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歲就去世的詹姆斯·迪恩憑藉這部電影成為美國文化偶像

2019-09-21   劉肥燕

美國《男人》、《傳記》等媒體曾聯合評選出美國十大文化偶像,除了約翰·甘迺迪、瑪麗蓮·夢露和海明威等家喻戶曉的名人,詹姆斯·迪恩也位居榜上,他只活了24年,只主演過三部電影,卻依靠《無因的反叛》影響了美國一代年輕人的審美。

《無因的反叛》拍攝於1955年,講的是三個被家庭拒絕的年輕人吉姆、朱迪和柏拉圖一天的遭遇。

電影以吉姆醉酒的鏡頭開場,他趴在地上,手裡攥著一隻玩具猴子,蜷縮起身體,無聊而無助,隨著警報聲,場景轉到警察局,吉姆見到了在大街上遊蕩被捕的朱迪、射殺小動物的柏拉圖,好心的警官分別叫來他們的家人保釋。

早晨,因為打架多次轉學的吉姆進入道生中學,剛進校門就被以巴茲為首的混混們嘲笑,其中還有朱迪。他去天文館上課,興起學牛叫,沒想到激怒了巴茲,下課後,想套近乎的柏拉圖過來警告吉姆有麻煩了。果然,巴茲等人圍在吉姆的車子跟前挑釁,無法逃避的吉姆不得不下去溝通,兩人用小刀單挑,巴茲輸了,不甘心的他放話叫吉姆玩懸崖飛車。

晚上,吉姆開車來懸崖邊赴約,那裡早已聚集了許多人,包括朱迪、柏拉圖。朱迪當裁判,吉姆和巴茲開車一路奔向懸崖,快到終點前,吉姆及時地剎車跳車,自大的巴茲卻因袖扣掛住把手,沒辦法脫身,連人帶車掉入懸崖殞命。

其他人一鬨而散。吉姆將受驚的朱迪送回家,並和柏拉圖告別,他回家後向父母坦白了所作所為,要求自首,沒想到家裡炒作一團。吉姆憤而離家,轉了一圈後遇見朱迪,兩人便去了天文館旁一棟廢棄的宅院裡,之後口袋裡裝著槍的柏拉圖來找吉姆,三個青年在裡面盡情玩鬧了一通,家人們急得紛紛報警。門外,為巴茲報仇的同夥們也尋來了……

《無因的反叛》誕生的時期正好是「垮掉的一代」正風行的年代,男主角吉姆和小說《麥田裡的守望者》一樣沒有目標,在厭世的外表下渴望著愛與認同,片中多次出現的嚎叫聲和「垮掉派詩人」金斯堡的名作《嚎叫》形成呼應,父性缺失和同性情誼更是此類題材的標配。吉姆的父親是個害怕老婆,唯唯諾諾的男人,對於想要從男孩成長為男子漢的吉姆來說,是沒有榜樣的;朱迪的父親討厭女兒和他親近,導致缺愛的朱迪通過交男朋友獲取慰藉;柏拉圖父母都不在身邊,孤單的他一旦抓住一點點溫暖就不會放手。片中直接讓約翰改名柏拉圖,明示著他和吉姆的友誼多了依戀和曖昧色彩,三人相互依偎的畫面是殘酷青春里的一抹亮色。

影片那種叛逆迷茫的調子影響了後來的許多電影,比如新浪潮電影里的「三人行」,《我私人的愛荷華》、《怒火青春》都有其影子,內地電影里,婁燁的《周末情人》勉強算一個吧。

仿佛一代人的情緒都反映在詹姆斯·迪恩那張俊俏的臉蛋上,獨處時,他痛苦,他孤獨,他脆弱,他恐懼,他暗暗哭泣,人群中,他叼著煙,額頭露出玩世不恭的褶子,拼了命地逞強,雖然明知虛無。迪恩塑造了本心不壞,可永遠在做錯事的壞男孩形象,他身上惹人憐愛的孩子氣,故作老練的認真架勢和因疏離散發的神秘氣息都讓觀眾著迷。

《無因的反叛》里迪恩的造型已成時尚經典。一頭凌亂的髮型顯示出漫不經心的風味,紅色夾克,短T恤,牛仔褲加靴子,你可以在《計程車司機》里看到同類裝束。T恤在上世紀50年代之前的美國被認為是內衣,但馬龍·白蘭度在《慾望號街車》一穿後,成為性感符號,迪恩的白T恤不緊身但貼身,妖嬈中不失帥氣,最適合那些搖滾主唱們展現身材。

娜塔莉·伍德扮演女主角朱迪,是一個輾轉在不同男友之間尋找安全感的女孩,她是吉姆進行反抗的主要推動力之一。娜塔莉在片中的造型美麗,復古,褐色卷髮,橙色紗巾,經常以短裙示人,兼具青春活力和成熟優雅。

薩爾·米涅奧飾演柏拉圖,從軟弱的小孩變成殺人兇手,最壓抑最膽小的人最容易被煽動,也最出格,好像《死亡詩社》里尼爾。柏拉圖腳穿不同顏色襪子的情節也讓筆者想起了《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里松子露出腳趾的作家男友,那雙襪子仿佛他們的命運。

詭異的是,《無因的反叛》的三位主演都沒有過上平靜的晚年。1955年9月,在影片還未公映前,痴迷賽車的詹姆斯·迪恩在公路上超速駕駛,意外撞車,車毀人亡。

1976年,阿米·米涅奧在演出結束後的回家路上,被搶劫殺害。

1981年,娜塔莉·伍德在丈夫及朋友乘遊艇去島上遊玩,途中發生爭吵,結果娜塔莉溺水而亡。

好萊塢從來不缺離奇故事,這些都讓《無因的反叛》更加具有傳奇性,因為它具備那個時代流行起來的所有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