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梨園採收後注意防治梨木虱,4大措施助你高效殺蟲,還不看看

2019-10-10   果蔬小靈通

目前,大部分梨已經採收完畢了,梨園也進入采後管理階段。這個階段管理的得當,那麼就會為來年梨樹豐產豐收打下堅實基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近年來這個害蟲的發生有加劇趨勢,它就是梨木虱。各大梨產區都有發生,也是比較「著名」的害蟲了,梨木虱個體小,不容易被發現,所以也被大家稱為梨樹的「隱形殺手」。今天,我們就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下梨木虱的相關情況。

一、梨木虱是如何進行為害的?一起來看看看

梨木虱主要危害梨樹,特別是葉片,芽,花蕾,新梢,果實等部位。根據季節的不同,春季一般多為害新梢,葉柄,夏秋多在葉背為害。值得注意的是,梨木虱的成蟲、若蟲都可以對梨樹產生危害。梨樹受害後,容易導致受害葉片捲曲,花蕾萎縮不能正常開放,新梢萎縮,影響花芽分化,果實表面出現大量黑斑甚至停止生長,果肉也變得非常堅硬,發生嚴重時,6 月份葉片受害率可高達 50%以上。

成蟲為害:以刺吸式口器吸食這些芽,葉片等組織的汁液,導致組織生長異常;

若蟲為害:跟成蟲相比,若蟲的破壞力「更上一層樓」。它不僅可以刺吸組織汁液,而且它自身還會分泌大量的黏液,這種黏液為害力也是非常大的。

1.黏液堆積在一起,量比較大時就會從葉片上滴落下來落到下部的葉片和果實上,把附近相鄰的葉片粘在一起,或者把葉片粘在果實上,被污染的葉片會出現褐色枯斑,嚴重時會造成早起落;濕度大時容易誘發煤煙病。

2. 大量黏液還會影響葉片光合作用,對果實的產量和品質造成嚴重威脅;

3. 若蟲分泌的黏液還容易誘發產生黴菌,對葉片造成其他傷害,造成落葉,落果;

4. 大量分泌的黏液在短短几天內就能把若蟲包圍起來,形成一個「保護罩」,果農在用藥防治時,藥劑很難噴殺到蟲體,給防治造成很大困難。

值得注意的是,梨木虱初期危害症狀並不明顯,但是一旦到了危害後期,種群數量急劇增加,防治工作就比較困難了,常常對梨樹造成很大危害。

二、防治前,首先要梨木虱的生活習性!

1.耐寒性強。梨木虱具有較強的耐寒性。即便就是入冬後,氣溫下降到-2 ℃時,一般的害蟲早就在越冬了,但是,梨木虱不一樣!這個時候進入果園的話,你還是可以看到它在枝條上吸食汁液,令人佩服。而越冬代的成蟲在0 ℃時,別的害蟲還在越冬,它就開始逐漸活動了。也正是由於它正是耐寒性強、 越冬晚、出蟄早的三大特點,導致它的危害時期比一般蟲害要長。

2.產卵位置不同。越冬代成蟲是個「與眾不同」的角色,不僅與其他各代產的卵顏色不同,而且產卵位置也不同。越冬代成蟲的卵一般在1-2年生枝條的葉痕處,這樣時為了方便初孵若蟲在梨樹花芽開放後第一時間就近取食。第一代成蟲產卵主要在葉柄溝內,之後的成蟲一般都在葉片邊緣鋸齒間產卵。

3.善於偽裝。另外,成蟲還非常擅長偽裝自己,讓人很難發現。其中,越冬代成蟲身體顏色和枝條顏色非常接近,而其他各代成蟲身體顏色和葉片、葉柄的顏色相近,乍一看根本很難看清楚蟲在哪。

4.喜歡潛伏。除了以上幾點之外,各代成蟲還喜歡玩「潛伏」,它們經常躲藏在陰暗潮濕處進行危害,一般很難發現,仔細觀察你可以在葉背面、卷葉內、葉果相連處找到梨木虱的身影,導致防治比較困難。

