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半年蛋市回顧,下半年及明年行情展望(上)

2019-08-22     蛋先生工作室

前言


中秋臨近,開學在即,這是一年中蛋價的分水嶺,也是行內所謂上半年和下半年的區分標誌。既然「半年」已過,有必要繼往開來,總結上半年行情,找出其漲跌的真實原因,才能對下半年,乃至明年行情作出客觀判斷。

上半年在豬瘟泛濫,農副產品整體走強的大背景下,很多人把蛋價的強勢歸為二師兄的功勞,如何正確理解生豬與雞蛋的關係,如何解釋上半年蛋價的強勢,對判斷未來行情關重要。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個基本理論:農產品價格看供應,工業品價格看消費,這是農業與二、三產業的根本區別,因為農產品是用來填肚子的,不夠吃了必然漲,吃飽了還來必然跌。而其他產業則未必,比如房子,遍地「鬼城」,房價依然堅挺。

因此主導蛋價走勢的首先是雞蛋的供應量,是產業內因素,而不是外界影響,尤其是雞蛋這樣一個特殊的生鮮農產品,其消費缺乏彈性,與其他商品的替代性較弱。


上半年蛋價整體強勢

上半年蛋價跌宕起伏,整體強勢,可以用一句話概括:二月低迷,三月起色,四月上漲,五月起飛,六月趴窩,七月上蹦下跳,八月火箭蛋。以下為辛集歷年蛋價走勢圖:

蛋先生工作室8月20日數據

從上圖可以看出,今年上半年蛋價整體強勢,波動區間僅低於2014年,但又明顯比14年波動劇烈。五月上旬10天內漲了1.1元,五月下旬跌回起點;7月上旬再次起飛,下旬又一次趴窩。形成這種走勢的根本原因,蛋先生認為關鍵在於以下三點:存欄量和雞齡結構,疫情和氣候,豬瘟托底

這三點中,存欄量和雞齡結構,疫情和氣候(即產蛋率)是影響雞蛋供應量的主導因素,而豬瘟是間接關係,是次要因素,主次一旦混淆,判斷將迷失方向。


1,存欄量和雞齡結構

上半年在產蛋雞存欄量適中,雞齡結構相對年輕,高峰雞不足,是上半年蛋價強勢的根本原因。如下圖,橙色粗線為2018年補欄量,紅色粗線為今年的:

數據來源:峪口禽業

從上圖可以看出,2018年上半年補欄量是近年來較低的一年,可以解釋為:熬過了跌宕起伏的2017年,養殖戶們在2018年開春多為「劫後餘生」的心態,補欄普遍謹慎。這導致2019年上半年產蛋高峰雞不足,而開年後蛋價持續低迷一個月之久,又加速了老雞淘汰,進一步降低整體產能,雖然3月之後補欄開始放量,但遠水解不了近渴,無法緩解上半年雞蛋供應量的緊張局面。


2,氣候異常,各種疫情泛濫,加劇了雞蛋供應量的緊張

今年5-7月,我國養殖密集的華北地區,高峰雞產蛋率僅為85%左右,大幅低於往年同期水平,這相當於減少了5-10%的存欄量,大大加劇了上半年雞蛋供應的緊張。關於這點,蛋先生絕不是信口開河,是經過了多次實地調研,並得到了行內多家大企業的數據支持。

其實雞和人一樣,健康和疾病常相伴,疫情年年都有,為何今年疫情如此頻繁了?原因如下:

前兩年從西班牙引種的某品種的種雞質量不佳,支原體病毒泛濫,不但開產延遲,產蛋率下降,更導致機體綜合免疫力下降,誘發其他疫情。

上半年北方氣候異常,年忽冷忽熱,極易引發傳支、流感、傳鼻、傳喉等各種小疫情,嚴重影響產蛋率;而7月初華北地區就提前進入40°高溫,產蛋率進一步下降。

今年國家嚴格推行「無抗、無藥殘」,養殖戶陷入有病不敢用藥的尷尬,而中藥真能全面替代西藥嗎,大家心裡都有數。這一局面是往年沒有的,也是今年疫情反覆的關鍵原因。

客觀的說,今年的好行情很大程度是低產蛋率換來的,農業靠天吃飯,種植、養殖皆如此,氣候異常必然導致疫情頻繁,影響產蛋率,再加上外來病毒和行政干預,天災人禍一起上。但以上情況,蛋商和期貨投資者們往往忽視,隔行如隔山,除了大名鼎鼎的禽流感,沒養過雞的人又能說出幾種疫情的名字了?蛋價一波動,專家們就從不靠譜的數據中找答案或者往二師兄身上扯,卻忽視了最關鍵的因素-氣候和疫情。

