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桐煊格格(爸媽精讀主筆)
近日,湖南一位媽媽開著玩具車帶著孩子在馬路上行駛的視頻上了微博熱搜。
有網友將其拍成視頻報警了,隨後警察聯繫到了車主進行教育。
這位媽媽說:「我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是違規了。」
有網友調侃道:沒見過這麼囂張的人,開玩具車上路還闖紅燈。
且不說開玩具車的事,難道一個成年人連不能闖紅燈也不懂麼?
再者說大馬路上這麼多車,難道作為媽媽連基本的安全常識也沒有?
一句「我不知道是違規了」暫且警察可以原諒你,但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因為你的無知,給孩子樹立的壞榜樣,將來是不是由孩子來買單呢?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
無知的媽媽太可怕了
知乎上有人問: 父母「無知」是怎樣一種體驗?
有網友回答:
我媽媽是很嚴格的人,別的小朋友生病會回家休息,而我媽認為是為了逃學。
初中一次感冒,媽媽說不用吃藥,說是藥三分毒,感冒七天就會好。
結果,那次低燒維持了一個月,而媽媽還是堅持不治療。
後來感冒好了,我的喉嚨里總有痰液。那時候敏感又自卑,不敢大聲咳嗽,總是輕輕地從喉嚨里發出咳嗽的聲音。
而媽媽卻說:不要發出「呻吟」的聲音。因為一次檢查,查出我的扁桃體已經成了一個病兆,經常咳痰,低燒就是因為之前的那次生病。
因為媽媽在就醫方面的無知,導致孩子長期咳痰,給孩子造成了身體和心理上的傷害。這樣無知的媽媽真可怕!
很久以前看過這樣一個故事:有個孩子家裡很窮,不能吃上好吃的,穿衣服也都是別人家送的。
自此以後,孩子時不時從外面拿東西回家,媽媽每每都是表揚的態度。長大以後孩子更是偷竊成性,最終釀成大錯,走上犯罪之路。
結果,當他的媽媽靠近他的時候,他咬掉了媽媽的一隻耳朵,並痛恨地說:「那個時候為什麼不制止我呢,讓我犯下大錯,我恨你。」
蘇格拉底曾說:「知識即德行,無知即罪惡。」貧窮的父母不可怕,可怕的是無知的父母。
因為媽媽的無知教育,害得孩子走上犯罪道路,甚至丟失了生命。所以,媽媽請收起你的無知,給孩子做個好榜樣吧!
無知的包庇害孩子不淺
前段時間的熱播劇《完美關係》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董小鵬事件,不是羨慕他生長在一個富裕人家,而是惋惜他有一個無知的媽媽。
由於媽媽長期忙工作的原因,對於兒子疏於管教。所以,為了彌補兒子,兒子想要什麼她都滿足,導致董小鵬整日不務正業,沒有正確的人生觀。
在董小鵬發生撞人事件以後,他沒有第一時間去自首。而是把自己的車牌號藏起來,否認自己撞人了,甚至不惜一切代價找人做偽證。
當江達琳告知董小鵬,肇事逃逸是犯罪的時候,他還是沒有悔改之意。
而董小鵬的媽媽卻天真地認為自己的兒子只是犯了一個錯誤,想要用錢幫兒子擺平。她膚淺的認知把孩子親手送進了監獄。
在孩子重要的人生階段,媽媽竟然不能起到引導的作用,反而給孩子灌輸錯誤的人生觀念。
這樣的媽媽就算給孩子創造金山銀山,也最終培養不出不成人的孩子。
孩子做錯了事就該承擔後果,父母絕對不能包庇,否則你的無知將斷送孩子的一生。
無知的家教對孩子而言就是毒藥
還記得18年朋友圈被刷屏的一條視頻麼?
難道學習開車的時候沒有了解過交通法嗎?
視頻的內容是這樣的:
小女孩的媽媽開車帶著孩子和爸爸,因為女兒的吵鬧,媽媽就讓女兒跪坐在自己的雙腿之間掌握方向盤。當經過一座橋的時候,小女孩說:爸爸,這裡的橋爛了。」
女孩的害怕並沒有讓這對父母有停下來的想法。爸爸甚至還誇讚女兒說:寶寶你是最棒的,一定可以開。
這是一對怎樣奇葩的父母,居然敢讓6歲的女兒掌握方向盤,難道不擔心孩子和自己有生命危險嗎?
這樣無知的父母儼然就是一杯毒藥,不知何時會讓孩子嘗盡人生的苦。
前段時間老公的親戚出獄了。據說是因為吸毒被抓,年紀輕輕的他在牢里度過了自己的青春歲月。
他的媽媽是個唯利是圖的人,在孩子的管教方面從沒有花過心思,導致孩子整天渾渾噩噩過日子,唯一找的一份工作還是在酒吧。
因為魚龍混雜的環境,他接觸到了毒品,剛開始用來販賣。
後來覺得錢特別好掙,他的媽媽更是鼓勵趁此機會大賺一筆,說是很快可以換大房子。正是因為這樣無知的媽媽,最終讓孩子嘗到了牢獄之災。
因為父母的不及時引導,害孩子失去了正確的人生觀。這樣的懲罰對孩子來說是多麼痛的領悟啊。
父母的成長對孩子很重要
《孟母三遷》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孟母為了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煞費苦心,曾兩遷三地。父母都要效仿孟母的做法,做一個時刻為孩子著想的父母。
比如家長要有正確的人生觀:成長比成績重要,在孩子重要的成長階段,父母要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奇葩說》裡面的詹青雲大家都很熟悉,如今的她是個優秀律師,畢業於哈佛大學。
可是曾經的她卻是個不起眼的孩子,成績差,被老師說不能畢業。正是因為母親的鼓勵,讓她倍增信心,成就了如今的她。
家長要有積極的人生態度:生活有苦有甜,再難也要微笑面對,沒有過不去的坎。
作為父母,我們要有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讓孩子沐浴在這樣的氛圍中,孩子就能健康成長,不說把孩子培養成材,但一定要培養成人。
《親密關係》中說:
為人父母是世界上最難的工作。這份工作考核的重點在於親子關係的相處模式。
而父母的成長才是最終的目標,因為孩子就是父母的複製品——長大後我們就成了你。
家長們,請成長起來,不能因為我們的無知讓孩子為我們來買單!
作者簡介:桐煊格格,爸媽精讀主筆,富書親子寫作營第7期學員&持續投稿變現營2.0學員,90後寶媽,喜歡碼字的文藝青年,鋼琴老師一枚,希望用文字的方式與大家交流,本文首發爸媽精讀,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註:文章配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