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語人間:每天10分鐘,陪你讀懂1本好書,點擊文章右邊的「關注」,一起成長
今天,靈遙將為你帶來一本新書,名字叫做《城市裡的房子:讀懂中國房產財富的邏輯》。
對每家每戶來說,房子始終是一個熱門話題,像是房產稅、學區房、限購等話題,都是老百姓們關心的話題。
而,房子的價格,不僅會影響我們對自己收入的看法,還會影響到我們的戀愛、擇偶、生娃等人生大事。
那麼,中國的房價究竟有泡沫嗎?改善住房如何改善財務狀況?哪裡的房子適合投資養老呢?來和靈遙一起讀讀這本書,尋找問題的答案吧。
01.
中國的房價有泡沫嗎?
浩浩蕩蕩的看房大軍里,有一類人群叫做「買房剛需族」。
在他們中,既有等著買房結婚的小年輕,也有替孩子挑選好學校的寶爸寶媽們。一般來說,他們的手裡並沒有太多的積蓄,這套即將購入的房子,將會他們近些年來最大的身家。
因此,在買房的時候,他們一定會關心兩個問題:第一,現在的中國房地產有泡沫嗎?買了房子後會不會成為接盤俠?第二,如果剛需族買房,都有什麼原則需要遵守?
要回答這兩個問題,我們不妨來一起看看中國這些年的經濟發展情況,和國際上與我們處在相似發展階段的房價變化情況。
在書里,作者對比了中國大城市的房價,和韓國、馬來西亞、巴西、俄羅斯、南非等國家的房價,發現中國的房價上漲不是特例,而是符合全球範圍內房價上漲的一般規律的。
圖 | 1980-2016年全球主要國家房價變化情況(數據來源:The Economists)
也就是說,在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綜合收入水平、消費水平和城市化率都在提升的時候,房價上漲是個必然趨勢。
這就好比你拿著現在的收入,穿越回50、60年代去買房子,你多半會發現,買房子就跟個「買白菜」一樣。
圖 | 中國一線城市房價走勢圖(1999年 - 2015年)
那麼,在房價上漲的時候,國家是否有出台調控房價的政策呢?
答案是,當然有。
不過,我國政府調控房價,調控的並不是房價的水平,而是房價過快的增速。因為,房價增速過大,會讓富人擁有更多的資產,讓窮人沒有地方住,不利於國家的繁榮發展和社會的安定。
畢竟,人要是對未來沒有個奔頭,就都不願意去幹活了。
.
02.
中國的房價為什麼會漲?
說完了房價的走勢後,靈遙想和你說個故事:
記得在我剛上初中的時候(2006年左右),我父母用全部的積蓄,加上銀行貸款,在成都西2.5環的位置,買了我家的第二套房。
那時候,靈遙清楚地記得,房價是4000-5000元左右一平方米。
結果,13年過去了,靈遙回家路過小區附近的地產中介時,我驚訝地發現,我住的那個片區,連二手房房價已經漲到了2萬左右,可以說是了翻了3番都不止。
那麼,這個房價為什麼會增速如此過快呢?
有些朋友會把房價上漲的「鍋」扔給「貨幣超發」,認為是貨幣超發的貶值,導致房價暴漲。
但是,從相關數據來看,我國的居民消費指數(CPI,衡量通脹的指標)增長率在全球範圍內處在一個居中水平,並沒有看出明顯的貨幣超發。
也就是說,我國貨幣的超發並不嚴重,貨幣的貶值並不是房價飛增的主要原因。
既然不是貨幣超發,那把「鍋」扔給「供地不足」可以嗎?
答案是,這「鍋」供地不足也不背。
一方面,很多三四線城市,甚至是縣城,其實有很多空餘土地的。
以靈遙目前居住的這個北方縣城為例,放眼望去,到處都是空閒的土地和正在投入建設的房子,土地供應是很充足的。
但是,這個地方的平均房價8000元/平方米,同樣是高於大部分居民的平均收入2000-3000元的,與一線城市很類似。
另一方面,在巴黎、紐約這些城市,土地是私有的,也是可以敞開供應的,但是,城鎮里的房價還是節節上漲。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如果你有讀過《學會花錢》這本書,你便會發現,真正影響房價的是土地的價格,而,土地的價格又由土地的位置決定。
我舉個例子,同樣是一個80平方米房子,在北京二環里的月租估計得上萬,到了北四環就只需要6000左右,而,到了靈遙現在居住的這個縣城,就只用不到1000元。
因此,如果你是一個自由職業,暫時不用擔心孩子的教育問題,不妨先來到縣城,積累一段時間的財富,再做打算,
因為,房價的上漲,其實和經濟高度發展時,導致的資源在大城市和省會中心城市聚集有關的。
當好的教育醫療資源,都集中到了大城市後,好公司也都跑到一線城市的CDB去扎堆,畢業後想要有個好發展的人群,自然而然也就聚集到了大城市。他們在一結婚,一生孩子,那人口勢必會飛速增長。
但是,當人口的膨脹對應著的卻是有限的土地時,可以修的房子數量也是相當有限的,一旦供不應求,房價必然上漲。
03.