蛋是從雞屁股里鑽出來的,不了解雞,談何分析蛋價。

題外話,今年蛋商們很艱難,尤其是銷區蛋商,所以羨慕我們養雞的,以為今年養雞的個個發大財,但養殖戶們可不能飄飄然啊!蛋價雖高,可算算產蛋率,算算今年各種藥品、保健品、降溫費等投入,再算算非正常死淘,真的發大財了嗎?養蛋雞的不會算帳,越養越窮。

沒辦法,蛋先生就是嘴賤,就喜歡說大家不愛聽的實話,雖然現在也賣藥,賣飼料,但還是改不了這個臭毛病。


3,非洲豬瘟對蛋價的影響

不管那種農副產品,今年都繞不開豬瘟的話題,因為二師兄是「豬老大」,是中國農副產品之首了,其重要性堪比主糧。但豬瘟對蛋價到底有多大影響,蛋先生認為以下三點必須搞清楚:

雞蛋與生豬的直接替代有限

忽視大眾的口味和飲食習慣,而空談蛋白替代是不科學的,否則豆腐比雞蛋更有資格替代豬肉。吃不起豬肉了,消費者首先會選擇口味相近的禽肉、水產、牛羊等,而不是雞蛋,所以生豬對蛋價的直接拉動非常有限。

當然,也不能說雞蛋和生豬完全沒有替代,比如學校、部隊等食堂採購,這種團體消費比較理性,首先會考慮營養搭配,而不是口味,所以會用部分雞蛋替代豬肉。不過相對大眾消費,團體採購的量還不足以改變蛋價的大趨勢勢,只是在特定時期發揮有限影響。比如今年8月蛋價比往年強勢,學校加大雞蛋採購量以備開學,應該是原因之一。

上半年生豬存欄大幅下降,但終端豬肉的供應量整體穩定

上半年生豬存欄量大幅下降,但凍庫肉,進口肉還能支撐,生豬價格只是溫和上漲,直到7月底還未突破2016年的高價,所以至少上半年蛋價與豬瘟關係不大。

豬瘟對蛋價有托底作用

生豬與雞蛋的直接替代有限,但對淘雞有直接影響,豬肉強勢導致今年淘雞價屢創新高,這對蛋價有重要的托底作用。當蛋價低迷,而淘雞價高時,養殖戶會毫不猶豫的淘汰老雞,從而使存欄量處於可控範圍,蛋價就不會跌得太多,但這僅僅是托底,而非直接拉高。

那種認為淘雞價高,養殖戶就會殺雞賣肉的觀點是極其錯誤的,是對蛋雞養殖的不了解,是把養蛋雞想像成養肉雞。蛋雞養殖戶靠蛋賺錢,不論淘雞價格多高,都不會貿然淘汰高峰雞,只會淘汰高齡雞和產蛋率低下的雞,而且是在蛋價低迷的時候。如果蛋價和淘雞價同時強勢,只會助長養殖戶延淘,而不是加速淘汰。


綜上所述,蛋先生個人觀點:上半年蛋價強勢的根本原因是產業內因素,而非豬瘟,豬瘟有影響,但影響有限,不足以改變蛋價的大方向。

到目前為止,今年蛋價整體表現不錯,尤其是8月又來了一場颱風,把本來相對溫和的8月旺季再次推向高潮,但養殖戶在高興之餘,還是不踏實,因為大家心知肚明,上半年補欄熱情高燒不退,擔心下半年行情和來年會有大坑。此外,從8月起豬肉價格一改上半年的溫和上漲,大幅拉升,豬肉供應危機將越演越烈,這會改變下半年的蛋價走勢嗎?且聽下回分解...

未完待續......

以上為蛋先生個人看法,不能作為投資依據,如因此產生虧損,概不負責。

(完)蛋先生 2019年8月21日早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下方「了解更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k4a6t2wBvvf6VcSZvGX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