5.喜歡群居。以上幾點主要是說成蟲,那麼這一點主要是說若蟲。若蟲有群居的習性,在蟲害大量發生時,往往幾頭或者十幾頭聚集在一起「團隊作戰」吸食組織汁液,造成的為害可想而知。

6.分泌粘液。除了「團隊作戰」外,若蟲能夠分泌大量黏液,那麼你知道嗎,它從孵化一天後就可以分泌出這種無色透明的黏液,而且隨著若蟲的長大,分泌的黏液也會逐漸增多,若蟲包裹躲藏在黏液中,只有在蛻皮時才爬出,而且,蛻皮後還是會繼續產生黏液,並將在其中躲藏。

三、梨木虱發病規律你清楚嗎?發生高峰期在什麼時候?

在梨產區一年發生4-5 代,在落葉、土石縫及樹皮縫裡越冬,由於各代成蟲發生期不整齊,而且世代重疊嚴重, 所以在整個生長季都可以為害。一般年份,來年 2 月下旬梨樹花芽處就能看到越冬成蟲,但是不太活躍,3 月上旬氣溫上升, 越冬成蟲集中在花芽活躍,3 月中旬越冬成蟲數量逐漸減少。

發生高峰期:第1代卵產在3月上旬—4月中旬,高峰期在3月中下旬;1代若蟲發生在3月下旬—5月初,高峰期在4月中下旬。

各代成蟲出現期:

第1代成蟲在4月中旬— 6月上旬;

第2代成蟲在5 月下旬—7月上旬;

第3代成蟲在7月上旬—8 月下旬;

第4代成蟲在8 月下旬—9月下旬;

第5代成蟲在10月中旬至—11 月上旬羽化,11—12 月以成蟲越冬。

四、梨木虱的發生跟哪些因素有關?

(一)與氣象因素有關。梨木虱喜歡高溫乾旱的氣候環境,春季氣溫回升快,果樹發育早,成蟲出蟄和若蟲孵化提前,很快就能引起大範圍為害,同時也不利於一次用藥就取得好效果。一般高溫乾旱季節或年份發生都比較重,多雨,溫度低時相對較輕。另外,如果果園遭受晚霜凍害,樹體衰弱,抵抗力低下,也比較容易發生蟲害。

(二)與蟲口基數有關。不重視冬季清園工作,清園不徹底,枯枝病葉沒有及時清除出去,大量的堆積在果園內,為越冬蟲提供便利,蟲口基數大,來年病害發生重。

(三)與栽培管理不到位有關。果農在栽培管理上比較粗放,造成樹勢衰弱,為蟲害入侵提供機會。過度使用化肥,特別是氮肥,造成果樹徒長,果園鬱閉,通風透光不好,而且傳染幾率增加;不重視秋施基肥,採收後對果園管理不夠,沒有科學合理施肥,導致土壤肥力不足;沒有合理修剪,花果期沒有及時疏花疏果,導致果樹負載量過大等,都容易引發蟲害。

(四)與防治不到位有關。錯過最佳用藥時期或者沒有科學用藥。如果梨木虱若蟲進入3齡,就會產生黏液包裹住若蟲蟲體,這個時候用藥的話很難直接接觸到蟲體;還有就是沒有科學用藥,用藥用水量不足,噴霧不全面,不仔細,防治不到位;輕視套袋後的防治工作,造成後期蟲口增加過快,發生過重,防治難度增大。

(六)與蟲體本身特性有關。梨木虱本身就有繁殖力大、產卵量大、孵化率高的特點,再加上擅長躲藏,不好發現,世代多等,給防治造成很大困難。

五、綜合防治措施要牢記,助你高效殺蟲!

