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蟲蛐蛐兒》

2019-11-20   雲端原創

斗蛐蛐這事兒,好像又開始作興起來,聽說有人成立了專門的團隊和公司進行運作,參與賽事,開始走上正軌。

小時候男孩子會玩斗蛐蛐的遊戲,作為女孩子,我只能懷著好奇心作壁上觀,還須保持距離,萬一某個男孩的蛐蛐敗了陣,指不定會將氣出在旁觀的弱小女生身上,這種意外如果發生,好奇心的成本就高了。

男孩子斗蛐蛐,隨便捉來的蟲子,是不講什麼品相、檔次的,輸贏之間賭的也就是彈珠、卡片之類玩具,或者代辦點想要偷懶的事,比如做作業、打醬油老酒醋。後來看電視劇,看繪本故事,看小說連環畫,才知道原來斗蛐蛐有那麼多門道道,什麼黃麻頭、白麻頭、紅頭大王、常勝將軍,有人一戰輸了或贏了身家,有人為此掉了腦袋,有人一夜之間加官晉爵,還真是個一般人不懂也不敢玩的行業。

我自己記憶最深的是小學裡一件事。班上有個極受歡迎的男生,因長相清秀,又是學霸,用時下流行的話說,是班裡女生們心中的男神。我平日裡跟男神從未有過交集,一日下午,突然和其他幾個女生一起,被男神邀請放學後去他家做作業,大家當然是受寵若驚了。到了男神家,作業做到一半,男神說:「來來,給你們看個奇觀,開開眼界」,他領著我們去廚房洗手槽旁邊,猛地掀起水槽上方掛著的一面圓鏡子,那鏡子後面,竟然密密麻麻蜷著一堆蛐蛐兒,好像在開大會一樣,我們當時全部震驚得呆若木雞 - 果然是人間奇觀呀!「我養著的」,男神得意地說。那些蛐蛐兒為什麼都這麼聽話不逃逸?水槽上方的鏡子後面很適合做窩嗎?我們百思不得其解,總之此後對男神更為崇拜了。我甚至回家後特地掛了一面鏡子在水槽上方,期待同樣奇蹟出現,痴痴虔誠地等了多年,蛐蛐兒也沒造訪我們家。

蛐蛐兒又叫蟋蟀,文藝名促織,著名的夏蟲之一。為啥叫促織呢?古人云,促織叫個不停的時候,夏即逝,秋將臨。秋涼快要來了,懶惰的女人啊,提醒你該織寒衣囉!女人置辦不及時,被人稱為懶婦,但織寒衣的工作遲早要做,仍然是逃不掉的,這叫吃力不討好。女人還是勤快點,懂得未雨綢繆,也好讓人家閉嘴。

促織之戲曾有過輝煌歷史,有那麼一段時期,鬥蟋蟀斗蛐蛐成了貴族或有閒人士的一大消遣,到了明朝此風尤盛,宮中尚促織之戲,責令各地進貢,蛐蛐兒成了貢品。想像多少人放下手中的鋤頭鐮刀和各種活兒,蜂擁到野外搜尋蟋蟀,指望抓到個青銅大王、常勝將軍,從此人的命運也會因為一隻蟋蟀而改變。梁朝佞佛,人人放下鋤頭去做和尚,明朝佞促織,人人放下鋤頭去捉蟋蟀,都是走火入魔。自古有名的諷人毒舌「夏蟲不可語冰」,原意說夏蟲只能活三季,過不了冬,這個自然規律居然也能因為人類的喜惡而被掰彎:一隻好蟋蟀要是成了名寵,主人會把它當作至寶伺候著,不僅用名貴藥材調製飼料,天冷後,把蟋蟀裝在葫蘆里,捂在懷中或泡在熱水裡,比對自己老婆還親、還上心。本是一件茶餘飯後的民間娛樂消遣活動,風氣盛得過了頭,各種病態變態的行為就出現了。

就像現在有些養寵物的,伺候寵物比爹媽還盡心,寵物食糧比人吃的糧食還高檔,也是奇觀。

【雲端原創】

(作者聲明:本人文字皆為原創,抄襲必究)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