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污水被倒進太平洋,作為日本鄰國的中國還能不能愉快地吃海鮮?

2021-04-13     山東中公自考

原標題:核污水被倒進太平洋,作為日本鄰國的中國還能不能愉快地吃海鮮?

最近幾天,日本政府打算向太平洋排放123萬噸核廢水的消息,遭到世界各國尤其是周邊各國的譴責。德國海洋研究機構判斷說,核污水入海57天可污染大半個太平洋。如此多的核污水如果真被倒進太平洋,作為日本鄰國的中國還能不能愉快地吃海鮮?

日本福島縣漁業聯合會在2021年2月22日發表聲明,他們在福島附近捕獲的魚類中,檢測出其放射性銫的含量居然超標了5倍之多。當時日本一條漁船在對捕獲的魚類中進行檢測時,發現魚體內的放射性銫為每千克500貝克勒爾,而正常情況下的標準是不高於每千克100貝克勒爾。這也意味著福島附近的海域已經遭到了嚴重的核污染。而且這些魚的捕獲地點是離福島縣新地町約8.8公里處捕獲的。如果日本政府這次讓東電把核廢水排入大海,那日本及離福島近的海鮮肯定是不能吃了。

排入太平洋的核廢水會流到哪裡?

先說流向。日本東海岸有日本暖流,它會源源不斷把日本排泄的污水匯入北太平洋暖流,洋流會帶著污水在整個北太平洋循環,沿岸國家和地區有十餘個,不算中國,人口就已經是10億量級的。而且,核廢水會順著洋流在北太平洋繞一圈,最後也會到達我國台灣地區附近。

會對海洋生物和人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1. 稀釋以後的放射性劑量確實可以很低,確實可以「達到飲用水的限定值」。但放射性物質不是那種在討論毒性時必須討論劑量的物質,而是有一點就多了一點毒性,哪怕一個原子也是有毒性。

2. 放射性物質有一些半衰期很長,有一點就是一點,排出來一點就多一點。

3. 生物富集到魚類以及人吃了魚之後,短期內並不會有任何問題,但因為增加了輻射的本底值,尤其是在體內的伽瑪衰變,是會增加突變和變異的幾率的,簡單的說比如癌症幾率。

4. 環境本身是有輻射的本底值的,比如大理石等礦物,這是自然環境的本徵值。但人為增加這個輻射劑量是不負責任,不道德的。

5. 口子一開,人類沒有回頭的路。

日本排放核廢水的第一受害者是日本沿海居民,第二受害者是朝韓東部沿海居民,第三受害者是加拿大和美國西海岸居民,按照洋流的方向,被污染的海水要經過太平洋環流一圈才會回到中國這邊來,而那時核污染已經被極盡稀釋,與天然輻射無差異,對中國不會造成太壞的影響。而美、加、韓、朝、日幾國就不一樣了,因為廢水可能在海洋中以團簇化的狀態移動,所以未來一定會有人因此受害,吸食核污染的後果包括癌症、白血病等等,只是現在還不知道會落到哪個自然人頭上,所以我們現在所有的呼籲都是為了這幾國民眾的健康而為。

當核廢水順著洋流走向全球,全世界漁業都會受到影響

對我們國家來說,很難獨善其身。當核廢水順著洋流走向全球,全世界漁業都會受到影響。雖然很多人認為洋流走向,中國海域受的影響很小,但是要知道,環太平洋是我國遠洋漁船前往的主要漁場,最近五六年我國遠洋漁獲總量都維持在200萬噸左右,幾乎三分之二都是在環太平洋捕撈的。可見,整個太平洋的安全,與我國漁業息息相關。

未來淡水會嚴重商品化,會與石油一樣成為戰略資源。日本核廢水直排入海,提醒我們必須大力興修水利,全力保障淡水資源安全。而且可怕的是,日本可能把核廢水排放當做一項「持續性」工作,排放時間可能長達三十年。如果日本開了這個先河,以後就會有無數噸廢水垃圾流入大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0BfjyngBrsvY2_UudBA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