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黑星病,種植梨樹的朋友一定不陌生,是梨樹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可以說它是我國梨樹病害中的「扛把子」,在我國各大產區都有發生,發生普遍而且非常嚴重。梨黑星病可以為害梨樹所有的幼嫩組織,其中以葉片和果實受害最為嚴重,特別是果實,越接近成熟,越容易發病。一旦發病,不僅會造成梨樹早期大量落葉,還會造成幼果畸形,不能正常膨大,同時還會影響來年果樹的花芽分化,導致結果量減少,嚴重影響果實產量和質量。
據了解,病害發生嚴重時,病葉率達到90 %,病果率也高達50 %~70 %,造成的損失可想而知,因此果農要引起重視,並及時做好防控工作。今天,我們就從以下四個方面來看下梨黑星病的相關信息。
1.葉片發病。葉片染病後,首先在葉片背部,我們可以看到沿著主脈和側脈之間,出現近圓形或不規則形的淡黃色病斑。隨著病情發展,不久之後,病斑沿著主脈,在其邊緣長出黑色霉狀物,其實那就是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發病嚴重時,病斑會連接在一起,整個葉片背部都被黑霉覆蓋,從而引起早起落葉,導致樹勢衰弱。在葉柄上發病後,表現在部位上出現近橢圓形,且稍向下凹陷的病斑,同時病斑上面黑色霉狀物覆蓋,當發病發展嚴重時,黑色霉狀物環繞葉柄一周後,葉片也會幹枯脫落下來。
2.新梢發病。新梢染病後,一般首先從新梢基部發病,形成一些褐色病斑。隨著病情發展,病斑逐漸擴大,同時產生一層黑色霉狀物,這個時候病斑開始向下凹陷,並逐漸開裂,從上到下逐漸產生黑色霉狀物,發病嚴重時,會導致新梢枯死。值得注意的是,染病的新梢同時也是重要的初侵染源。
3.果實發病。從剛落花的幼果到採收期的成熟果實都可以發病,一旦發病,果實都將失去商品價值。幼果染病後,首先會出現淡黃色圓形小斑點,隨著病斑逐漸擴大,長出黑色霉狀物,染病幼果的生長發育也會受到影響,一般不會正常長大並且會直接掉落。 成長期受害,果實表面會形成大小不一的圓形黑色病斑,整個果實表面看起來十分粗糙,隨著病情發展,病斑向下凹陷並開裂,果實生長受到影響而變成畸形果,同時也會提前脫落。後期果實受害後,剛開始產生的病斑是黃色,後逐漸變成黑色圓形凹陷的疤痕,果肉也十分堅硬還伴有開裂,嚴重影響商品價值。
4.嫩芽發病。芽是發病最早的部位。染病的芽鱗片產生許多黑色霉狀物,發病輕時一般不好辨認,發病重時往往枯死,並不能正常萌發。病芽枯死後,病菌繼續向周圍擴散,並在一年生的枝上形成黑色病斑,但是後期並不會產生霉狀物。
梨黑星病菌越冬的方式比較多,既可以以菌絲和分生孢子的形式在芽鱗、病葉、病枝等組織上越冬,也可以菌絲或子囊殼的形式在染病的枝梢上越冬,還可以以菌絲團或子囊殼的形式在落葉里越冬。等到第2年春季,溫濕度適宜時,分生孢子們藉助風雨開始傳播和侵染。梨黑星病是一種流行性病害,其中,降雨早晚、雨量大小、持續天數對病害發生都有影響,降雨早,雨量大,連續降雨時,病害發生比較重。
據了解,梨黑星病病菌分生孢子萌發的溫度範圍比較大,在2~30℃的範圍內都可以萌發,但是以15~20 ℃最為適宜;分生孢子形成溫度要求在12~20 ℃,最適宜溫度樹16 ℃。其中,雨季早且時間長,尤其是5-7月雨量多,空氣濕度大,非常容易引起病害發生。梨黑星病發病高峰期一般在5-6月和9-10月份,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個高峰期的危害程度都與前一個月的降雨量有著密切關係。
1、氣候因素。梨黑星病的發生與降雨有著密切關係。病菌孢子的萌芽和傳播需要降雨及較高的相對濕度,降雨可以很好地促進病斑產生孢子,5-7月多雨時,非常容易導致黑星病流行擴散,如果連續降雨,產生的分生孢子數量更多,他們通過氣流傳播,從而加重病害的發生。
