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看下面兩段話:
語文課程應激發和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適應實際生活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正確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語文課程還應通過優秀文化的薰陶感染,促進學生和諧發展,使他們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
高中語文課程必須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學生受到優秀文化的薰陶,塑造熱愛祖國和中華文明、獻身人類進步事業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奮發向上的人生態度;應增進課程內容與學生成長的聯繫,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學習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認識自我、規劃人生,實現本課程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方面的價值追求。
第一段話出自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第二段話出自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版)。兩段話充分說明,語文課在進行語言教學的同時,還須「激發和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還須「通過優秀文化的薰陶感染,促進學生和諧發展,使他們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還須「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學生受到優秀文化的薰陶,塑造熱愛祖國和中華文明、獻身人類進步事業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奮發向上的人生態度」。
一句話,語文課在進行語言教學的同時,還須浸潤著人文價值和人文精神的教育。實際上,在當前的語文教學中,浸潤人文價值和人文精神的教育已是絕大數老師和語文教育研究者都能認同的做法,問題的關鍵應該有兩個:浸潤什麼樣的人文價值和人文精神,怎樣浸潤。
浸潤什麼樣的人文價值和人文精神呢?從當下學生的實際和社會環境的特點來看,以下五個方面不容忽視:
1、浸潤民族精神教育
民族精神是指民族文化和民族自身所表現出來的積極的、優秀的、穩定的、值得繼承並發揚光大的那一部分精神財富,是一個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根本標識,是一個民族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個民族的靈魂。作為現實生活中一個活生生的人,他(她)總是歸屬於一個特定民族的,因此,他(她)就有責任繼承並發揚本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從而使自己的這個民族能夠永久地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並成為佼佼者。
但是,從當下西風漸勁、腐敗盛行、道德滑坡、金錢至上、娛樂至死、誠信缺失等諸多不健康的社會現實情況看, 我們的孩子在這個方面存在的問題令人擔憂:他們對西方文化似乎很喜歡、很神往,對民族傳統文化卻很淡漠、很拒斥;對當代娛樂明星很熟悉、很崇拜,卻對為人類社會做出了巨大貢獻的科學家很陌生、很不屑;對金錢很看重、很羨慕,卻對道德、價值、信念、理想等精神生活很麻木、很無知……凡此種種,都向教育提出了一個個十分嚴峻的挑戰。語文教學作為教育科學中肩負育人使命的學科之一,我們必須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持之以恆的滲透民族價值觀、民族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的教育,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完成新課標賦予語文教學的神聖使命,才能使我們培養出來的人成為一個大寫的中國人。
2、浸潤責任意識教育
現在在校的中學生均出生於上世紀90年代末,這些學生成長的環境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獨生子女,二是嬌生慣養。所以,許多學生缺乏責任意識,不知責任為何物。在家中,不做任何家務,一切由父母包辦,基本上過著一種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寄生生活。在學校,把上學讀書看做是父母老師的事,父母老師順著自己的性子,則皆大歡喜;遇到批評,輕則不以為是,我行我素;重則離家出走,甚或輕生。待人接物,不講禮儀;交友事親,任由性子;生活奢侈,追求名牌;崇拜娛樂明星,漠視科學巨匠……面對這種現狀,語文教學雖然不能把教育的責任都攬到自己身上,但作文負有育人責任的學科之一,語文教學應該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結合合適的教學內容承擔起自己應該承擔的那份責任,浸潤責任意識教育,讓學生學會負責。
3、浸潤奉獻精神教育
上述現實狀況的存在,不僅導致了現在的學生缺乏責任意識,還缺乏奉獻精神。一事當前,不是從他人、從大局、從長遠的角度出發來考慮問題,而是從自己的角度、從功利的角度、從眼前的得失來考慮問題。因此,在語文教學中,結合相關內容,融入奉獻精神教育,讓學生學會奉獻,應該成為當下語文教育必須關注的人文內容之一。
4、浸潤生命意識教育
尊重生命、珍愛生命、敬畏生命應該成為一個現代人人文素養中最基本的意識之一。但是,就現在的中學生的實際情況而言,他們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對此很漠視。他們或迷戀於網絡,在虛擬世界中耗費生命;或熱衷於追星,在虛幻的光環中自我陶醉;或沉溺於早戀,在尋求精神刺激中打發光陰;或傾心於哥們義氣,在自毀生命中滿足於做一回所謂的「英雄」,等等。 因此,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適時、恰當地融入生命教育,讓學生樹立生命意識,懂得尊重生命、珍愛生命、敬畏生命,當是當下的語文教學義不容辭的責任之一。
5、浸潤理想信念教育
對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人而言,理想信念是他們心中的聖殿,是他們人生道路上的明燈。但是,在現在這個多元文化共存共生的時代,在現在這個拜金主義甚囂塵上的時代,在現在這個娛樂至死的時代,講理想信念似乎有些落伍、迂腐、不合時宜。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現在的中學生普遍缺乏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信念,他們有的只是及其現實的想法、念頭、目的、意圖,至於國家、民族、社會、百姓似乎根本就不入他們的「法眼」。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浸潤人文精神教育,理想信念的教育不能不予以足夠的重視。
在語文教學中浸潤人文教育的最佳途徑莫過於「薰陶漸染,潛移默化」。在語文教學中進行人文教育,最忌諱的是撇開教學內容,孤立說教,拔高說教,生硬說教,乃至政治說教。這是人文教育最大的失敗。語文教學中的人文教育只有以「春風化雨」的方式展開,人文教育才能漸入佳境,語文教學才能更上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