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工作人員值班站崗
中房報記者 梁笑梅 | 北京報道
「我們這裡很多都是大型的社區,涉及幾千戶業主,不少小區是五六千戶的體量。還有一個特殊情況,我們這裡的韓國人比較多,給防疫工作帶來了較大挑戰。」
4月23日,北京首開望京物業服務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經理戴燕春,在接受中國房地產報(微信ID:china-crb)記者採訪時表示, 望京物業按照政府的要求嚴格進行測溫、登記等基本工作,對韓國人提供了一些溫馨提示,以中韓語對照的形式,讓這些韓國人了解到中國政府的要求,盡最大努力把韓國人等境外人口的管理和防疫工作做好。
資料顯示,望京地區生活著20萬韓國人。2月16日,韓國發現首例疫情,此後出現疫情大暴發。
以北京首開望京物業為首的望京物業聯盟黨支部,致力於解決物業服務難題,其中包括望京地區48家物業企業。這個組織通過黨建引領、組織覆蓋,建立每月一次的黨支部會議、黨支部約談制度,形成預防預警機制,提升物業治理的效能,完善區域統籌、互聯互動、共建共享的基層治理格局。
作為上述物業聯盟的理事長戴燕春,今年的工作非比尋常,為提升整個望京地區的物業治理效能而費盡心思,在他們公司的治理中,堅持黨建引領,始終和政府、居委會和街道辦事處保持密切的聯繫,首要工作是做好防疫工作的常態化。
中國房地產報:面對接下來的復工潮,你們的疫情防控工作怎麼開展?有哪些創新舉措可以和業界分享?
戴燕春:登記、測溫、消殺等常規動作是各個物業企業都會涉及。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的小區為了方便業主快速領走快遞,減少人員接觸,各地很多社區紛紛在門口設立了快遞架,來送貨的快遞員只需將物品放置在貨架上,業主即可自行取走。採用的「電解食鹽水」自製消毒液的方法,保障社區高頻消毒需求。與最初市面上最高可達900元每桶的消毒液價格相比,我們自製的消毒液僅為20多元每桶,大大減少了開支。我們在電梯裡面設置了「小腳丫」,要求每個電梯承載的人數不超過五位。此外,我們設置了一米線、測溫區和等候區,在小區內區分進入和出去的通道,避免因人流量大造成交叉感染。
工作人員進行消殺工作
中國房地產報:疫情防控期間,你們遇到了哪些挑戰,又是如何克服的?
戴燕春:挑戰肯定是存在的。在具體實施層面,物資緊缺、人員緊張、人口密度大、人員構成複雜等困難,加上天氣嚴寒的客觀環境給防疫帶來考驗。此外,還有物業收費工作後移,物業費、停車費 、租金的損失加上防疫專項費用增加,導致我們公司收入減少。我們的物業管理面積600多萬平方米,物業費每年達2億元,覆蓋93%人群。我們的解決方案是領導幹部下沉一線,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通過物業人員的共同努力,克服了這些困難。
中國房地產報:很多物業企業認為,此次疫情既有困難也是機遇,作為物業服務企業應如何抓住機遇,實現自身的更好發展?
戴燕春:對於物業企業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我們在艱辛中成長。第一、物業人員的辛勤付出,發揮了基層治理工作中的作用和價值,讓社會重新認識物業企業,我們的價值得以凸顯。第二、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改變。社區智能化建設的迫切性、重要性被更加關注,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要重視物業管理智能化、服務多樣化、收益多元化。第三、加速遠程辦公、在線辦公的進程。我們在內部管理上要進行疊代更新。未來我們公司將持續推進智慧社區平台全覆蓋,繼續擴大「智慧停車」規模,充分利用大數據處理、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疊代升級智能服務,提高物業管理效能、挖掘社區經濟潛能,奠定企業轉型升級基礎。
物業工作人員測體溫
中國房地產報:疫情過後,關於物業服務企業快速恢復發展,你有哪些好的意見和建議?
戴燕春:豐富智慧平台,把社區資源利用起來是物業企業的發展方向。據我們公司而言,探索「物業+網際網路」的創新業務模式,打造首開智慧社區。一方面跨行業與千方科技合作開展智慧停車業務,運用雲平台全面提升車場管理效能,另一方面自主研發創新型社區物業管理智慧服務平台——「首開物業」智慧社區平台,以物業管理服務為核心內容,以社區為基本服務單位,構築物業管理與社區業主的線上的互動交流和物業服務功能。利用首開物管APP提升傳統物業服務向精細化、專業化、智能化轉變,同時向業主開放首開益點通APP,在方便業主報修、報事等服務的基礎上,整合社區線上線下優質資源,服務業主出行、開展社區服務,布局智慧社區服務生態圈。
中國房地產報:今年你們公司的發展計劃,相比去年有哪些策略變化?
戴燕春:今年主要從兩個方面開展工作。對外服務,就是要加強智慧社區建設,提供高效便捷服務;對內服務,就是規範服務工作,理順工作流程。可以總結為六大聚焦。第一,聚焦黨建引領。第二,聚焦文化帶動。第三,聚焦智慧社區。第四,聚焦管理創新。第五,聚焦品牌品質。第六,聚焦精準服務。
中國房地產報:通過此次疫情,物業行業還有哪些進步空間,物業企業和行業怎麼做會更好?
戴燕春:第一,物業企業要進行轉型,建設智能化管理社區。對社區資源合理利用,在政策的加持下,開展業主需要的服務,促進可持續發展。第二,提高物業從業人員素質。一直以來,物業行業是勞動密集型行業,從業人員的文化程度不高,人才匱乏。未來物業企業要提升從業人員的素質,提高技術水平去適應新科技。第三,提升內部管理水平。改變管理模式,讓物業企業真正市場化運營。第四,物業行業要健康成長,需要政策的支持。只有物業企業存活下來,才能更好為業主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