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簡兮(爸媽進化論主筆)
作為父母,當發現孩子違反規則做錯事時,第一反應是什麼?
生氣、憤怒,還是懲罰孩子······
6月17日, 孫儷發了一條微博,引來7萬多網友點贊。
孫儷規定兒子等等周一到周五不能玩電子遊戲,但等等趁媽媽不在家偷玩了遊戲。
一天下午,等等說:「媽媽,我要告訴你一件事情,你不要說我好嗎?你不在的時候,我玩了一會遊戲······」
沒想到,孫儷不僅沒有生氣,反而還很開心,獎勵等等再玩二十分鐘遊戲。等等開心得不得了。
做一個誠實的孩子,簡直太幸福了!
網友紛紛評論:
「一般的家庭既然主動承認,也會被罵吧,何況是獎勵。」
「態度決定效率,這樣的教育才是優質的。玩就玩,學就學,不耽誤。」
「是超棒的媽媽和小朋友!」
其實,仔細一想,孫儷的做法,確有道理。
孩子主動承認錯誤,是一種勇氣和擔當。
著名教育家 陶行知曾說:「 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於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對孩子來說,犯錯是最好的教育。
孩子犯的「錯」,不一定是錯
愛因斯坦曾說:「一個從未犯錯的人是因為他不曾嘗試新鮮事物。」
對孩子來說,犯錯是成長的一部分,是探索新事物的必經之路。
有一則視頻,小男孩「含淚」吃「蘋果」。
小男孩和媽媽的對話讓人忍俊不禁:
「媽媽,我可以吃這個蘋果嗎?」
「不行,那是洋蔥。」
「是蘋果!」
「是洋蔥啦!」
「是蘋果!!」
「好吧,既然你這麼堅決,就吃吧!」
有網友說,這個小孩很倔,
也有網友說,他是個有主見的孩子,冒著被媽媽打罵的風險,主動探索。
蒲柏曾說:「智慧屬於成人,單純屬於兒童。」
孩子和大人對於事物的理解能力和認知方式是不一樣的。畢竟,他來到這個世界只有幾年的時間,認知能力和成年人不可同日而語。
下面這個小女孩也有著類似的經歷。
一個3歲小女孩將滾燙的骨頭湯小心翼翼地倒進花盆,這一幕剛好被爸爸看到,爸爸強忍怒火,俯下身來問女兒為什麼這麼做。
女兒認真地回答,奶奶說多喝骨頭湯能長高,我希望花兒也能喝到營養的湯,可以快快長高。
爸爸瞬間釋然,不僅沒有責怪,反而還誇獎女兒,並且耐心解釋怎樣讓花真正的長大。
即使失去了名貴的花草,但孩子獲得了新的知識,懂得了花草生長的規律,孰輕孰重不言而喻。
布萊爾曾說:「兒童的天真和老人的理智是兩個季節所結的果實。」
孩子犯的錯,並不一定是錯,只是因為認知層次和成年人存在差異。
面對孩子犯錯,家長切忌第一時間一時間下結論,給孩子貼標籤,最好先弄清楚孩子犯的是什麼錯,是什麼原因。
犯錯時,是學習的大好時機
前段時間,一個9歲的小男孩,乘電梯時因為淘氣將所有的樓層都了個遍。
媽媽發現後嚴肅的跟孩子說「你這樣做是不對的,會耽誤其他人的時間」,並要求孩子寫檢討書,和鄰居道歉。
孩子一開始很抗拒,但是仍然將檢討書寫好並貼在電梯里。當媽媽把鄰居的留言讀給孩子聽後,孩子感覺到滿滿的鼓勵。
俗話說,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對孩子來說,應該珍惜每一次犯錯的機會,犯錯是成長的一部分,從錯誤中學到經驗,才是最重要的。
我女兒也經常犯錯。
剛入小學時,我要求她自己收拾書包。每晚睡覺前,我都會檢查一遍書包,每次都會發現各種問題,不是忘了這就忘了那。
有一天我在檢查書包的時候,發現有一本作業沒有帶,按照往常我會提醒她,但這次我沒有吭聲。
果然,女兒因為忘記帶作業被老師批評了。受批評的感覺沒有人喜歡,所以從那以後,她再也不會忘記帶作業。
簡·尼爾森也說過,錯誤是學習的大好時機,如何對待錯誤比犯的錯更重要。
每犯一次錯,都是生動的一課。
每一次犯錯,都是一種成長。
適當讓孩子犯錯,從錯誤中吸取教訓,並努力改進,才能幫助孩子成長。
犯錯不可怕,態度值千金
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中的一幕依然印象深刻。
