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乾媽陶華碧:不拖欠國家一分一厘,才是做企業,也是我們的能力

2020-01-04     昌達財經課堂

國家富,個人才會富

每個創業者自從創辦企業的那一天起,就得一直關注一個問題:稅收。按理說,繳稅是企業的義務,也沒什麼可講的,但是在中國,情況可能要複雜得多。因為國家對於個體經營戶徵稅有一個起征點,所以有不少商家都會有意無意地減少自己的營業額,從而逃避被徵稅。問起他們這樣做的原因,幾乎異口同聲地表示是出於無奈,因為企業尚在起步期,一分錢都是救命錢,自然是能少交一點稅收是一點。

事實上這樣做也是很難查的,畢竟這些企業原本就不大,稅務部門的工作人員也搞不清楚真實的情況。有不少小企業就這樣一直偷稅、漏稅多年。這樣看來,企業家好像可以耍這樣的小聰明,畢竟是為了尚在襁褓中的企業,而且不容易被發現。來看看常見的耍聰明手段:

1、利用稅目進行偷稅。

2、利用稅率進行偷稅。

3、利用稅收優惠進行偷稅。

4、多列支出進行偷稅。主要方式有專用基金支出擠入成本、多提固定資產折舊、虛列預提費用,偷逃所得稅、違規攤銷、擴大產品材料成本、擴大產品工資成本。

5、少報收入進行偷稅。主要方式有以各種方式隱瞞或者少記銷售收入、清理固定資產凈收益,轉移罰沒收入,減少營業外收入、隱瞞各種投資收入、隱瞞其他各種業務收入。

6、利用虛假髮票進行偷稅。

7、通過其他手段進行偷稅。比如,多立帳戶隱瞞資金、不將出售股票收益作為投資收益處理。

但是總有一些人不願意得這點小利益,耍這點小聰明,硬是直愣愣地足額繳稅,陶華碧就是這樣的一個企業家。為什麼這麼耿直?放在眼前的利益都不拿,難道陶華碧真的是人們口中的「傻子」嗎?陶華碧說:「納稅是每個人的義務。只有國家富,個人才會富。」

依法納稅是企業應當履行的義務,每一個企業都應該如實申報收入、繳納稅款。這也是體現企業社會責任感的最基本的行為。任何一個想要穩步發展的企業,都一定要注意,千萬別在稅收上留下污點,惹上「稅事纏身」的麻煩,陷入十分尷尬的境地。

有不少知名企業都因有過「稅事纏身」的麻煩,而陷入品牌形象受影響、產品質量被質疑的尷尬境地。已開發國家中有這樣一句名言:「在我們這裡,除享受陽光和空氣外都要納稅。」在稅收上留下污點的企業,會發現偷稅漏稅是非常得不償失的。

反觀老乾媽,因為陶華碧一直堅持依法納稅,從來都沒有遇到這方面的麻煩。陶華碧說:「早交晚交都要交,從來不拖欠國家一分一厘,這才是做企業,也是我們的能力,你拖欠或者偷漏人家是很不好的。我們沒有國債,不欠國家稅收,也沒有貸款,乾乾淨淨,一身清白,該賺的錢我就賺,不幹凈的錢我不要。」

一直以來的利稅大戶

為了真正達到稅收一清二白的效果,老乾媽上下都貫徹著陶華碧的思想,即不管是誰,哪怕是拿了一瓶辣醬,都要記下來,等待繳稅的計算上去。早年間老乾媽還沒有自己的專業會計人員,全靠陶華碧自己口算、心算,陶華碧後來還找到稅務部門的工作人員,請他們上門幫忙查稅,看是否有遺漏的情況發生。來看看老乾媽多年來的繳稅記錄:

1998年老乾媽公司產值5014萬元,上繳稅金329萬元;

1999年產值1.26億元,上繳稅金1500萬元;

2000年產值1.5億元,上繳稅金2464萬元;

2001年產值2.15億元,上繳稅金3700多萬元;