剛需房子怎麼買?:
先上車原則 & 稀缺原則
好了,現在我們假設你打算留在大城市裡發展,必然會涉及到自己結婚、孩子讀書、父母養老等問題,房子自然是一定要買的。
但是,這第一套房子,究竟該怎麼買呢?書里有兩個原則,靈遙希望大家記住。
第一原則,是「先上車原則」,也就是說先買票上車,買不起豪華臥鋪,就先買站票,以免被列車拋下。
畢竟,中國的經濟,大家都知道,還是處在一個飛速發展的階段,湧入大城市的人會越來越多,房價也會越來越高。
如果房子對你來說是剛需, 那麼,即便是工資的增速趕不上房價的增速時,也得先下手,減少損失。
那麼,錢不夠怎麼辦?作者的建議是,先買一個小的房子,然後隨著小房子的增值,再買大的。也就是,先上車,跟著列車一起前進,先保證不會被拋下了。
除了先上車原則,另一個「稀缺原則」也很重要,就是說儘量買負載著城市資源稀缺的市中心的房子。
我舉個例子,在北京,一個房子在三、四環,一個房子靠近通州,價格差不多,面積差很多,你就該買那個三、四環的小房子。
因為,房子的價值,不只是由這個房子本身決定的,而是由這個房子和它周圍的稀缺資源,如,學校、醫院、商圈、辦事機構等共同決定的。正是有了這些資源帶來的各種便利,這個房子才值錢。
比如,靈遙成都家裡的房子,價格之所以會翻了3倍,主要原因便是周圍的學校、醫院、地鐵、旅遊景點和美食一條街。
因此,買房時,你最好買市中心的房子,如果買不了,那麼就選地鐵沿線的房子,來部分代替市區里的各種便利,和你租房的思路,如,迴避市中心和商圈,是剛好相反的。
04.
改善型住房:
比改善居住條件更重要的,是改善財務狀況
說完了剛需型住房後,我們來看看什麼是改善型購房。
在房子裡住了一段時間後,有不少朋友便會想著換個環境更好的房子,如,配套設施更好的小區房、面積更大的居住房、周圍有好學校和好醫院的房子。
這一點當然是對的,但是只對了一半:因為,非剛需的住房其實是你的投資,選得好的話,是可以改善你的財務狀況的。
比如,在房價相對便宜的時候,買下一個房子,然後在房價上漲後拋售,或是出租,都能夠從一定程度上幫助你cover掉每月的部分月供,實現財務自由。
明白了「改善」的含義後,我們來看看與改善型住房有關的三個問題:
- 現在買房晚不晚,還能夠改善財務狀況嗎?
- 房產和其他投資工具,如,股票、債券、理財產品相比,哪個更能夠改善財務狀況?
- 如果買房的話,首付和貸款如何安排?
首先,從改善財務狀況的角度來看,現在買房還是划算的。
因為,在未來的一段時間裡,房價上漲是一個大趨勢。數據表明,從1946年到2016年的70年里,全球14個主要發達經濟體的房價累計上漲了90多倍,扣除了物價因素影響值,上漲了4倍多。
由此可見,房價的「保值」「增值」屬性,是實至名歸的。
其次,從收益率來看,買房的收益率是遠遠高於購買股票、債券等理財產品的收益率的,同時也更穩定。
單從從2000年到2016年這16年的數據來看,房價漲了近10倍,一線城市的房價從每平方米5000元上漲到了50000元左右,二線城市的房價每平方米也上漲了近2000元到20000元左右。
如果考慮按揭,首付為全款的30%,也就是加了3倍多的槓桿,那麼算下來就是30多倍的收益率,遠高於股票的收益率。
05.
改善型購房怎麼買?
少首付,多貸款,長時間
說完了改善型購房的好處後,我們來看看改善型購房怎麼買?
