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舊時小上海」!大山深處的小眾古鎮,有著未經雕琢的美

2019-10-11     帶著喵旅行2019

相對於人間天堂杭州西湖、海天佛國舟山普陀等地,偏安於浙西南深處的麗水遂昌,是浙江境內一個太過於低調的地方。但或許因為這一點,才使得王村口古鎮如此古樸和神秘。

圖源@遂昌旅遊

斑駁的牆壁、黑黑的瓦當、高高的馬頭牆……沿著烏溪江,來到遂昌王村口古鎮,一種歷史滄桑感隨之而來。眼前山水清明,群峰淡遠,一座廊橋紅旗飄揚,橫跨江面,連通兩岸人家。

@章建輝/攝

鳥瞰王村口全貌,景象變幻萬千。它青山綠水環繞,民風淳樸,充滿未經雕琢的美。晨間,薄霧似紗,山環水轉;傍晚,夕陽斜照,風景旖旎。人處其間,恍如世外桃源,不知是人在畫中游,還是畫在心中移。

隨處可見的青磚黑瓦

舊時深山裡,因水而生的 「小上海」



@藍方賢/攝

漫步在王村口,橫跨鎮兩岸的烏溪江讓古鎮增添了幾分色彩。高低明顯的坡度造就了上下梯田和中間黑瓦黃牆的民居,是少有的保存較完好的能代表遂昌農居的村落。

圖源@遂昌旅遊

王村口鎮歷史悠久,底蘊深厚,自清代康熙年起就成為浙西南重要的交通要塞。人來人往,小鎮繁榮,正因為如此,這裡也被稱之為「小上海」。

遂昌旅遊@老去的十八/攝

一系列明清建築沿江而建,馬頭牆錯落有致,連綿成片,目前遺存的橋東、橋西古街仍保留了明清時期的街區風貌……這些建築依偎在烏溪江畔,見證了王村口在明清時期繁華的水運文化和碼頭文化。

@吳立勤/攝

與那些商業氣息濃的古鎮不同,本地的村民就生活在這些老屋中,老人在自家門口小憩,孩子們放學回家在卵石小路上奔跑,婦女們在溪畔洗衣。在古鎮中遊走,經常一不留神就會回到舊時光,回到一段塵封已久卻依然動人的歲月。

灑滿熱血的紅色故土

跨越歷史,尋訪「浙江井岡山」



@夏曉芳/攝

被譽為「浙江井岡山」的王村口鎮,有著濃郁的紅色文化氛圍。上世紀三十年代,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兩度襲取王村口,在此開展了革命活動。

1935年劉英、粟裕將軍率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進入浙江開展游擊戰爭,千里轉戰,歷經艱難,將王村口作為師部駐地,創建浙西南遊擊根據地,從此站穩腳跟,發展壯大,掀起革命高潮,有力地支援了鄰近游擊區的鬥爭,從戰略上策應了中央主力紅軍長征。

@章建輝/攝

雖然昔日革命的慘烈已經離我們遠去,但今日呈現在遊人面前的王村口被賦予了壯美的「紅色」意義。

遂昌旅遊@老去的十八/攝

王村口鎮月光山上,豎立著粟裕將軍的紀念碑,站在這裡,或許才能真正感受到「魚水相依深情在,浩氣長存月光峰」。

圖源@遂昌旅遊

始建於清乾隆年間的蔡相廟,四壁仍布滿描繪當年革命歷程的壁畫和文字,一排排紅色桌椅,記錄著往昔。



挺進師紀念館里,陳舊的展品、黑白的相片、觸動內心的文字……無不向我們訴說著當年革命的每一幕。

@章建輝/攝

由王村口中學升級改造而成的愛國教育基地里,布滿紅色印記,寓教於樂,讓「挺進精神」代代相傳。



圖源@遂昌旅遊

這些革命歷史遺存,造就了如今一方熱血之土、一處戰鬥之地。紅軍英勇奮戰的故事依然口耳相傳於古鎮大地,成為王村口鎮獨特的風情與味道,更為古鎮的歷史添上了濃重的一筆。

在詩意的鄉間行走

與歷史人文之美不期而遇



圖源@遂昌旅遊

走進王村口,就猶如打開了一隻古老又精美的木質首飾盒,總會帶給人驚喜。

圖源@遂昌旅遊

每年的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小鎮都會舉辦媽祖廟會。媽祖信仰在福建沿海由來已久,當年許多福建人來王村口做生意,並在此定居。

@劉智寧/攝


鄉民們期盼年年風調雨順、平安吉祥,在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建造了媽祖廟,也就是現在的天后宮。又因農曆三月二十三日為媽祖的生日,古鎮人民便在每年的這一天舉行盛大慶典,稱之為三月會,這一習俗至今在王村口已經沿襲了兩百多年。

圖源@遂昌旅遊

隨著歷史的變遷,所有的繁華過往都已經隨時間慢慢沉澱。現如今的王村口小鎮,沒有了當初的戰火紛飛,更多的是一種恬淡、安寧的舒適。

遂昌旅遊@老去的十八/攝

@曹志舟/攝

1935文旅街區,沿街店鋪里依舊可見棕藝(蓑衣)、打鐵、竹篾編織、做布鞋、彈棉花等傳統手工藝。

@章建輝/攝

圖源@遂昌旅遊

夕陽的餘暉落在宏濟橋上,河灘的木架上曬滿了鹹菜和番薯干,村民們忙碌著收拾屋子,廚房的灶火里熏出了好聞的飯菜香……任憑風吹雨打,四季變換,王村口也永遠篤悠悠、淡淡然。

出行攻略

交通信息:麗水市遂昌縣王村口鎮,距離遂昌縣城60公里,從縣城自駕車或者乘公共汽車一個小時即可到達

美食店推薦:永明土雞館、花宴美食、牛頭宴、獨門佳釀、蜂王酒家、紅軍飯店

周邊景點:紅軍古道、獨山古寨、大柯村、千佛山景區、焦灘魚頭、南尖岩景區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kW0nu20BMH2_cNUgyNq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