吉塔在爸爸的精心培育下,一路過關斬將,考進體育學校,獲得各種獎項。隨著個人光環的不斷放大,開始變得驕傲自滿。
後來,吉塔不聽爸爸勸告,沉迷打扮疏於練習導致比賽屢屢失敗。
最終吉塔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主動跟爸爸承認錯誤,並加強練習,最終重新站在奪冠的舞台上。
法國教育家盧梭曾說:當孩子犯了錯誤時,要讓孩子自己承受行為過失或者錯誤帶來的後果,從而去彌補錯誤,才能強化孩子的責任意識。
對家長來說,即便是孩子犯了錯誤,但是孩子能主動承認,並彌補過錯,就應該予以鼓勵和表揚。
暢銷書《我把美國教育方法帶回國》作者畫雲博士說:「 孩子小的時候犯錯絕不是災難,是禮物!孩子出錯越早越多越好!」
畫雲博士分享了這樣一個故事,女兒犯錯了,她請女兒吃大餐慶祝。
有人不理解,為什麼孩子犯了錯,還要慶祝呢?
原來,有一次,女兒和自己生氣吵架後,女兒主動擁抱了自己,所以畫雲決定和丈夫一起慶祝。
她對女兒說:「犯錯可以積累人生經驗,你會比以前更加成熟,所以媽媽為你的成熟和智慧而慶祝。」
畫雲博士將犯錯比作生病看醫生。
如果孩子感冒去醫院看病,醫生髮現孩子體內缺少一種維生素,家長會很高興,因為能及時發現孩子缺少什麼,儘快去補。
但如果孩子精神上缺少的東西,只能在孩子犯錯時才能看到。通過孩子犯錯,能進一步了解孩子,給孩子及時補充精神營養。
畫雲博士說:「 如果孩子能把錯誤轉化為經驗,那麼這個錯誤就是正確的錯誤,這次的失敗就是成功的失敗。否則才是真正的錯誤和失敗。」
犯錯不可怕,面對錯誤的態度才至關重要。
孩子犯錯,父母的反應影響一生
恰如教育學家弗洛姆所說:「父母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演員陳喬恩曾提到,小時候有一次因為數學沒考好,被媽媽用樹枝打,直到成年後還有心有餘悸,在20歲之前,她沒敢拉過媽媽的手。
孩子犯錯時,父母的反應對其影響深遠。
如果孩子犯錯,我們不妨試試以下幾種方法。
1、允許孩子犯錯
既然犯錯無法避免,那就學會接納。家長在適當範圍內,可以允許孩子犯錯,只要正確引導,必將幫助孩子成長。
允許孩子犯錯,不僅能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還能促進孩子的成長。
2、強化責任意識
《正面管教男孩的100個細節》中說: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可能因為各種原因犯錯。不管是什麼錯誤,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有承擔責任的勇氣。
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成為一個有擔當、敢負責的人,是家長的必修課。
3、教孩子從錯誤中受益
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孩子在錯誤中積累經驗,學會成長,才是我們真正希望的。
放手讓孩子去「試錯」,才不會抹殺孩子的探究能力,才能讓孩子保持好奇心。
俞敏洪曾說:成長遠比成功更重要,培養孩子如同種樹,只有先在根上先滋養他,然後以品德之養分來灌溉,孩子就能長得枝葉繁茂,離陽光更近一些。
培養孩子如同種樹,種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培養孩子,亦是如此。
有句話說,教育,不是把籃子裝滿,而是把燈點亮。
願我們都能點亮教育之燈,讓孩子在溫暖的燈光下茁壯成長。
願每一個孩子犯錯時,都能被善待。
作者簡介:簡兮,富書專欄作者,富書寫作營學員,一邊帶娃,一邊成長,用心感受生活,用文字記錄美好,本文首發爸媽精讀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 圖片源於網絡,版權歸圖片所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