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班級的平均分高,是否代表這個班級就一定好?

2019-07-08     王老師學習分享

暑假馬上來臨了,相信大多數的地方都已經考完試甚至也開完了家長會。

家長會上老師多數情況可能會分析一下班級的成績,而很多家長除了非常在乎自己孩子的成績之外也會特別的關心孩子班級的成績——因為這也會影響到自己孩子的學習。

於是有人就提出了如題所示的問題。

那麼是不是平均分高的班級就一定說明這個班級的學習氛圍、學生學習能力一定好呢?是否證明這個班的老師水平就一定是更高的呢?


今天我就來分析一下一個我們很多人容易忽視的「技術」問題,相信看完之後大家會對「平均分」有一個新的認識。


首先一個班的認可老師水平的確是挺重要的, 可以說老師在成績的影響上也是很大的(我們這裡直說正常的情況,不說那些作弊的情況),但是在我看來學生的作用無論如何都是第一位的!

下面我舉一個例子:

有這樣的一個班級:這個班裡有兩個孩子屬於「不學」的情況,一個是真的不想學,另一個是走競技體育路線,所以學習這事兒也不做為了重點,因此這兩位學生的考試成績真的是非常的差,回回都是倒一、倒二(這裡我們不分析這兩個孩子成績不好的原因,我們只談分數問題)。

問題如下:

這個班級算上他倆一共是40人(人數以及後面的所有數字為了便於計算,我都取整了),在這次的期末考試中有一門課的平均分是91分,有一門課的平均分是87分,這兩門課的平均分都是年級第一,其中前者超出了第二名3分,後者超出了第二名5分。

接下來就是一道關於「一個學困生參加考試和不參加考試對平均分的影響」問題了——同樣的,我這裡取的是極端情況,這樣更能看出問題來。


上面是這兩個孩子參加考試的情況及:平均分91分

假如這兩個孩子不參加考試:

1、假設這個孩子的之前考的都是0分的情況下,總平均分變成了:40×91÷38=95.78

2、假設這兩個孩子的平均分是30分的情況下,總平均分變成了:(40×91-30×2)÷38=94.21

3、假設這兩個孩子的平均分是50分的情況下,總平均分變成了:(40×91-50×2)÷38=93.15

看到了嗎?在我說的這個情況下,這兩個孩子每一個個孩子都有能力影響1-2.5分的總平均分——事實上這次期末這兩個孩子的平均分大概是在30-40之間。也就就是說他們兩個人就影響到了全班平均近3分多。而這個班的平均分比第二名也就僅僅高了3分而已。

現在我們再看第二個班的情況,同理:如果這個班比第一個班再多兩個「學困生」,那麼這3分基本就可以「超額」完成目標了。

所以你看——一個尖子生就算是貢獻一個100分給班級,他對總分的影響遠遠不及一個學困生的影響力,學困生成績越低需要「填坑」的尖子生就越多……

我說的這個班運氣比較好,只有兩三個成績特別差一些的,其他班運氣差一些,成績差的只需要有四五個就可以在平均分上被拉開差距。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用「平均分」來判斷一個班的學習情況或者是一個班老師的水平顯然是不科學的!尤其是在一些不分班的學校里(通常這種學校都是按照成績進行「蛇形」分班,以最大程度保證每個班實力平衡),每個班都會有成績比較差的學生。經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一個班多一個少一個「差生」,對於平均分的影響還是很大的,尤其是當總平均分比較高的時候,這個差距就更加明顯了!

所以真的不能夠用平均分來說評價一個班在學習上到底是好還是差的!因為太不全面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lgwPX2wBUcHTFCnfeg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