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數量眾多的舞馬從何而來?又是如何管理的?

2020-08-30   左岸楓

原標題:唐代數量眾多的舞馬從何而來?又是如何管理的?

唐代宰相張說的詩中曾記錄下唐代舞馬的盛況,《舞馬千秋萬歲樂府詞》中提到「聖王至德與天齊,天馬來儀自海西。腕足齊行拜兩膝,繁驕不進蹈千蹄。髤髵奮鬣時蹲踏,鼓怒驤身忽上躋。更有銜杯終宴曲,垂頭掉尾醉如泥。」

舞馬雄健的姿態與大唐盛世的晚宴形成了鮮明的映襯,象徵著大唐的輝煌與繁盛。

透過這首來自盛唐的詩歌,我們可以看出當時舞馬在唐代流行的盛況,並且舞馬已經成為了當時貴族之間重要的娛樂活動之一。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曹植所撰寫的獻文帝馬表中就有記載,對於舞馬的要求「形法應圖,善持頭尾」。由此我們便足以見得,舞馬在中國宮廷的歷史之中存在已久,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便已然出現。

那麼舞馬究竟是什麼呢?從字面上的意思來看就是讓馬舞動起來,實際上它就類似於今天的馬術比賽,但是它的出發點是為了迎合宮中貴族的娛樂需求,它是一種僅存在於宮廷之中的娛樂表演

舞馬我們可以類比的把它看作舞女,舞馬與宮中的舞女一樣,在經過專業訓練被盛裝打扮之後,伴隨著特有的樂曲舞台之上翩翩起舞。

舞馬雄健的身姿與獨特的舞步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成為當時宮廷貴族們備受歡迎的娛樂項目,能否觀看舞馬表演也成為當時身份地位的象徵。

後宮舞馬的「選秀」之路

我們知道古代皇帝挑選妃子要經歷重重的選秀進行選拔,對妃子的家世、出身、相貌、舉止修養都要進行多方位的考察,優勝者才能最後進入後宮。

唐代對於舞馬的選擇也非常的嚴苛,同樣是要進入宮廷之中為貴族們娛樂和服務的舞馬也要經歷著詳細嚴苛的選秀之路。

唐代宮廷

1、選秀第一關:出生門第淘汰賽

由於舞馬需要有較好的體能,所以中原土生土長的馬匹相較於西域自出生以來便奔跑在廣袤無垠的草地與沙漠之中的馬匹來說,體力自然不及。

所以在挑選舞馬時的第一關,就是篩選掉中原土馬血統的馬匹。

西域廣袤的疆土和人煙稀少的自然環境給了馬匹更好的鍛鍊空間和生長環境,再加之西域民族本有的游牧民族的特色,讓他們在訓練和挑選培養馬匹時有著更加恰當的方法和手段,經由他們訓練出的血統純正的西域馬匹是舞馬良好選擇。

2、選秀第二關:顏值淘汰賽

但凡是在宮中服侍貴族的一切事物,對於他的顏值都有較高的要求。上至妃嬪宮女,下至一草一木但凡是在宮廷之物,必然是要精妙絕倫,令人賞心悅目的。

所以對於服務與貴族階級的舞馬來說,他們的顏值比普通的宮廷用馬有著更高的要求和標準。

3、選秀第三關:身材淘汰賽

既然舞馬是需要馬匹來跳舞,那麼自然對於馬的形體和身材的要求就很高。舞馬的身材不能過瘦或過胖,肌肉線條要明顯,馬腿要修長,馬毛要柔順飄逸。

符合這些形體要求的馬匹才能夠成為舞馬的一員。經過這三層的重重選拔,最後優勝的馬匹將會被送進宮中,悉心調教,培養成為一匹優秀的舞馬供王公貴族賞玩。

唐代舞馬出自何處?

唐代舞馬的數量之多與規模之盛,達到了我國古代以來歷朝歷代的頂峰,在如此嚴格的舞馬選拔標準之下,和中原地區良駒匱乏的情況之下竟然還能誕生如此大規模的舞馬,那麼如此多的舞馬是從哪裡來的呢?

1、西域各國的進貢

在舞馬的選秀標準中我們已經提到過,舞馬的出身血統要求是純正的西域血統,因為中原的土馬往往不像西域的馬匹那樣靈動矯健。所以西域各個小國的統治者們就抓住了中原統治者的喜好,積極大量的進貢西域寶馬來討好中原皇帝。