一方面,改善型購房是你投資的一種,若是讓你和家人每個月增加了N多資金壓力,就不划算了。
因此,在購買改善型購房時,你要爭取一個允許範圍內最低的首付,在減輕壓力的同時,對抗未來的通脹,減少購房成本。
另一方面,貸款時,你要儘量選擇公積金貸款,因為,公積金的利率低,可以省下很多月供。因為,按照現在的利率,20年期的100萬元的貸款可以省下1000元左右的月供,可以說是相當划算了。
另外,公積金里如果有剩餘,你不妨取出來用掉,或是用來裝修,總而言之就是別浪費。
06.
買房養老:
哪裡的房子潛力最大?
說起買房養老,很多人會覺得是買個房子孝敬父母。這樣的理解,出發點很好,但是也很不全面。
在《百歲人生》這本書里,作者曾不止一次地提到過,人類已經全面進入到長壽時代 —— 我們的父母和我們自己,活過100歲將是大機率事件。
也就是說,在60歲退休後,我們還將有近40年的養老生活,自然需要更多的財富資源。
另外,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物價飛速上漲,我們需要的養老錢,將比我們的爺爺輩和父輩更多,因此,多留些資產在手裡,終歸是個保障。
這時,你若是買得一套好房子,不僅可以替父母盡孝,還能夠讓你自己「老有所依」,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那麼,什麼叫「買得好」呢?這裡有一個關鍵問題,即,買在哪個城市裡。
做了系統的研究後,作者和團隊梳理了買養老房要考慮的八個因素,前四個是常見的已知因素,分別是城市規模、人口流入、人均收入,和土地供應情況,代表了一個城市的綜合發展水平,影響了一個城市的房價。
比如,首都北京,和一個二三線城市的房價,每平米的價格之所以會有上萬元的差別,主要是因為大城市的資源好,說白了就是有「好工作、好學校、好醫療」,買套房子,輕鬆滿足三代人的需求。
圖 | 北京2019年1月房價均價表
另外,城市人口流入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有些城市,如,珠三角的佛山、東莞、中山,和江浙一帶的城市,因為政策好,區域好,房子的增值空間也很大。
當然,除了這四個已知因素以外,還有四個不常見的關鍵因素,可能會成為幫助你找到挑選城市的「勝負手」,它們分別是:兒童數量增速、上市公司數量、財政收入和服務業占比。
我們先來說第一個,兒童增速。
孩子是家裡的寶貝,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後,父母自然會挖空了心思,想要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學校里去接受教育。
這便會涉及到「學區房」大戰,比如,清華北大人大周圍的房子,價格都是萬和十萬元起價的。
另外,在有了孩子後,買房會從「可買可不買」,變成一種剛需,房價自然也會跟著上浮。
接著,我們來看第二個,上市公司數量。
上市公司的數量,是一個地區經濟是否活躍的指標。並且,在大多數中國人眼裡,上市公司工資高,發展潛力好,是實打實的「好飯碗」。
於是,在上市公司數量眾多的地方,如,廣東、浙江、江蘇、上海、北京、福建、山東和湖南等地區,房價也是節節攀升。
圖 | 中國境內上市公司分布情況圖
第三個,是財政收入,這個決定了一個地區的經濟情況。
一般來說,一個地區的財政狀況越好,越證明一個地區經濟發展好,越是容易吸引到畢業小年輕們的加入,因此,上海、北京、深圳、廣東、浙江、江蘇和福建地區的房子均價,都是全國相對來說比較高的。
最後一個是服務業占比,說白了就是第三產業在一個城市裡的經濟比重。
一般來說,那些服務業發達的城市,如,北、上、廣、深在對抗經濟下行時,普遍比工業主導的城市給力,房價也更加地堅挺。
因此,在你打算購入養老房投資時,不僅要考慮前面的常見因素,還要考慮到後面不常見的因素。
以上,便是今天的內容。
在讀完了這本與房價有關的書後,靈遙發現,大城市房價的上漲,是一個必然趨勢。
畢竟,每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都有一個北漂、滬漂、深漂、粵漂夢, 即便是月月光,也想要去一線城市裡,見見世面。
但是,一線城市裡,扎堆的不僅有土著,還有全國各地最優秀的學生,競爭不僅激烈,而且,房價也會因為供不應求,而飆升。
反觀國外地區,因為教育和醫療的資源的不再緊缺,更多的人選擇離開大城市,回到鄉村裡過田園生活。
雖然不知道這是否會成為未來發展的大趨勢,靈遙也希望不管你在哪裡,都有一處讓自己感到心安,放心出去打拚的地方。
註: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文 | 武靈遙,一位踐行著「日讀書一本,日更文一篇」的職業讀書人,本文首發於個人公眾號:書語人間(syrj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