2002年產值3.8億元,上繳稅金5188萬元,在國家稅務總局統計司的納稅排行榜上,老乾媽名列「2002年度中國私營企業納稅五十強」第五名,這是貴州省私營企業有史以來唯一進入中國納稅排行榜的企業,同時也是全中國辣椒調味品生產企業的最高排名。同年,老乾媽獲得「誠信納稅企業」的稱號;

2003年產值6.25億元,上繳稅金7800萬元,繼續排名貴州省非公有制企業納稅第一名,併名列「2003年度中國私營企業納稅五十強」第十名,獲得「『十強』納稅大戶」、「納稅突出貢獻企業」等稱號;

2004年產值8.08億元,稅收因享受國家「西部大開發鼓勵類產業企業」的優惠政策,稅費減按7521萬元上繳,名列「2004年度中國私營企業納稅五十強」第25名,如按以往的稅率計算,全年實際稅金1.08億元, 貴州省國家稅務局和地方稅務局共同評為「A級納稅信用企業」;

2005年產值突破10億元,上繳稅金1.4億元,名列「2005年度中國私營企業納稅五十強」第37名,被貴州省評為「首屆50家誠信單位」;

2006年實現產值12.8億元,上繳稅金1.6億元。

正是因為陶華碧多年來足額繳稅,不耍小聰明,才讓老乾媽能夠成為繳稅的優秀典型,而且從來不會與偷稅漏稅這些事沾上邊。相反,有的企業在納稅問題上卻並不這麼老實,不管是在收入申報還是稅款繳納上都絞盡腦汁、想盡各種辦法來進行偷稅漏稅。

那些妄圖偷稅漏稅的企業,無論使出什麼樣的花招,有可能躲過一時半會,都不可能永遠逃過監管機關的眼睛。而一旦偷稅漏稅行為被發現,那麼這些企業不僅會得到法律的制裁,還不可避免地使自身蒙上了難以洗掉的污點,給企業的名譽、形象和未來發展造成難以預計的不良影響。如此說來,企業這種只顧蠅頭微利而「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做法,實在是不可取。

賺清清白白的錢

陶華碧說:「我這個人雖然脾氣不好,但是我的心好,我沒那個壞心,我誠誠懇懇做。我教育他們,要好好做人,要賺清清白白的錢。為國家多做點貢獻,要為國爭光,多納點稅收,如果說你今天偷點稅、明年偷點稅,總得存到銀行,到時候人家查你,你這個臉都沒有地方放。」

其實,那些偷稅漏稅的企業家才是真正傻子,分不清什麼叫長遠利益。誠信納稅本身就能產生效益。對納稅信譽好的企業,稅務部門會充分滿足其服務需求,信任其申報資料,這樣企業可以享受最少的稅收檢查和稽核頻次,在無形中為自己減輕了負擔。企業依法如實納稅,可以增強自己的納稅信譽等級評定的內在「效益」,增強了企業的效益。

就像老乾媽,幾十年如一日的足額繳納,不僅給稅務人員留下了極好的印象,從來不會刁難老乾媽,而且也給消費者留下了好印象。一家連法律都不遵守的企業,又能生產出什麼好產品呢?

除此之外,最重要是自己心安。如果耍了一些小聰明,那點錢拿著能安心嗎?就像有人問到陶華碧怕不怕老乾媽被查帳,她斬釘截鐵地說:「我不怕。我們企業走到今天,對國家,就是賣一個煤渣,我都要納稅;對供應商來說,我從不拖欠一分錢;對員工來講,我按照國家政策不虧待;對顧客,從原材料到每一道工藝,我們都認認真真去做,保證質量。我們非常透明。我的帳是公開的,隨便你來查。」

歸根結底,企業家並不是不懂稅法,或者是稅法不是問題,因為不懂也可以找稅務部門幫忙,最重要的是要擺脫耍小聰明、占小便宜的心思,踏踏實實做產品才是企業壯大的正路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jlNVcG8BMH2_cNUgAbs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