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15個省、市和自治區的20項考古發現經過激烈的角逐,最終產生了2020年度全國考古十大新發現的名單:#2020年度全國考古十大新發現#
01 貴州貴安新區招果洞遺址
這個遺址所處的時代特別重要,距今4萬~1萬年前,恰好是舊、新石器時代的過渡階段,對研究現代人類起源的重要意義毋庸置疑。何況遺址中還發現了距今1.2萬年的較為完整的人類骨骼和迄今為止最早的磨製石器。據彙報者講通過對人骨的體質人類學研究,認為他還是個左撇子。招果洞內超過8米的文化堆積,揭示出長達4萬年的歷史,確實令人震撼。
02 浙江寧波餘姚井頭山遺址
該遺址文化層形成年代距今8000至8300年,在河姆渡史前文化基礎上,把寧波人文起源歷史向前推進了1000餘年。2013年,餘姚市三七市鎮三七市村在某廠區用地勘鑽中,發現地下深埋大量海生貝殼、動物骨頭和陶器陶片等遺物,後經考古專家初步確認為史前人類活動遺址。
03 河南鞏義雙槐樹遺址
雙槐樹遺址是一處距今5300年前後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遺址。發現有仰韶文化中晚階段三重大型環壕、具有最早瓮城結構的圍牆、封閉式排狀布局的大型中心居址、大型夯土基址、採用版築法夯築而成的大型連片塊狀夯土遺蹟、3處共1700餘座經過嚴格規劃的大型公共墓地、3處夯土祭祀台遺蹟、圍繞中心夯土祭台周邊的大型墓葬、與重要人物居住的大型建築融合的用9個陶罐模擬的北斗九星天文遺蹟、與絲綢起源有重要關聯的最早家蠶牙雕藝術品、20多處人祭或動物祭的禮祀遺蹟以及制陶作坊區、儲水區、道路系統等,並出土了一大批仰韶文化時期豐富的文化遺物。
04 河南淮陽時莊遺址
河洛古國」新發現了4300平方米夯土建築群基址、大型院落布局,已初具中國早期宮室建築的特徵,開古代大型宮殿式建築形制之先河,堪稱中國最早的「宮殿」。
05 河南伊川徐陽墓地
伊川徐陽墓地是2600多年前從中國西北遷往洛陽伊川的陸渾戎墓葬群,也是中原地區考古發現的首個戎人遺存,進一步印證了2600多年前陸渾戎遷徙、融合的歷史,對探索中華文明形成過程中的民族融合與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06 西藏札達桑達隆果墓地
因墓葬形制及出土遺物體現出了獨特的考古學文化特徵,被國家文物局納入「考古中國」項目,予以重點文物保護專項資金支持。
07 江蘇徐州土山二號墓
土山二號墓是目前國內已發現保存最為完好、文化內涵最為豐富的東漢時期諸侯王陵,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墓葬封土中發現以官印為主的封泥達4500餘方,表現出較為完備的西漢楚國官署體系,具有極為重要的學術意義。
08 陝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國大墓
是墓室天井上方的土房子,這也是這個項目最吸引眼球的地方,畢竟高古的建築長啥樣,直接的文物資料太少了。另外就是它所反映的事死如事生的理念,比如去年最新發掘的面積最大的中兆村的這座,如果將它和天井及繪製在墓道內的建築壁畫結合在一起看,就會發現這其實這些土坯砌出的房子,應該不單單是一座房子,而是一組建築的一部分,共同構成了一座黃泉世界裡的三進院落。
09 青海都蘭熱水墓群2018血渭一號墓
是一座木石結構的多室墓,考古出土了大量的金銀器、銅器、絲織品、皮革等珍貴遺物,是青藏高原發現的結構最完整、布局最清晰的高等級墓葬。
10 吉林圖們磨盤村山城遺址
原名城子山山城,坐落于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圖們市,該城南高北低,城牆沿山脊、山腹修築,平面呈闊葉狀,周長4549米。根據城內採集到的「南京路勾當公事之印」等帶文字遺物,學界普遍認為該城應為東夏國時期城址。
從1990年開始,「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已經走過整整30個年頭,這個評選以其含金量高聞名於世,所以素有考古界的「奧斯卡」之稱。從30年總榜來看,河南以總數49項穩居第一梯隊,緊跟著的是陝西27項、江蘇22項、山東19項、浙江19項。
考古學的有趣之處在於,它是一門「殘缺」的學科。它永遠只能基於發掘出來的文物,進行有限地推測。可人類歷史那麼長,能有幸保存下來的,可能只是滄海一粟。所以,考古學只能說是無限接近歷史的真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kuVy0HgBDlXMa8eq_gX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