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白茶家族原創撰寫,未經允許,不許轉載!
文 | 白妹子
01
假期實在是不願意被堵在路上,於是一連兩天都泡在茶葉店裡。
就在茶桌前喝喝茶,不去景區擠人,還可以和朋友溝通交流,話家裡長短,生活變化,時間緩緩流淌。
從明媚的早晨,虛度到傍晚,這樣,就特別好。
從前大環境的時尚是去星某克喝咖啡,但如今出去玩,倒真是不喜歡去那兒。
尤其是人流量大的時候,大家都一個勁兒的往裡頭擠,吵嚷的不成樣子,與其在鬧騰騰的環境裡面,扯著嗓門說話,還不如在宿舍裡面睡覺呢。
約三五好友,酒足飯飽之後,去茶葉店裡面喝喝茶,消消食,解解酒,同樣是假期的放鬆。
「要說這喝茶,還是得在茶葉店裡面喝,都是一樣的茶,茶葉店泡出來的滋味就是不同,有沒有覺得像是冰糖一樣?很甜。」
「是水比較好吧,看看人家的水什麼牌子,照著去買。」
自然,沖泡所用的水,對於茶湯滋味有一定的影響,但水對於白茶的影響,可不僅限於沖泡的時候哦。
水與對於白茶的影響,貫穿了白茶的一生,從生長、製作、沖泡、儲存,息息相關。
02
- 白茶生長時的水
白茶鮮葉中,含有大量的水,至於嫩葉中,含有的水分比例還要比尋常的葉片更高一些。
植物在進行光合作用的時候,需要水的參加,也就是說在白茶中有機物的形成,離不開水的參與。
並且在植物中輸送養分的時候,同樣需要水的幫助,才能夠將營養物質輸送到茶葉的身體各處。這也就使得茶樹在生長環境中,水質的好壞就顯得尤其重要。
要說水質的話,交通通達度高,人類居住密集的平地,其水質自然及不上山清水秀的高山。
高山上的植被覆蓋率高,空氣品質好,雨水經過沙石的層層凈化,山泉水非常乾淨。
且泉水在經過植物的根須,以及礦石的過濾之後,還含有豐富的礦物質以及微量元素。這些微量元素被茶樹所吸收,成為茶葉內質的一部分。
除了從根部吸收的水分之外,高山茶園常年瀰漫的霧氣,會打濕茶葉表面與土壤的表層,使得茶樹長時間處在相對濕潤的環境裡面。
茶樹喜濕,濕潤的環境能夠使它在自己喜歡的環境之中,如魚得水的自在生長。
03
- 制茶過程中的水
白茶製作中的萎凋與烘乾,都與水分有關。
將白茶茶青均勻的,薄薄的鋪在水篩上,便是為了讓茶青當中的水分,能夠更好更快的脫離。
當萎凋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用文火慢烘的方式,能夠將白茶多餘的水分逼出,使得白茶當中的內質穩定下來。
若是白茶在製作的時候,水分沒有控制到位,還有較多的水分存在,白茶當中的內質就會提前與水分反應,而不是進行美好的陳化。
在製作白茶的過程中,絕對不可以急功近利。
若是烘乾不到位,含水量過多,白茶的品質在後期容易受到影響。
而要是大火烘乾,則很有可能會使得白茶當中出現明顯的焦味,內質的豐厚度也會受到影響。
新白茶國家標準中,白茶當中的含水量不能夠超過8.5%,這是對白茶品質最基本的要求。
04
沖泡白茶時的水
沖泡時所用的水,占據白茶湯水中的絕大部分。這時候需要用到的水,更為講究。
茶好水好,茶湯的滋味自然也就美妙,一喝就能夠喝出來。
至於茶好,水不好的情況,沖泡用水不僅不會起到,使茶香綻放,內質展現的作用,反而會對茶的品質起到禁錮的作用,將好茶的滋味封鎖在一隅,使其無法自如的施展拳腳。
也就會出現,明明是同一款茶,但滋味卻截然不同的情況。
尤其有些剛開始喝茶的朋友,家中並沒有專門的礦泉水伺候著。
剛剛買回來的茶葉,接了一壺自來水,直接燒沸沖泡。
這樣沖泡出來的白茶,自然與茶葉店裡面沖泡的同一款茶,相距甚遠。除了沖泡水平的不同之外,茶葉店裡面的水也能夠將茶葉中風味好好展現。
05
儲存白茶時的水
在儲存白茶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茶葉本身的含水量,不能太高,超出了8.5%就是不符合標準的白茶了。
長期儲存的白茶,含水量應該儘量低一些,這樣在轉化的時候,內質才會更為紮實。
若白茶中的含水量太高,或者是儲存環境中的含水量過高,被白茶所吸收,同樣會使得白茶當中的含水量過高。
白茶在儲存的過程中,多餘的水分會與內質發生強烈的反應,與內質在陳化過程中進行的,緩慢、紮實、美好的反應略有不同。
過多的水分與內質反應,會使得內質發酵,內質不增反減,發酵之後的白茶,甚至會出現發酸發霉的現象。
06
白茶的一生與水緊密聯繫,且對於水的要求還挺多。
一會兒要求水的品質要好,一會兒又要脫離水分的控制,有時候對於水分的多少還有要求,難伺候的很。
但茶友們要知道,不論是白茶對水分如何要求,都是為了更好展現出好茶本身的滋味。
這是制茶師傅,以及茶友們對於白茶最大的期盼,善於使用水,方能泡好茶。
歡迎關注【白茶家族】,了解更多白茶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白茶家族(baichajiazu)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