛洲壩被稱為萬里長江第一壩。它是長江幹流上第一座大型水電工程,被譽為20世紀中國水電發展史上的里程碑。



上世紀五十年代中後期,國家開始對長江流域及三峽一帶開展工程勘測工作。由於長江三峽段兩岸高山對峙,崖壁陡峭,特殊的地形優勢加上長江豐富的水資源,因此這一帶被看作是修建大型水利樞紐工程最理想的地點。為了儘快緩解當時華中地區工業用電緊缺的局面,1970年12月,中央正式批覆興建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它的修建位置就定在了湖北省宜昌市境內的長江三峽末端河段上,距離長江三峽出口南津關下游2.3公里。



葛洲壩集團原總工程師 孔祥千(90歲):工作量大概土石方挖填將近一億立方米,比起以前完工的工程,那要大得多。這麼大的工程量,怎麼搞,能不能搞得上去,都是問題。



既要保障長江航道正常通航,又要防止泥沙淤積,做好長江截流。當時的工程技術人員們採用縮小比例模型來模擬這一帶的地形及水流變化,最終經過反覆試驗和論證,採取了「一體兩翼」的格局,按照「靜水通航、動水沖沙」的方案,成功解決了泄洪排沙問題。工程人員還利用「單戧立堵」的方法,僅用了36小時就順利實現長江截流,這是歷史上第一次長江截流,也是我國水利建設史上的一個創舉。

1981年1月4日,葛洲壩水利樞紐大江截流工程順利合龍。同年12月,葛洲壩二江電廠1、2號機組正式投入運行。1988年12月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完工,全部機組投產發電。它成為20世紀我國自主設計、施工和運行管理的最大水利樞紐工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低水頭、大流量、徑流式水電站。



葛洲壩集團原總工程師 孔祥千(90歲):葛洲壩代表一個新的階段了,在技術上,在施工水平上,都把我們國家水電工程提高了一步。三峽的很多工程技術,很多就是利用葛洲壩創造的一些技術。葛洲壩工程就是為三峽做實戰準備。

1994年12月,在葛洲壩水利樞紐上游38公里處,世界最大的水利發電工程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開工建設,工程前後歷時約16年,2009年三峽工程主體竣工,它的建成是世界水電工程建設史上的一座標杆。



截至2019年3月1日,葛洲壩電站累計發電5505億千瓦時,三峽電站的年發電量在2018年底也突破了1000億千瓦時,新中國的水電設施正在為國家建設不斷貢獻著綠色能源。目前,我國已基本建成較為完善的江河防洪、農田灌溉、城鄉供水等水利工程體系,大江大河幹流基本具備了防禦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洪水的能力。

時間軸:

1957年 新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座水電站 新安江水電站竣工

1978年 黃河幹流上第一座大型水利樞紐 三門峽水利樞紐竣工

2001年 黃河幹流上重要水利樞紐 小浪底水利樞紐主體竣工

2009年 世界最大水利發電工程 三峽工程主體竣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luNhQmwB8g2yegNDwW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