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唱高音!「
」去學咽音唱法啊~「」去學SLS唱法啊~「」去學歐美唱法啊~「
那麼人們口中常說的這種很先進的唱法到底是什麼發聲原理?又有哪些點值得人們去討論和研究?是否適合我們每個人去練習,今天我們來解開神秘面紗。
區別於早期流行樂壇的歌曲,一首歌可能有一兩個A4的高音很多人已經覺得很難了,可是現在流行樂壇的歌曲,隨隨便便就有過C5的音,從信樂團出道的標誌歌曲《死了都要愛》讓中國人體驗到了飆高音的快感,到後面的JJ林俊傑,張傑,華晨宇等,歌曲難度可以說是直線提升。難道是中國聲帶都進化了?其實並不是,只不過是唱法不斷在進步,也可以說越來越科學了。
廣大聲樂愛好者除了想讓自己唱歌更好聽之外,相信更多的希望提高自己的音域可以完成更高的音,想唱更多的歌曲。那麼對人們經常說的「SLS唱法」和「咽音唱法「或許早有耳聞,說到咽音我們就會想到華晨宇,說到SLS我們就想到林俊傑鄧紫棋。
其實首先我覺得兩者是存在一定聯繫的,」SLS唱法」起源於美國聲樂大師塞斯同時是麥可傑克遜的老師,手下出來的學生各個都是高手,準確地說「SLS」是一套練聲方法,通過訓練來鍛鍊我們的聲帶能力,增加聲帶機能,同時開發出中國很少有的「頭聲」和「咽音」來豐富音色,跨越性提高音域。
而「咽音」唱法其實也叫做「歐美唱法」,同時在中國也有一套系統的練習咽音的教程,因為「咽音」屬於中國很少有的一種發聲音色,準確地說中國平時說話習慣很少有帶「咽音」成分的字,傳統發聲模式也是大部分以胸腔為主,而忽略掉了咽音的開發,而咽音本身的音色正是提高音域最快的方法。
其實「SLS」唱法的核心在於MIX!也就是混聲!我們常說老外說話就是混聲,所以音域特別寬唱歌也很輕鬆,某些角度和條件有關其實更多的跟說話習慣有關係,因為英語的發音有很多後鼻音,例如「eng,ing,ei」等音而這些音正幫助了他們鍛鍊了咽部,加上誇張的語言表達成功了連接了頭咽胸,而中國發音普遍沉在胸部缺少了高位置,所以唱高音會特別吃力。
那麼說到「SLS」體例裡面最重要的三個部分,基本上就是胸聲,頭聲,咽音,很有趣的像美術裡面的「三原色」紅黃藍一樣,紅和黃就調成了橙色,黃和藍調成了綠色。而頭咽胸三者調整比例更能出現不同的音色,頭腔負責高音保持聲音的通透感,胸腔負責聲音的厚度增加聲音力量,咽音負責連接頭和胸同時增加聲音穿透力。所以通過不同程度混合三種聲音正是「SLS」的核心部分,對於中國人來說,重中之重是在於「頭聲」和「咽音」因為這本身就是中國缺失的兩種聲音,有了這兩種聲音可以快速拓寬我們音域。包括很多教」SLS「唱法的老師說一堂課,讓你唱過嗨C,其實也不是誇張的,不說是否能控制得好,一旦人們找到這兩種聲音後音域就能飛躍性的拓展。
在我之前的文章中也講到過,咽音也是SLS中最重要的部分,而」SLS「練聲法中是一種被動尋找咽音的方式,比如裡面的一些練聲會讓你學習貓叫,學習猴子叫,模仿救護車,而在這些訓練的過程中自然尋找到了咽音的存在,有了咽音的支撐後高音就很容易了。
在」咽音唱法」中,有一部分是遵循歐美那面的發聲技巧,也就是類似於「SLS」練聲中的第三章節。同時在中國有一套屬於中國的咽音訓練,正是林俊卿博士發明的《咽音8步法》。上面說了如果SLS是被動尋找咽音,那麼中國的咽音教材就是屬於主動尋找咽音了。中國的咽音訓練,通過8個章節,分別有無聲練習,哼咽音,咽音轉開口音等等,來在放鬆下巴舌頭訓練咽壁支撐的同時找到發出咽音的感覺,再把這個技能帶入到歌曲里。比SLS更詳細的是,這裡面有教科書式的動作和表情,還有針對性氣息的訓練,所以我覺得更適合中國人作為入門訓練。
個人對兩種唱法都有一定研究,在帶學生時都有嘗試。所以我的建議是如果想學習「SLS」唱法可以先跟著「林俊卿咽音8步法」訓練一下肌肉,把下巴和舌根還有基本氣息掌握的比較好後,再去接觸「SLS」唱法,因為這種唱法的本身對聲帶的閉合能力要求還蠻高,尤其在開發頭聲和咽音後同時要保證聲音的力量對中國人來說還是有一定難度,所以在進行了基本的肌肉訓練後再去練習就會發現容易很多。
毫無疑問林俊傑和華晨宇都特別熟練的掌握了「咽音」技術,只是發聲方式上還是存在區別,花花的胸聲成分較多,所以聲音力量會大一些,而JJ的頭咽胸比例比較平衡聲音靈活度會比較高,各有優勢,所以希望大網友在模仿歌星唱高音前一定要進行正確的訓練,否則會損傷聲帶哦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