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之傷!審計署報告顯示企業過橋最高利率達108%

2019-06-30     同話財經

對於很多民營企業來說,有一道永遠也過不去的坎,那就是錢!

在過去的很多年的時間裡,在各級官方的報告里,頻繁提及一個詞,那就是「融資難、融資貴」,雖然每年都會推出各種舉措,但實際上,對於很多中小企業,尤其是廣大民營中小企業來說,融資,始終是一道被扼住的咽喉。

了解企業運營的人都知道,現金流是企業的生命線。

在過去的十幾年裡,因為外部經濟形勢的不斷變化,間歇性的出現了不少區域性的金融系統性風險,而這背後是大量被切斷現金流的中小微企業。

在幾年前,小編還清晰的記得,某些因為非法集資爆雷而導致區集群風險爆發的地區,很多開發園區,幾乎全軍覆沒,偌大的開發區,昔日紅紅火火的景象再也看不見,取而代之 的是一片片被荒廢的廠房,緊閉的大門,以及少數堅持討薪的員工。

過去的很多年時間裡,因為工作關係,小編接觸了很多民營企業,在一輪又一輪的創業浪潮中,他們享受到了中國經濟發展帶來的成果,吃到了經濟發展的紅利,企業獲得了發展,然而,在各種刺激政策之下,融資變得很容易,加上各類刺激性的投資政策鼓勵,很多企業都加大槓桿(借錢太容易,甚至送錢上門),擴大規模,加大投資,有的甚至盲目多元化……

可是,項目建設有個周期,很多企業,在項目還沒建設完的時候,貸款就已經到期了,於是,只好借新還舊,而在借新還舊的過程中,就有一個新角色出現了,那就是過橋資金,因為時間非常短,資金量可能會比較大,所以利息一般都比較高,通常不會按照年化計算,而絕大部分都會按天計息,通常從千分之一到百分之一每天都有。

當金融形勢好的時候,多支付點過橋費用,能夠續貸下來,也是蠻好的。

可是,花無百日紅,金融機構雪中送炭者屬於少數,大多是錦上添花類,而且受到整體經濟和金融政策影響非常大。當銀根收緊、信貸趨嚴的時候,很多企業的橋,就不那麼容易過去了。

於是,不少企業就從過橋,開始逐步走上了民間借貸的路子,一路向西,直至倒閉破產……

那麼,過橋真的有那麼恐怖嗎?現在國家出台了很多措施,比如允許銀行直接續貸,直接借新還舊,很多地方政府還專門拿出資金來為企業過橋,是不是表示企業過橋的成本就下降了呢?

審計署官網發布的《國務院關於2018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透露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消息,民營、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尚未得到根本緩解,民間和網絡借貸利率多高於30%,一些被調查企業「過橋」借款年化利率最低36%、最高108%。

最高108%,如果換算到天的話,也就是日息千分之三。

報告明確指出,近年來,有關金融機構持續加大支持民營和小微企業力度,授信覆蓋面有所拓展,但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尚未得到根本緩解。

銀行融資方面,仍存在門檻較高、環節多、周期長等問題。報告抽查的18家銀行民營企業貸款中信用貸款僅占18.36%,這表明,民營企業想獲得信用貸款,比較困難。

民間融資方面,小額貸款公司利率一般為10%至20%,民間和網絡借貸利率多高於30%。

在過橋方面,一些銀行要求民營企業續貸時先還舊再借新,企業不得不通過民間借貸等高成本渠道籌集「過橋」資金,延伸調查的393家企業「過橋」借款年化利率最低36%、最高108%。

小編將這個數據發給幾位民營企業家朋友,他們給出的反饋是,其實並不高,只要銀行能續貸,已經很好了。

在國家大力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當下,希望在金融扶持方面,能真正的落到實處。

同話財經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來源並保留本站連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jPnmKWwBmyVoG_1ZgGzR.html