梨木虱主要以若蟲的形態危害果樹,導致大家判斷錯誤,很多果農把防治重點放在若蟲身上,其實這是不對的,防來防去發現真的很難徹底殺死。若蟲本身就喜歡十幾隻躲藏在陰暗處,而且3齡之後就會分泌黏液包裹住自己,藥液根本沒法接觸蟲體,防治難度大,效果自然差。正確的防治時間在以下幾個時期:越冬代出蜇、產卵、卵孵化、1~2齡若蟲期。這個時期,果樹還沒有長出葉片或者葉片較小,數量也少,大部分的成蟲,蟲卵,若蟲都暴露在外面,有利於集中消滅。

1、農業防治

(一)全面清園,減少越冬蟲數量。

首先在9 月下旬時,可以採用在樹幹上纏草把的方式,誘殺越冬成蟲;其次,重視冬季清園工作,對於園內的枯枝,病葉,病蟲枝,落葉,雜草等徹底清除乾淨,集中帶出園外燒毀處理;生長期內,第二代若蟲發生高峰期,集中檢查梨樹新梢,一旦發現蟲害枝條,第一時間摘除被害葉片,帶出梨園深埋。

(二)結合深翻工作,全園灌封凍水。

土壤快封凍時,結合深翻工作,將土壤中的越冬成蟲暴露在外面,破壞它的越冬場所,減少成蟲數量,同時還有利於根系生長和土壤改良,深翻之後結合全園澆封凍水,淹死土壤中殘留下來的部分越冬代成蟲

(三)刮除枝幹粗翅皮,打破生長環境。

梨木虱越冬代成蟲主要在老翹皮下、裂縫中越冬,我們可以在休眠期進行刮樹皮工作,這樣也可以消除一部分梨木虱。刮皮時注意露紅不露白,做好全面,徹底,同時保證刮皮部位光滑,均勻,之後再將刮下的樹皮帶出園外集中處理。另外也可以在春季萌芽前,對全園噴施3~ 5°Be 石硫合劑,防治梨木虱和其他病蟲害。

(四)控制化肥使用量,合理施肥。

減少化肥的施用量,特別是氮肥,可以施用自家腐熟徹底的農家肥,有條件的可以施用有機商品肥,避免樹體旺長,提高果樹抗病能力。

(五)合理修剪,合理負載。

對於果園內的旺長枝和過密枝條,要及時修剪,這樣可以大大改善果園的通風透光條件,保證樹體強壯生長;在果樹花果時期,也要及時進行疏花疏果工作,嚴格控制負載量,不要抱著捨不得的心情進行,增強樹體,提高抗蟲能力。

2、物理防治

5月中下旬是梨木虱第2代若蟲期,果農可以抓住這個時期,及時摘去新梢頂部未展開的部分,也可在梨園懸掛黃板,主要在樹冠外圍距離地面1.5-2米的二三年生枝條上,每畝均勻懸掛20-30個。

3、生物防治

梨木虱的天敵很多,可以在果園周圍種植它們喜歡的植物,和梨園行間生草,吸引它們寄生,增加天敵數量,控制梨木虱發生。同時注意在天敵高峰期避免施用廣譜性殺蟲劑,保護天敵。

4、化學防治

在採用化學防治措施時,抓住以下3個關鍵時期,重點防治。

一:早春梨木虱出蟄高峰期,也就是第1代卵出現初期。可選用:2.5%溴氰菊酯乳油2500倍 液、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等;

二:第1代若蟲孵化期,第1代若蟲出現比較整齊有利於集中消滅。可選用:10%吡蟲啉可濕性 粉劑60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 2000倍液等;

三:第1代成蟲發生高峰期,可選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5000倍液+1. 8%齊蟎素乳油4000倍液。

以上就是梨木虱的相關介紹,梨木虱繁殖力大、產卵量大、孵化率高、善躲藏,再加上黏液包裹蟲體,所以防治難度特別大,一旦嚴重發生,造成落葉落果,果實產量和品質也會大大降低,所以果農在進行防治時,要抓住防治的最佳時期,在卵初期,若蟲孵化器,成蟲高峰期這三個時期重點防治,同時配合農業,物理,生物防治措施一起進行,減少蟲害,保證樹體生長,保證果實豐產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