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很多科研工作者與學者來說,辛辛苦苦做實驗寫論文去投稿,勞心勞力,結果一紙拒稿通知就被否定了所有努力,真是令人不甘心。那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這個結果?我們的SCI論文里還有什麼地方需要特別注意的嗎?接下來小編將原因加上對策進行分析。
一、選題不夠新穎,不能立即抓住期刊編委的眼球
每篇文章必須有存在的理由,創新性或罕見度是審稿人關注的重中之重,如果不夠新穎也不夠深入,那肯定首先會被拒稿,所以如果你的文章足夠新穎,一定要表達出來,創新性的內容可以是新療法、新技術、新的材料等等。
那麼好的選題思路從何而來?這3個途徑也許可以幫到你:
(1)學術會議:出席國內外學術會議,聽學術大牛講解,與其他學者學習交流。這個過程比天天看書查閱資料見效快很多!當然,要有一定的了解,再根據學習交流過程中的問題,回去有針對性的查閱學習事半功倍。
(2)熟讀文獻;參考文獻這個是靠平時閱讀積累的,臨時抱佛腳效果不好。
(3)借鑑他人的優秀經驗。
二、摘要字數過多,冗長囉嗦
寫摘要一個最常見的錯誤就是篇幅太長,過多的細節描述或者介紹過於籠統而顯得內容模糊不清。而審稿人時間寶貴,一般根據摘要內容來決定是否有興趣或者值得花時間審閱此稿,所以,在寫作摘要的時候,我們要注意內容不能過多,還要能引起讀者的注意。
摘要中的每一個句子都要能最大限度地提供信息,而且要簡練。摘要的長度一般不超過300字,應簡明扼要地將研究背景與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結果、研究結論闡述清楚。
三、語法錯誤
中國大多人存在語言難關。對非英語母語國家的小夥伴來說,論文的英語寫作是一個需要注意的問題。英文要避免低級錯誤和中國式英語,例如句子前後單複數是否統一、時態是否一致、詞組搭配是否恰當等,這些錯誤都是可以避免。
在積累上,可以閱讀 10 篇英文文獻,並且建議準備一個英語詞句本,總結 100 個常用句型和常用短語。經常複習,隨時把一些好句子記錄下來,積累素材,為以後寫文章時用。因為當寫文章的時候,你會發現很多想法你不知道怎麼用英語清楚地道的表達出來。
還有一個重點是:常用詞不能濫用。論文用一些用到爛大街的常用詞會給審稿人不好的印象。這點和我們語文寫作一樣,要保持原有的規則的基礎上,創新。
四、論文格式不正確,不符合期刊在稿件格式方面的規定
曾有一些年輕學者準備投寄的稿件,因為他們對於英文的打字和格式不太熟悉,在這方面錯誤百出,導致直接被拒稿,得不償失。SCI論文對論文格式要求都是比較嚴格的,如果沒做好論文投稿前的準備工作,很可能通不過技術審查那一關被直接拒稿,浪費不必要的時間和精力。
因此,投稿前務必多花點時間了解一下想要投稿的雜誌在稿件格式方面的規定和要求。
今天小編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想了解更多相關資訊可以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