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分享我的鶴崗自駕之旅。在邊陲小鎮蘿北停留幾日後,經寶泉嶺到鶴崗,一路風光無限。
由於是自駕,格外關心停車場,匆忙中選擇了這家鶴礦賓館,有一個停車位充足的大院子。賓館門前有一棵挺拔俊秀的迎客松,這傢伙可是來歷不凡,這株迎客松栽種於偽康德9年(1942年), 系由日本移植而來。這座賓館還有個奇怪的別稱「457」,,賓館前身為1941年偽滿政府建立的「日本會館」,1949年9月改為鶴崗礦務局招待所,由於當時電話較少,電話號碼位數也較短,那時招待所的電話號碼為457,為了便於稱呼和管理,便將457作為了賓館的代號。是不是很有意思?
賓館前台美女看到我對賓館的歷史很感興趣,熱情地帶我來到賓館大堂兩側的「鶴崗歷史文化長廊」,這裡是個縮小版的「博物館」,徜徉其中,悠久的鶴崗歷史一覽無餘。我會戲稱這家賓館是「最有文化的賓館」,當然,也是住著最累的賓館,有那麼的人文歷史等待你去了解。如果你來鶴礦賓館,記得逛一下這個「鶴崗歷史文化長廊」,多多了解一下美麗的家鄉。
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鶴崗地區最古老的民族。文獻記載,居住在鶴崗地區最古老的民族是肅慎。公元前2249年,分布在黑龍江東部地區的肅慎先民派使者前往中原地區,向華夏部落大聯盟的首領帝舜進獻弓矢。公元前1711年,肅慎先民派使者向商王湯進獻弓矢,建立了從屬關係。公元前1066年,肅慎使者再次前往中原地區,向周武王進獻楛矢石砮,周武王把楛矢石砮分贈給諸侯珍藏。到公元前533年,周王朝就明確地把肅慎之地列入周朝版圖。
到西漢後期,肅慎後裔被稱為挹婁,專家認定綏濱縣城附近的蜿蜒河遺址是挹婁人的遺存,挹婁人已開始進入鐵器時代。公元279年,挹婁使者向晉朝廷進獻楛矢石砮。從東晉至北魏,「挹婁」族名逐漸為「勿吉」取代。勿吉多次朝貢北魏,規模最大的一次是公元493年,人數多達500多人。專家認定綏濱同仁遺址是勿吉人的文化遺存。到了隋朝,勿吉改稱靺鞨,公元581年,酋長朝拜隋文帝,建立了政治上的從屬關係。
女真居住在黑水(黑龍江)邊的稱黑水靺鞨,又稱黑水部。遼金時代靺鞨人的族稱被女真所取代。以綏濱為中心形成一個女真的五國部之一的奧厘米部,成為鶴崗地區最大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1635年皇太極將族稱「女真」改為「滿洲」,形成一個新的共同體滿族,揮師南下,入主中原。
康熙皇帝把東北視為「國家肇興之地」,實行了一系列的封禁政策,這使鶴崗這塊古老文明之地變得荒蕪蒼涼。清末開禁之後,許多滿族後人從關內尋根回到三江平原,許多人落腳綏濱。綏濱同仁遺址被專家認定是勿吉人的文化遺存。
肅慎是黑龍江流域最古老的民族,鶴崗處在中心區域肅慎的楛矢石砮作為一種文化的標誌和載體載入史冊《尚書序》、《逸周書》、《左傳》、《國語》、《山海經》、《史記》、《淮南子》都有記載。
佳木斯博物館裡的肅慎人
楛矢是箭杆,楛是荊類植物,就是老百姓所說的苕條,開紫紅色小花,稈堅硬且直,楛矢長一尺八寸。石砮是石制的箭頭,是一種木化石,也叫「矽化木」,多產自黑龍江,堅甚於鐵,鋒利無比。古老的肅慎民族製造出了楛矢石砮,是當時一項了不起的重大發明。肅慎在近千年的歷史過程中多次向中原王朝進貢楛矢石砮,始終保持著與中原的朝貢關係。
待續,我在鶴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