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故賠保額的重疾險真有那麼坑?真相扎心了

2019-08-14   大白讀保

大白周末逛快手,翻到一個吐槽視頻。

矛頭直指帶身故責任的重疾險。

觀點很有代表性,大白忍不住更文一波。

因為它錯到離譜,點贊竟然還有3700多。

觀點是這樣的:

線下業務員推銷的重疾險。

通常是主險+附加險。

主險是壽險,人沒了,賠錢。

附加險一般是重疾險,得大病了,賠錢。

這種產品不能買。

因為有一個大坑。

重疾、身故只能賠一個。

而大部分人其實是病死的,也就是先生病、後身故。

買了帶身故責任的重疾險,最多拿到一份賠償。

那主險壽險,就等於白買了。

而拿同樣的預算,去單獨買重疾險和一份定期壽險。

生病了,能拿一次賠償。

之後身故了,還能再拿一份賠償。

更划算。

……

對於一些預算緊張的朋友,大白個人也建議過他們用「消費型重疾險+定期壽險」去替代「身故賠保額」的重疾險。

但這不妨礙我認為視頻的觀點是錯的。

當然不是為了自己打自己臉。

01

視頻的觀點錯在哪?

我這麼說,原因有幾個:

1、不能預判風險

國際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發表過一篇論文,分析了近30年來中國居民死亡的十大原因。


圖片來源:網易數讀


如視頻所說,大部分中國人確實是「病死」的。

但死於「道路交通傷害」也為數不少,比肝癌少,但比胃癌多。

你沒法預判我們會先碰到哪類風險?是疾病,或是意外?

更沒法推測,什麼時候會遇到這些風險?

如果這些你都能猜到,那也用不著買保險了。可以去算命了。

所以,以大部分人是病死的,來反推「重疾、身故只能賠一項」的重疾險就有坑,這個引導很過分。

統計數字再精確,個體更關心的,還是自己會遭遇什麼。

2、算道數學題,告訴你買哪個更划算!

而身故賠保額的重疾險。

相比重疾險、定期壽險分開買。

究竟哪個更值得考慮。

一關乎保費預算。

二關乎機率。

讓我們試著來解下這道算數題。

帶身故 PK 不帶身故,誰划算?

那我們就用健康保2.0和達爾文超越者來做下對比。

其中,健康保2.0身故是退保費,達爾文超越者是賠保額。



可以看到,身故賠保額的重疾險,雖然身故、重疾只賠其一。

但確定性非常強,保終身的情況下,總能拿到賠償。

情況1:

得重大疾病了,賠50萬;

情況2:

保費還沒交多久,就突發意外身故了,也賠50萬;

情況3:

一輩子,既沒生病,也沒遭遇意外,最後自然死亡。保險公司也賠50萬。

很有安全感。

而比買身故賠保額重疾險,確定性更強的是:

「終身重疾險」+「終身壽險」。

因為是兩份合同,理賠互不影響。

無論是先生病,還是先身故,都拿得到50萬理賠金。

要是先生病、後身故,那就是100萬的賠償,比單獨買「身故返保額」多賠50萬。

但更全面的保障,對應是更貴的保費。

畢竟人總會死亡。

這等於就是一個確定的風險,只是發生時間早晚的問題。

保險公司不是慈善公司,自然不會在價格上讓步。

而正是終身壽險貴。

大家才會想著用「定期壽險」去替代。

若對應一個完整的替代組合,剩下的重疾險,會面臨兩種選擇:是保到70歲還是終身?

從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到。

方案1:

「健康保2.0,保終身」+「擎天柱3號,保到70歲」,一年總保費是6419.14+1320=7739.14。

方案2:

如果健康保2.0、擎天柱3號都選保到70歲,那交的錢更少:3539.94+1320=4859.94。

方案3:

單獨買「達爾文超越者,保終身」,每年需要花費8405塊,比方案1、方案2都要貴。

但是,方案1、方案2並非十全十美。

相比「身故賠保額」的重疾險,一步到位保到終身。

方案1犧牲了70歲後的身故保障。目前人均壽命76歲。

當然了,70歲身故對家庭經濟的衝擊不大。沒太大必要配定壽。

方案2則同時犧牲了70歲後的重疾保障和身故保障。

從疾病發生率看,無論是6種最高發的重大疾病,還是25種高發的重大疾病,70歲之後發生的機率比其他年齡段都要高,男女一樣。



圖片來源:和訊網


這就導致,在賠付上,方案1、方案2就不如方案3那麼確定。

有可能賠50萬。

也有機會拿到比50萬更多的賠償。

但同時存在一分錢都拿不到的情況(定壽、重疾險都保到70歲,70歲後就啥都賠不到)。

這也是大白批評開頭提到的視頻存在誤導的原因。

要實現視頻所說,先得重疾、之後身故,然後拿到兩份賠償,只有重疾險、壽險都保終身時,才會100%發生。

但對應得多付出40%的保費。

至少這點得提醒下。

不能瞎說。

大白小結

為了奪人眼球。

關於保險,偏激的說法越來越多。

請大家擦亮眼睛、辯證地看。

現在獲取信息的渠道很多。

要核實一個觀點是否準確、公正。

很簡單。

多看、多聽就行。

關係自己的錢包,偷不得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