唐代最為著名的舞馬「青海馬」就是產於新疆的吐谷渾,吐谷渾自古以來就是中原舞馬的主要進貢國。

在南北朝時期,史料便有記載,大批的舞馬由吐谷渾進貢入中原。《宋書吐谷渾傳》中也有記載「大明五年,拾寅遣使獻善舞馬、四角羊。」

吐谷渾一個西域的偏遠小國,因為舞馬外交成為了當時備受中原統治者青睞與信任的國家。

在吐谷渾尚未成為最主要的舞馬輸出國之前,舞馬多產自於西域的大宛,我們如今耳熟能詳的汗血寶馬,就是當時大宛良駒的代表。

汗血寶馬

但是自南北朝之後,隨著吐谷渾的興起和吐谷渾統治者刻意的舞馬外交吐谷渾逐漸代替了大宛,成為了為唐代輸送舞馬的主要力量。

2、唐代對西域作戰的戰利品

除了西域各國對於中原地區的主動進貢之外,唐代舞馬的另一個最主要來源就是唐代對外戰爭之後的戰利品。

貞觀之治下的盛世大唐不管是軍事力量還是財政實力都達到了巔峰狀態,在這種狀態之下,統治者的野心開始膨脹,對外戰爭自然必不可少。

自貞觀二年之後,唐代的統治者為了征服西域邊地,便開始不停的對西北地區發動戰爭。大唐憑藉著它雄厚的軍事實力,在對外戰爭中屢戰屢勝,獲得了大量的戰利品。

在這些戰利品之中,西域最盛產的馬匹自然也成為了唐代統治者主要的掠奪對象。

越是勝利,統治者的野心就會越大,於是唐代統治者將下一個征伐對象定為舞馬盛產的寶地吐谷渾。吐谷渾此前一直保持著與中原兩不相犯的和平態勢,但是吐谷渾萬萬沒有想到,唐代統治者會以吐谷渾范邊這種莫須有的罪名作為為藉口發動戰爭。

實際上唐代統治者對吐谷渾發動戰爭的真正目的就是掠奪吐谷渾的寶馬「青海馬」。

吐谷渾只是一個西域小國,一直以來他們所賴以生存的就是馬匹的販賣,在軍事力量上與唐代形成了巨大的差異懸殊,所以這場戰爭唐王朝贏得不費吹灰之力。

唐王朝的軍隊大獲全勝,繳獲了大量的青海馬作為戰利品,但是唐王朝的統治者總覺得意猶未盡,過了沒有多久,唐王朝就發動了第二次戰爭,唐王朝陳兵六路討伐吐谷渾。

據史料記載,「貞觀九年,李靖及吐谷渾戰,敗之。」這一次吐谷渾毫無招架之力,於是舉國投降,從此淪為了唐代的附屬國,吐谷渾的青海馬也就成為了唐代統治者可任意調配的馬匹。

唐王朝對吐谷渾的戰爭可謂是殺雞儆猴,西域各國都看到了唐王朝的強大,他們害怕自己淪落為吐谷渾一樣的下場,於是紛紛向唐王朝投以最大的誠意與唐王朝建立友好的外交關係,並且派使者年年入貢。

唐朝皇帝

唐王朝統治者最喜愛的西域寶馬也成為了西域各國進貢的最主要貢品。

隨著大量西域寶馬的引進,唐王朝本土的中原馬匹與西域馬匹之間進行結合,這樣一來中原本土馬匹的質量在一點點的進步。

不僅如此伴隨著馬匹而來的,還有西域各國優秀的馴馬師,在他們的培養和訓練之下馬匹的質量更加上等。

3、正當手段,直接購買

雖說唐王朝為了掠奪寶馬,運用了戰爭這種不正當的掠奪手段,但是唐王朝還是會通過一些正當的手段來獲取寶馬。

絲綢之路

自漢代以來,絲綢之路的開通為中原與西域各國的貿易往來與聯繫提供了便利,所以唐朝的統治者們也可以通過絲綢之路向西域各國直接購買寶馬,西域的販馬商人在絲綢之路上設立賣點,唐朝的購買者會通過恰當的交易手段從他們手中購買優良的寶馬。

唐代舞馬的管理機構

面對著如此大規模數量的舞馬,唐王朝在宮中是如何管理和馴養舞馬的呢?

唐代為舞馬特別設立了一個管理機構,這個設於宮中的監管馴養機構被稱為內閒廄。對於內閒廄書中的記載較少,但是我們能從史料的記載中依稀窺得內閒舊的發展過程與官職體系。

1、唐朝初年閒廄的設立

唐朝初年宮內就已設有六個閒廄專門培育御馬,但是由於當時宮中的馬匹數量較少,所以閒廄中的官職設立較為簡單,當時閒廄被稱為尚乘局,尚乘局內官職的設立較為簡單,不過奉御二人和直長等十人。

馬廄

其中的官員也只需要訓練和喂養御馬,對於官員其他的要求較少。

2、唐中期舞馬管理機構的完善

隨著唐代中期舞馬的數量越來越多,朝廷需要設立詳細明確的官職來管理舞馬。所以在唐玄宗時期內閒廄正式以管理機構的名義出現,並且朝廷設立里專門的閒廄使來官吏統籌整個內閒廄。

內閒廄的官員數量也增多,官職的設立和分工也逐步完善和細化。

通過史料的記載,我們可以初步看出,在官員的設置上,閒廄使下設司庫、奉乘、司廩三個職位,分別管理舞馬的數量,舞馬的訓練和日常生活所需,以及舞馬的喂養。

奉乘之下,又設立四個官職:獸醫、習馭、章閒、典事。其中習馭是舞馬訓練的核心官職,習馭一般都是有著豐厚馴馬經驗的西域馴馬師,為舞馬編排舞蹈選配音樂都是由習馭直接負責和執行。

總 結

唐代舞馬的馬匹來源雖然多樣,但是最終能通過層層的選秀成為為皇室表演的舞馬中的一員的馬匹,大部分都出自西域。

由於舞馬之風在唐代的盛行,唐代統治者為了尋找到優秀的舞馬,而不惜通過各種手段來獲得西域寶馬,舞馬的興起帶來的暗流涌動也成為了唐代鮮為人知的時代特色。

而對於舞馬的管理,唐代也在總結了歷朝歷代管理機構的經驗之上,完善和建設了一個完整的舞馬管理系統,這樣一個管理機構的建立,為舞馬在唐代的傳承與發展提供了更加良好的制度保障。

參考文獻:

1、《南史》

2、《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