2、品種因素。不同品種對黑星病的抗性有著明顯差異 。其中,西洋梨抗病性>日本梨>中國梨,中國梨中,豆梨抗病性>秋子梨系>白梨系。在我國常見品種中,鴨梨、秋白梨、花蓋梨等抗病性比較差,發病比較嚴重。
3、病原菌因素。園內大量的病原菌也可以引起梨黑星病的發生。首先,對於已經發生的病害防治不及時或者不徹底,大量的菌源殘留,累積在果園內,再加上不重視冬季清園工作,沒有及時徹底清除樹體上和地面上殘留下來的病殘體,雜草等,使得菌源數量再次增加累積,很容易引起來年病害發生和流行。
4、栽培因素。 除了以上三點因素外,日常栽培管理因素也是病害發生的主要條件。同一品種下,栽植密度不合理,修剪不合理,樹冠鬱閉,果園通風透光性能差;水肥管理不合理,土壤費力不足,樹勢衰弱;沒有及時疏花疏果,留果量過大;園內排水不及時,積水嚴重,土壤濕度大;等因素都可以引起病害發生。
1、農業防治
(1) 徹底清潔田園衛生,減少侵染來源。
秋季果樹落葉後,及時,全面清掃園內得落葉,病葉,落果,雜草等,結合冬季修剪,徹底剪除染病的枝條,枯死枝,集中帶出園外深埋或者銷毀,一定注意不要隨意堆放在園內;梨花序露出後,及時噴洒3波美度石硫合劑,殺滅越冬菌源,減少初侵染病菌;春天和發病初期,多觀察,並及時,趁早摘除染病的花序,病芽,病梢,防止病害蔓延,集中帶出園外燒毀,減少再侵染;果樹生長期內,也要及時剪除病枝,撿拾病果和病葉,集中處理,防止病害擴散蔓延 。
(2) 合理整枝修剪,改善通風透光性能。
結合修剪工作,及時,合理修剪。生長期內,對於徒長枝,過密枝,要及時疏除,特別是栽植過密的果園,對於延長枝也要適當進行間伐。對樹冠內層距離過低或過高的樹體,也要進行改造和落頭工作,通過合理修剪,改善和加強園內通風透光性能,保證樹體健壯生長,打破病菌傳播環境。
(3) 加強肥水管理,合理密植,合理負載。
對於水分管理要做到及時,合理。首先果園乾旱時,要及時進行澆水工作,可採用滴灌或噴灌的方式,不要採用大水漫灌,控制果園相對濕度,雨季或者大量降雨後,要及時進行排水工作,減少園內積水,降低果園濕度;另外,大量施用氮肥,容易導致葉片中鈣含量減少,梨樹感染黑星病幾率增加,因此,在日常施肥中,注意減少氮肥的施用量,合理增施磷鉀肥和有機肥,徹底腐熟的農家肥,重視秋施基肥,及時,規範進行。根據土壤實際情況,適量增施中微量元素肥,保證營養全面,增強樹勢,提高抗病能力;合理控制種植密度,避免過密栽植,另外注意合理負載,避免超量負載,根據葉果比、枝果比確定合理的留果量,保證樹體正常生長。
(4) 選用優質品種,進行果實套袋。
選用優質抗病品種,對於防止梨黑星病意義重大,儘量減少容易染病品種的數量,選擇錦豐、早酥、香水梨等抗病品種;結合果實套袋工作,防止果實發病。最好在定果後進行套袋,注意在套袋前噴施一次12.5%速保利WP2000~3000倍液或40%福星EC8000~10000倍液等;果實採收時,嚴格去除病果和損傷果,這樣可以減少貯藏期果實發病。
2、化學防治
早春梨樹發芽前結合其他病蟲害的防治,噴施波美 3 ~ 5度的石硫合劑;
梨樹開花後 ,用 46%翠爾可濕性粉劑1000~1200倍液噴霧;
發病初期, 噴施1∶1∶160倍的波爾多液或25%施保克乳油1000~ 2000倍液,或 10%世高水分散粒劑4000~6000倍液,或 40%福星乳油 8000倍等;
發病期,噴施 40%康碩乳油8000~10000倍液。
以上就是梨黑星病的相關介紹。梨樹病害有80多種,但是梨黑星病的危害可以說是最為嚴重的,一定要引起重視。果農在了解清楚發病症狀和發病規律,發病原因的基礎上,及時採用農業措施和化學措施進行綜合防治,病害的發生除了氣候等不可抗因素外,人工管理不到位也是非常值得我們注意的,日常管理中,一定要全面,細心,精耕細作,改善和加強適宜果樹生長的環境,保證樹體健康生長,減少病害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